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爽
“微視頻”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播中的應用研究
駱 爽
(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015)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新經(jīng)濟形態(tài)的到來,校園微媒體應用于思政領域并得到了認可。借助當前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效性及創(chuàng)新性,大學思政教育工作者利用校園媒體的推送平臺,以微視頻的形式向大學生傳輸思政知識,鼓勵大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微視頻,通過校園微媒體的影響力和擴散力傳播正能量,發(fā)揮思政教育的積極作用,以此將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和互聯(lián)網(wǎng)結合起來。
微視頻;思政教育;媒體教育思維
大學思政教育是為了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僅僅是通過課堂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在當下這個新媒體高速發(fā)展的時代,網(wǎng)絡對大學生心理、情感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沖擊,如何讓大學生吸取正確、積極的思想,這就對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視頻”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出來。
微視頻是指短則30秒長則20分鐘的短片,其內容廣泛,視頻形態(tài)多樣,涵蓋了小電影、紀錄短片、DV短片、視頻剪輯、廣告片段等,可通過PC、手機、攝像頭、DV、DC、MP4等多種視頻終端攝錄或播放的視頻短片。
從“微視頻”的定義上我們不難看出,“微視頻”錄制的時間要求控制在30秒以上20分鐘以內,要在有限時間內最大可能展現(xiàn)出自己的主題思想,所以“微視頻”最大的特點就是短、快、精。它可以大眾參與,隨時隨地的發(fā)到網(wǎng)上。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強互動性?!拔⒁曨l”一旦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發(fā)布后,就可以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溝通。同時,觀看者在觀看微視頻之后,能將自己內心想法和感觸及時進行回復,也對微視頻起到了宣傳作用。第二,強娛樂性。微視頻不同于傳統(tǒng)的視頻,由于其時間短,受到受眾主體的約束,微視頻就須選擇一些有趣的內容,例如音樂、影視等。微視頻內容的娛樂性更多和自己身邊的事有關,這也成為微視頻逐漸深入人心的一個關鍵點。第三,“快餐性”文化。微視頻的“短、快、精”正好符合著大眾需求。隨著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希望利用碎片式時間讀得更多的信息或資訊,于是微視頻便在這種快餐文化的訴求中開始發(fā)展。第四,更大眾化。微視頻的制作者水平層次不齊,所選用拍攝的軟件各有不同,微視頻所呈現(xiàn)出來的質量上也是參差不齊。同時,微視頻有一定娛樂性,參與對象廣泛。由此,微視頻顯得更加大眾化。
目前視頻教學應用在大學課堂上已非常普遍。根據(jù)微視頻獨有的短而精的特點,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生參與度等將微視頻直接穿插在教學過程中,期間可以省去部分環(huán)節(jié),包括剪輯、拼接等。同時,在思政教學過程中,適當?shù)募尤胛⒁曨l,就微視頻內容進行探討,有利于增加師生的互動性,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興趣。目前,“低頭族”現(xiàn)象在教學過程中較普遍存在,學生人手一部手機,部分學生選擇低頭去看更有吸引力的信息,這在部分思政教學課堂上較為明顯。所以,將微視頻引入課堂,可以轉換課堂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切入點去學習并加深印象,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不僅有效改變部分學生對部分思政課堂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也能一定程度減少學生課堂開小差、玩手機現(xiàn)象。將手機轉化為對學習有幫助的學習工具,在娛樂中獲取知識。
課堂上對微視頻的引入,可以讓思政教育工作者更近距離地靠近學生。部分思政類的教育內容有說教意味,但微視頻內容對大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微視頻不管是制作還是使用的主題一般以年輕人為主,所以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制作他們自己感興趣的視頻內容,融合思政主流價值觀,從自身角度去理解和消化思政教育內容后再去制作。思政教育工作者通過微視頻的傳播,將思政教育內容間接地融入到學生生活中去。與傳統(tǒng)灌輸性的教學課堂相比,這種教學方式可能更容易讓大學生接受。
就傳統(tǒng)思政課程的教學形式來說,基本上都是以課堂灌輸為主,老師站在講臺上以說教的形式進行授課,缺乏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傳統(tǒng)思政教育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內容的既定性,體現(xiàn)在老師只是單純的將知識點傳達給學生,知識點之間、知識點和具體實踐之間沒有任何切合點,忽略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大學生的多元價值認定。二是知識接收的被動性,隨著新媒體的廣泛運用,學生已經(jīng)習慣在接收信息時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進行挑選,而課堂上的這種單向引導和被動接收,既枯燥又單一,所以學生是否能接收并達到預期效果我們不得而知,這種單向引導和被動接收的效果差強人意。
思維落伍導致了思政教育模式的僵化,一方面,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方式,通過理論灌輸進行教學工作,主要是一種說教方式。殊不知,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手機、電腦等多媒體移動平臺已逐漸成為當今影響力較大的新興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有著較大的吸引力。而另一方面,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缺乏創(chuàng)新理念,在利用新媒體優(yōu)勢進行教學方面存在不足。正因為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方式?jīng)]有與時俱進,忽視微媒體的影響力,導致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未能將微媒體尤其是微視頻引進教學。
當下大學生多為90后,他們是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成長起來的,傳統(tǒng)的思政教學模式已無法發(fā)揮原有的效果,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必須結合時代背景進行變革,充分利用網(wǎng)絡微媒體。所以各高校紛紛要求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新媒體的引導作用。但如今,部分高校出于跟風心理,在思政教學課堂中引進了微視頻,但效果也是差強人意,具體表現(xiàn)在:第一,微視頻的教育功能存在質疑。部分保守的教育工作者認為,課堂上對微視頻的引用不僅沒有任何效果,更是浪費時間,沒有任何的教育功能,僅僅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一個應景擺設。這種想法阻礙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熱情度,也使得微視頻在教學過程中的推廣步履維艱。第二,微媒體教學理念依然缺乏。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形式以傳統(tǒng)的報刊、宣傳欄、校園廣播、電視為主,早已運作成熟,而微媒體作為新興宣傳工具,開發(fā)利用也十分有限,從而影響到微視頻的運用效果。
