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樂 黃 偉 關 鵬 嚴 潔 景匯泉
遼寧省父母生育觀念及養(yǎng)育理念研究*
烏日樂1黃 偉1關 鵬2嚴 潔3景匯泉4△
生育是人類繁衍的唯一方式,是多數(shù)人的選擇。生育觀念是指定的經濟、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形成的對生育現(xiàn)象的認知,是關于生育的意愿、價值、知識、行為等觀點、看法與認識的總和,內容包括生育的需求、動機、意愿和偏好[1]。養(yǎng)育理念是指生育后將兒女撫養(yǎng)、教育成人的過程中父母所采取的觀念。養(yǎng)育理念也隨著經濟、社會、文化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同時,生育和養(yǎng)育觀念也受政策的影響。反之,生育觀念的變化也影響著政策的制定與實施[2]。生育觀念的研究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初,和中國計劃生育工作的強化推廣同步,引起了國內學者關注,并作出了大量研究與分析[3-6]。研究證明中國不同地區(qū)計劃生育政策及其執(zhí)行情況存在差異[7],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通過2010年中國家庭動態(tài)跟蹤調查遼寧省的少兒數(shù)據,對遼寧省父母的生育和養(yǎng)育觀念進行定量分析,探討其中的規(guī)律與關聯(lián),并為今后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信息。
1.資料來源 本研究在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Survey,ISSS)中國家庭動態(tài)跟蹤調查(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 2010年基礎數(shù)據基本框架思路下,對遼寧省少兒(6~16歲)數(shù)據中家長代答部分進行統(tǒng)計描述及分析。
2.方法 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收集CFPS 2010數(shù)據,CFPS 2010中采用復合測量的方式來反映人們的生育觀念及養(yǎng)育理念,回答選項分為4級,從1到4為從“十分不同意”到“十分同意”,為方便比較,將“同意”和“十分同意”合并為“贊同”。
3.統(tǒng)計分析 研究中主要利用STATA 12.0統(tǒng)計軟件對2010年遼寧省少兒(0~16歲)家長代答部分數(shù)據進行處理分析,數(shù)據的分布用正態(tài)性檢驗,采用因子分析對指標的測量質量進行檢驗,組間比較用Kruskal-Wallis檢驗,兩兩比較用Kwallis2檢驗。
1.調查對象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中遼寧省少兒6~16歲樣本有350人,其中男孩占51%,女孩占49%。父親年齡范圍25~54歲,母親年齡范圍25~52歲,父親、母親最高學歷為初中及以上者均占70.6%。
2.生育理由 反映人們生育觀念的分項指標包括:生養(yǎng)子女是為了年老時有人幫助、為了延續(xù)家族香火、為從經濟上幫助家庭、為看孩子長大的喜悅、為子女在身邊的快樂、為感受有寶寶的喜悅、為了使家庭更重要、為增強責任心和為增加親屬聯(lián)系等9項。
(1)因子分析結果 采用因子分析對這些指標的測量質量進行檢驗。首先進行巴雷特和KMO球形度檢驗。本研究中的KMO值為0.86,巴雷特球形度檢驗值為4680.10(P<0.05),因此原始變量適合做因子分析。通過主成分分析法,根據特征值大于1作為提取公因子的標準,提取出兩個公因子。以公因子的貢獻率表示該因子反映原始變量的信息量,累計貢獻率表示相應幾個公因子累計反映原始變量的信息量。本研究中提取出的兩個公因子共解釋原始變量的56.67%,能較好地反映原始變量,其中第一個公因子解釋原始變量的34.26%。采用正交旋轉中的方差最大法對初始因子負載矩陣進行旋轉,結果提示“為看孩子長大的喜悅”、“為子女在身邊的快樂”、“為感受有寶寶的喜悅”、“為使家庭更重要”、“為增強責任心”和“為增加親屬聯(lián)系”等在第一公因子上有較高的負載,由于這幾個因子都與父母的社會心理需求有關,因此歸類為社會心理需求因子負載;“為年老時有人幫助”、“為延續(xù)家族香火”和“為從經濟上幫助家庭”等在第二個公因子上有較高的負載,由于這些因子與經濟使用需要的物質理由有關,因此歸類為物質需求因子負載,見表1。
