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關莊鎮(zhèn)中心小學校 周丁蓉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新課改賦予小學語文教學的新理念。而其實無論是小學語文教學本身,還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都依賴于語文閱讀量的積累。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依托于教材,而絕大多數(shù)的課文僅僅是優(yōu)秀作品的一個選段,這些片段式的教學材料往往難以給學生某種具體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升華。同時,許多語文教師還禁錮于字連詞、詞連句、句連段,段構篇的教學順序,更多注重于文章字詞梳理與文章結構的講解。因此,在過去很長時間的語文教學中,很多學生將閱讀與學課文錯誤地畫上了等號。我們不但沒能培養(yǎng)起學生們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興趣,更沒有做到讓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小學中段時,學生們普遍初步具備了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有情感表達與宣泄的需求,語文學科學習思維也已初步定性,因此這一階段是讓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全面提升的關鍵階段。群文閱讀這一理念提出后,我也曾作出許多積極嘗試,累積了以下經驗,為小學中段有效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提供一些思路。
萬事開頭難,群文閱讀的基礎在于合理定位一個議題,明確議題后依據議題精心挑選與議題相關的文章并整合。這關鍵的一步既是對教師提煉升華文章主題能力以及日常閱讀積累等基本業(yè)務素養(yǎng)的一種考驗,也是群文閱讀最重要的一步。現(xiàn)行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中,許多主題相似的文章都被放到一個單元來編排,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就可以把這一個單元作為一個“文群”,在教材范圍之內運用單元整合的方法強化學生對于某一事物、現(xiàn)象、態(tài)度的深層次理解。以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為例,本冊教材第一單元收錄的四篇課文分別是《觀潮》《雅魯藏布大峽谷》《鳥的天堂》《火燒云》,這四篇文章向學生展示了大自然中不同的奇妙風景,在將這幾篇文章作為一個文群讓學生細細品味時,學生為文章中栩栩如生的描寫感到心曠神怡,他們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對于美的定義和理解也更加廣闊和深刻了。這便是群文教學的意義,合理精心地將文章進行重組與編排,會比按部就班地教學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了以整合單元作為文群之外,群文閱讀的素材可以十分廣泛,群文閱讀教學方式也稱得上是連接課內與課外閱讀積累的一道橋梁。教師在教學中以教材文章為出發(fā)點,可以根據文章主題、表達情感、作者、時代特征、寫作方法等等不同要素作為群文線索,例如在進行《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兩首古詩的教學時,我以“思鄉(xiāng)”為情感線索另外挑選了《泊船瓜洲》及《鄉(xiāng)愁》兩首詩,讓學生體會不同的“思鄉(xiāng)之苦”。在教受《和時間賽》跑一文時,以“珍惜時間”為議題補充閱讀文章,讓學生在閱讀及討論中體悟珍惜時間的方法及真諦。
新課程標準一直以來強調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也正是群文閱讀的核心。群文閱讀區(qū)別于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于它鼓勵學生在閱讀之后自由發(fā)表見解,在不同思路和感悟的碰撞融合中最終上升為一個共同的情感價值觀理解。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下,教師會帶領學生逐字逐句地分析,在此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依順老師給予一切觀點,因而思維得不到發(fā)散,久而久之更是造成了學生惰于思考的窘境。要打破這種落后教學模式下僵化的課堂氣氛,首先任課老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與暢所欲言的平臺,所以老師要建立起開放性的課堂。開放性課堂的建立更多考驗的是老師角色的轉換,很多教師習慣于之前無條件給予學生“標準答案”的教學模式是時候被徹底顛覆了。在群文閱讀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營造一種讀書分享會的輕松氛圍。從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來說,可以將桌椅布置成圓弧狀,以實現(xiàn)師與生、生與生的面對面交流。從教師角色上來說,教師更多扮演的是一個傾聽者與總結者,只需要在過程中給予學生發(fā)言一些適當?shù)脑u價而不能過多干涉。學生便是這個“讀書分享會”的主人翁,在享受親自閱讀、親自發(fā)掘、親自提煉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興趣自然而然會逐漸提升。
“群文”的組成基礎是不同的篇章,這些文章經由教師的精心編排后隱含著一定的邏輯順序,或由淺入深或反復強調,成為學生閱讀及品味文章的線索。但由于小學中段的學生閱讀能力及閱讀技巧都還十分有限,對于連接不同篇章背后的邏輯線索不能清晰把握,對文章主旨的提煉也不夠精確,此時就需要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中適時提出一些問題。巧妙地設問能夠給學生一些分析及整合的啟示。群文閱讀的魅力在于它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習不只是拼湊零碎的文章和知識,而是要厘清文章之間甚至是各種零碎信息之間的關聯(lián),訓練化零為整的能力,品味文章深層含義,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及理解能力,這也正是學生應當具備的重要語文素養(yǎng)之一。例如,我在進行《小英雄雨來》這課的教學時,為同學們挑選了《倔強的小紅軍》《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最后一課》作為群文閱讀素材,在群文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文章中幾位主人公形象及性格特征能夠準確提煉,但群文背后隱含的愛國主義教育以及對世界和平美好祝愿學生卻沒能夠深層挖掘,因此在閱讀過程中需要設置這樣一些問題:如果你在與主人公相同的情境下,你會有怎樣的行為?你會有怎樣的愿望?
各國優(yōu)秀文學典籍及精彩故事浩如煙海,課堂教學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群文閱讀雖然圍繞某一特定議題,但議題之下必然還有更長的書單,因此教師在群文閱讀中更重要的職責是為學生提供這一議題之下更多其他優(yōu)秀的作品。老師不但是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倡導者,更是學生閱讀興趣與習慣培養(yǎng)的引領者。各類議題在不斷拓展延伸中升華著主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會在閱讀中不斷受到熏陶并提高。
群文閱讀這一新興的教學理念與方式正以其獨特的魅力改變著語文課堂,但群文閱讀教學理念與經驗的積累,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投入與共同努力,才能讓群文閱讀這一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更高效、更積極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