碔砆
詩心 詩話 詩緣
——讀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
碔砆
喜好讀詩的朋友送我一本書,并告訴我:“讀讀吧,絕對是一本好書!”可因為忙工作忙寫作,這本書一直藏在書堆里。前些天偶爾翻出來看幾頁,一下子便愛不釋手了?;?天的休息時間,逐頁逐句讀,越讀越喜歡、越有味,很怕落下一句一字。翻過最后一頁,合上這本頗有古風的線裝書,看著淡粉色水墨畫的封面上墨跡點點,心中頓覺清晰四溢。封面右側一行正楷毛筆字書名:《人生若只如初見》,更為這本古典詩詞鑒賞集增添了古色古香的味道。
作者何人?書如饑似渴般讀完了,我才回頭關注起作者來:安意如,原名張莉,徽州女子。原來是生于文化古城,怪不得有如此文化濡養(yǎng)!2006年因《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返葧暶o起。百度一下,有圖有真相:清新秀麗、外表恬靜、溫文爾雅,配上復古的著裝,真真是一個文藝女青年。這樣一個靚麗女子,怎么就寫得這么一手好文章?怎么就因為一本書讓我深深折服!
于是,我再次細細品味她的每一篇每一頁每一行每一句每一字,深覺得這女子對古典詩詞的理解完全背離了刻板嚴肅的面孔,以豐富的情感溶化時間的悠遠,以自由的姿態(tài)激揚文字,以優(yōu)雅飄逸的筆調(diào)傾訴古典詩詞的美麗與哀愁。她用唯美的詩心寫下了美妙的詩話,她將教科書上一成不變的寫作背景、作者生平以一種浪漫而清新方式表達出來,讓人備覺純真而唯美?;蛟S是性別使然,女子安意如對感情的細膩把握堪稱上上佳。她筆下,那江山美人的至真哀怨,那情郎嬌妾的離情悲歡,那凄美歡欣的曠世絕戀,讓人身臨其境,有感而懷。
在安意如的筆下,我們常見的古典詩詞中的每一個字都轉(zhuǎn)換成一種心情,每一句話都對應了一幕場景,每一首詩詞都展開成了有血有肉的故事。44位詩詞作者,是他們所處時代才子佳人,他們之間或許有相似卻又全然不相同。而安意如則作為一個了解他們、懂得他們、陪伴他們的存在,這種存在穿越了時空的界限,打破了腐朽的陳規(guī),是那樣的一芳獨秀。
她放眼赤壁,可隨東坡大浪淘沙;她憩身小園,可靜思易安凄凄戚戚。放蕩形骸處,她對著張若虛高歌夜晚的春江;靜若處子時,她聆聽杜牧講那十年的揚州城。海路盛會,她嘗盡少游的金風玉露;停杯投箸,她看一介市井執(zhí)子之手。她感魚玄機難得心郎,她嘆薛濤箋空遺孤芳,她哀李季蘭弦腸同斷,她傷蔡文姬胡笳離鄉(xiāng)……
一個作者筆下的文章若能讓讀者讀后如身臨其境,那樣的文字無疑是成功的。不妨讀幾段安意如的文字,體會一下她的極富感情、感同身受的細膩之筆:
她分花拂柳而來。闊別十年后,又看見他了,依稀是分花拂柳間抬眼望見的弱冠少年,他好像從年少時就站在那里,未曾離別。
為什么一定要是十年呢?
她讀陸游的《釵頭鳳》,表現(xiàn)表妹唐婉與夫君十年后游沈園又見陸游時寫了這樣的文字。讀到這里,讓我好生心醉,我似在心里暗暗問唐婉:“你不想去見他么?你可曾知道這是此生最后一面了么?”唐婉答我:“夫君在側,我豈能……算了,不如且讓我,替你送去一杯這桌上剛溫好的酒以寬人心?!庇谑怯钟辛税惨馊缃酉聛淼奈淖郑?/p>
她遣人送來黃藤酒一杯。紅酥手,黃藤酒,請君滿飲此杯。這或許是你和我最親密的接觸了。情人最后難免淪為朋友。
……
她送過一杯黃藤酒。以妾紅酥手,贈君黃藤酒。相逢無語君應笑,各自春風慰寂寥。
陸游也曾“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詩劍生涯激揚從容,為何卻做了懦弱的人?此時陸游無言,空洞的眼神似乎閃了又現(xiàn),猛然驚覺,卻發(fā)現(xiàn)酒已冰涼,人已陌路。于是安意如又寫到:
他在墻上題了一闋釵頭鳳。為了逃避這宿命般的挫敗感和遺憾,陸游遠遠離開了故鄉(xiāng)山陰,手持三尺青鋒北上抗金,又轉(zhuǎn)川蜀任職。他刻意遠走他鄉(xiāng),忙于抗金大業(yè),只有塞外關河的風霜刀劍,才能消磨他心底那屬于江南的一縷纏綿隱痛。
四十年后,陸游重游沈園,才看到唐婉的和詞??墒?,伊人何在?