由表1可知,遼寧省父母對社會心理相關生育理由的贊同度高于物質需求相關生育理由,且均在70%以上。
表1 旋轉后各因子負載及各生育理由贊同度
(2)父母親對生育理由的觀點 我們將與物質需求因子高度相關的三個因素相加取其平均分,構成一個物質需求的變量;再對其他六個因素相加取其平均分,構成一個社會心理需求的變量;對這兩類變量從父母的年齡和受教育水平入手,探討父母的生育理由觀點;正態(tài)檢驗結果(社會心理P<0.001,物質P=0.0244)顯示該變量非正態(tài)分布;各年齡段父母對社會心理相關生育理由的平均評分高于物質需求相關生育理由評分;初中及以上教育水平的父母對社會心理相關生育理由的平均評分均高于物質需求相關生育理由評分;為觀察父母親的生育觀念是否受年齡階段及其所受教育程度影響,Kruskal-Wallis檢驗進行了組間比較,結果(表2)顯示生育觀念不受年齡影響,父母親對物質相關的生育理由觀點受教育水平的影響;進一步采用Kwallis2命令進行組間兩兩比較(調整后的P值為0.001667),結果顯示未上學的父母親在物質相關生育理由的中位數(shù)得分確實高于受教育水平為專科的父母親(表3)。
表2 父母親對生育理由的觀點比較
表3 教育水平與物質相關生育觀念的組間比較
3.養(yǎng)育理念 CFPS2010問卷中對16歲以下部分年齡段兒童的父母設有7種有關子女養(yǎng)育理念贊同度的問題。
(1)因子分析結果 KMO值為0.71,巴雷特球形度檢驗值為2134(P<0.001),意味著本表中的七種養(yǎng)育觀念適于做因子分析。分析方法與上述情況一致,CFPS2010調查中列舉的7種子女養(yǎng)育觀念因素可以分別歸類為“責任型”(經濟自立父母有責、孩子家庭和睦父母有責、感情幸福父母有責、遭遇車禍父母有責)和“奉獻型”(離婚對孩子有害、為孩子不幸福也不離婚、節(jié)衣縮食支付教育費)代替,其中責任型因子解釋原始變量的30.89%,見表4。
表4 旋轉后因子負載矩陣及生育理念贊同度
由上表可知,遼寧省父母傾向于奉獻型,其在與奉獻型養(yǎng)育理念相關變量中的贊同度均高于65%以上。
(2)父母養(yǎng)育理念情況 我們將與奉獻型因子高度相關的三個因素相加取其算術均數(shù),構成一個奉獻型變量;再對其他四個因素相加取其算術均數(shù),構成一個責任型變量;資料分布非正態(tài)(奉獻型P=0.0309,責任型P=0.0111),各年齡段父母及不同受教育水平父母對奉獻型養(yǎng)育理念中的平均評分均高于責任型(表5)。為觀察父母親的養(yǎng)育理念中位數(shù)是否受年齡階段及其所受教育程度影響,Kruskal-Wallis檢驗進行了組間比較,結果顯示養(yǎng)育理念中位數(shù)不受年齡影響,母親的責任型相關養(yǎng)育理念中位數(shù)受教育水平的影響;進一步采用Kwallis2命令進行組間兩兩比較(調整后的P值為0.001667),得出受教育水平為初中水平的母親在責任型養(yǎng)育理念的中位數(shù)高于受教育水平為??萍耙陨系哪赣H,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6)。
表5 遼寧父母養(yǎng)育理念
表6 母親受教育程度對責任型養(yǎng)育理念的影響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遼寧省父母對社會心理相關生育理由的贊同度高于物質需求相關生育理由,且均在70%以上;各年齡段的父母及受教育水平為初中及以上的父母對社會心理相關生育理由的平均評分均高于物質需求相關生育理由評分。遼寧省父母傾向奉獻型,其在與奉獻型養(yǎng)育理念相關變量中的贊同度均在65%以上;不分年齡段及受教育水平,父母對奉獻型養(yǎng)育理念中的平均評分均高于責任型。