當前部分高校對微視頻引進思政教學課堂是有較大顧慮的,主要是擔心微視頻的引進會造成課堂節(jié)奏或課堂氛圍難以把控?,F(xiàn)今,學生能夠隨時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對網(wǎng)絡資源的選擇或者使用變得較難把控。當然,老師是可以控制手機何時接入互聯(lián)網(wǎng),但是老師無法對學生瀏覽的內容進行過多的干涉和控制。思政教學引入微媒體,它僅僅只能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輔助課堂資源,部分老師在選擇授課方式上還是會選擇傳統(tǒng)的說教方式。
傳統(tǒng)的溝通交流及表達方式早已隨著“微時代”的到來發(fā)生較大變化,“微視頻”更是影響了思政教育過程中所形成的輿論、文化和社會心理等環(huán)境。要想做好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就需要適應知識傳播媒介的變化,積極營造多元化的輿論傳播氛圍,合理引用微視頻,保證師生之間能夠以更加平等自由的方式進行思想碰撞。同時,各高校也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健全思政教育工作制度,在微視頻的引進過程中,要始終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為原則,將全校各組織部門納入聯(lián)動中心,構建從學院到各系到各班的微視頻傳播體系,加強對各社團、各學生組織等傳播平臺的建設,無“微”不至,信息互通共享,實現(xiàn)校園信息扁平化傳遞,營造思政教育校園“微環(huán)境”。
研精究“微”,形成思政教育“微”機制,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成合力。制定一系列思政教育工作者制作或傳播微視頻要求、意見等系列文件,形成核心價值觀“微”教育的制度保障。同時,面對“微視頻”的興起與運用,思政教育迎來新的挑戰(zhàn)。高校須為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引入年輕師資,培養(yǎng)“微視頻”制作和傳播的專業(yè)團隊,結合當下有影響力事件,通過微視頻將思政教育內容傳遞給學生。老師要逐步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方法,提升自身傳播素養(yǎng),在掌握了當下最新制作微視頻和傳播技術的基礎上,還要能通過多方位渠道了解反饋的視頻效果,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效果和思想動態(tài),做好思政教育評估且不斷進行修改和完善,保障微視頻傳播工作順利開展。
思政教師在使用微視頻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把關工作,提高對視頻內容的判斷力和甄別力,防“微”杜漸,加強信息的管控,建立健全微視頻傳播的全方位監(jiān)控,有效預防微小問題復雜化。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高度重視“微視頻”內容的選取。其選取內容必須符合社會發(fā)展的思想道德觀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分娛樂化的內容必須摒棄,堅持把有價值意義的話題進行重點推廣和有效引導,提升思政教育傳播內容的質量和傳播效率。另外,在豐富“微內容”的同時,我們還需考慮到視頻播放后所產(chǎn)生的影響,部分學生可能會自動發(fā)起話題,但要求所有話題都必須尊重客觀事實。“微視頻”作為老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老師也能及時了解學生動態(tài)、困惑,改進教學方法,引入更有教育價值的素材和議題,提高吸引力。
思政教育除了老師在課堂上播放微視頻之外,也可借助校園微媒體,將有意義的視頻放在微博、微信、QQ等平臺上進行傳播。同時可以通過學生干部,他們都是從普通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代表著普通同學的想法和心聲,更容易獲得學生們的信任并協(xié)助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學校內組織相關的學生活動,引導學生自拍自演有重要意義的思政內容,不僅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度。
總之,“微視頻”在思政教育過程中開始得到更多的認可和使用。大家可以通過“微視頻”在各類微媒體上進行傳播推送,將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及時準確地傳遞給當代大學生。同時,鼓勵大學生創(chuàng)作微視頻作品,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發(fā)揮校園微媒體平臺的擴散力及影響力,為思政教育助力。
[1]劉鐘情.基于微視頻的體育教育專業(y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課程探究[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4):31-34.
[2]羅洪.“視頻微課”與“互動式教學”協(xié)同推進[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17(1):23-25.
[3]張袁.基于網(wǎng)絡媒體的大學生思政教育改革分析[J].亞太教育,2015(5):8-10.
[4]華潔.移動社交媒體微視頻的即時傳播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5(2):22-24.
[5]趙呈領,徐晶晶,劉清堂.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探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12):14-16.
[6]李恬.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9):90-92.
[7]陳霖,邢強.微視頻的青年亞文化論析[J].國際新聞界,2010(3):5-7.
Application research on"micro-video"to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pread
LUOShuang
(Hun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Changsha,Hunan,China 410015)
With the coming of the Internet plus era,campus micro media has been used and recogniz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ith the effectiveness and innovation of the Interne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campus micro media platform to push the micro video to college students.At the same time,self-created micro videos are encouraged and can spread positive energy.In this way,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Internet to play a positive function of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cro-video;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edia education thinking
10.3969/j.issn.2095-7661.2017.04.031】
G641;G206
A
2095-7661(2017)04-0097-03
2017-05-18
駱爽(1988-),女,湖南張家界人,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經(jīng)濟管理系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學生管理、教育學。
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院級課題“‘微視頻’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傳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2015CZ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