被人讀寫了萬多遍的《釵頭鳳》,被人感慨了千余年的陸游和唐婉,在安意如的筆下依舊熠熠生輝。那天她似乎就置身沈園,獨坐軒窗,導演了這一幕重逢悲歡??v然她已經(jīng)知道結局,卻仍想親眼看著那玲瓏小巧的鳳嘴金釵,銜住了兩顆永世無法靠近的心。不知道無數(shù)次重游沈園的陸游,是否知道有這樣一位女子穿越了時空,見證了他的愛情,回到那幾世之后,留給世人一個修葺光潔的墻。
再如,安意如在《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中借用兩句柳詞,寫出了柳永一生的“詞?!背粮。?/p>
宋仁宗御筆四字‘且去填詞’,斷送了他的三十功名。此后他八千里路云和月,不是天涯羈旅,就是勾欄瓦肆,從心底與那廟堂決裂了。
……
他遂以妓為家,既然登天無路,不如瑾守天意,人生若能一路歡歌,也不枉桐花萬里。他便真流連于這煙花地不去了,與伶人妓女相來相往。無論道學家們怎么詆毀,也無法改變柳永是北宋一大詞家的實事。
我覺得柳詞愈是風花雪月,愈見得情意深長,也不用刻意去追求境界遼闊高遠,因為柳永的胸襟比之尋常男人已是霽光明月了,詞自然是堂廡特大。
在一個男人被批以“永不錄用”時,在他看著比自己不如的人處廟堂之高時,他會有怎樣的落差?柳永的心涼徹三九寒天。就在他最需要慰藉的時候,安意如出現(xiàn)了。她懂他,她指引他,去鼓勵他尋找真正的自我。她仿佛到了宋朝,或是作那豆蔻少女,在鮫綃帳里撫平他的心傷,帶給他揮毫斷墨的靈感;亦或是作那歌姬伶人,期盼著春閨香閣里流露出的只言片語,拿去歌于賓客,令天下傳唱他“奉旨填詞柳三變”。柳永得以鳳凰涅槃時,她又抽身離去,回到香茗案幾,筆尖攢動中記下這陸離的故事,還有那風花雪月的奇男子。
何止這些呢?
安意如寫王維“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她為他身赴亂世,知其溫潤如玉,感其男子、才子、公子、君子,將心比心,看得如許清透。
安意如寫蘇軾“不思量,自難忘”。二人秉燭夜談,同游夢境。從區(qū)區(qū)六字讀盡一代文豪的三段情感,談訴一片心,看到不一樣的蘇軾。
安意如寫李白“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那日,她與詩人做宴,奉詩仙、七絕圣手為上賓,共賞味美鳊魚,同歌高朋滿座。身為隱士,自由不羈。
……
人生若只如初見,仿佛,這樣重要??墒牵艘簧?,與誰初見又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呢?你看,這些輪回了千年的花種,至今還在無我無他地盛開?!边@是這本書封面上的箴言,我想,也定是作者安意如的心語。在她的作品中,我總能看到她穿梭于不同的位置,正如那些輪回千年的花種,出現(xiàn)在每一朝、每一代,卻又不拘泥于特定的一塊土壤。她見每一位文人都是初見,她寫每一個墨客都是在寫這千百年間文學交流激起的浪花。
我想,安意如若生于古時,定也是李清照那樣的奇女子,也能啟承一代文風。不過我更希望她能留在這里,繼續(xù)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詩文故事,帶給我們?nèi)绯跻娨粯拥陌惨馊纭?/p>
它日若有幸一睹芳容,我定會立雪拜師,白首北面,恭聽求道。不知可有此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