以往的研究得出北方地區(qū)以傳宗接代、老有所養(yǎng)等物質相關理由為主要生育動機[8]。與本研究中所體現(xiàn)的父母的生育觀念傾向于社會心理結果相比,已經有所變化,可能是社會經濟的變化使得人們生活水平及生育理念發(fā)生變化,生育觀念不再局限于養(yǎng)老保障、傳宗接代等傳統(tǒng)的觀念,轉而追求家庭幸福、積極開放的注重社會心理的現(xiàn)代社會崇尚的觀念,這與周長洪等的研究不謀而合[9]。父母教育程度與生育觀念的分析發(fā)現(xiàn),教育水平為初中及以上學歷的父母的生育動機傾向于社會心理因素,這提示隨著受教育水平的上升,人的態(tài)度會改變,看待生育問題的觀念也會改變,就如一項對大學生進行的生育觀念調查所得出的70%的人在自己經濟基礎穩(wěn)定的情況下選擇生育[10]。
遼寧省父母傾向于奉獻型,作為父母深知其角色對孩子未來至關重要,兒童處于未成熟,待開發(fā)的生命階段,因此父母的奉獻理念有助于兒童的健康快樂成長。責任型相關變量的事件會大多屬于孩子成年時期發(fā)生的情況,屆時自己能為自己負責。而且對上述情況得到了不同年齡段、不同受教育水平父母的一致贊同。這也是當今社會希望看到的現(xiàn)象。
綜上所述,遼寧省父母的生育觀念屬積極崇尚,養(yǎng)育理念屬奉獻型,處于當今社會所期待的模樣。因此進一步加強相關政策的執(zhí)行會對未來社會的健康發(fā)展有利。本研究所存在的缺點為未考慮家庭客觀經濟水平對父母生育觀念、養(yǎng)育理念的影響,是進一步研究要考慮的重點。
[1]周長洪.生育觀念概念邏輯模型.南京人口管理學院學報,2007,23(2):5-8.
[2]蔣旻霈.生育觀念變遷及其對“單獨二孩”政策的影響.知與行,2016,2(7):35-39.
[3]尹文耀,姚引妹,李芬.生育水平評估與生育政策調整—基于中國大陸分省生育水平現(xiàn)狀的分析.中國社會科學,2013,(6):109-128.
[4]侯佳偉,黃四林,辛自強,等.中國人口生育意愿變遷:1980-2011.中國社會科學,2014,(4):78-97.
[5]姚從容,吳帆,李建民.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生育意愿調查研究綜述:2000-2008.人口學刊,2010,(2):17-22.
[6]茅倬彥,羅昊.符合二胎政策婦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差異—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實證研究.人口研究,2013,37(1):84-93.
[7]崔元起,樓超華.中國九省區(qū)婦女生育水平變動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5,(32)1:125-127.
[8]周長洪,陶勃.我國南北兩組育齡人群生育意愿及動機構成的比較分析.南京人口管理學院學報,1995(3):26-29.
[9]周長洪,章宗義,陶勃.農村獨女戶生育意愿與動機的變化—宜昌市調查報告.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16(4):34-38.
[10]鄭媛,徐樂,鄒宇華.廣州市大學生生育觀念調查.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30(8):742-743.
(責任編輯:郭海強)
2014年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L2014410);遼寧省高層次人才資助項目(2014921002);遼寧省科學事業(yè)公益研究項目(2015001001)
1.沈陽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110034)
2.中國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
3.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
4.首都醫(yī)科大學衛(wèi)生管理與教育學院
△通信作者:景匯泉,E-mail:hqji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