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新
(湖北省大悟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 孝感 432800)
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現(xiàn)狀及預防措施分析
胡 新
(湖北省大悟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 孝感 432800)
艾滋病(AIDS)是因出現(xiàn)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之后,免疫系統(tǒng)遭受破壞,從而成為很多伺機性疾病攻擊的目標,造成臨床多種癥狀,是一種綜合征。我國首例艾滋病人發(fā)現(xiàn)與1985年,之后在全國范圍內傳播并呈加速增長趨勢,疫情從高危人群向著一般人群進行傳播,AIDS成為我國公共衛(wèi)生及社會重要問題。本文將從預防AIDS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出發(fā),論述健康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分析其他有效預防AIDS措施。
艾滋??;健康教育;現(xiàn)狀;預防措施
AIDS作為全世界范圍內的重大社會問題和公共衛(wèi)生問題,受到世界性關注和重視,近年來AIDS感染率呈逐步上升趨勢,并且青少年感染數(shù)量也呈增加趨勢[1]。目前,對于AIDS治療無特效治愈藥物,因而控制AIDS流行和傳播成為政府高度重視問題,進行持續(xù)健康教育成為有效預防措施之一。因此,開展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成為AIDS防治工作重要組成部分,提高AIDS健康教育覆蓋程度能夠有效預防病毒蔓延。
AIDS是一種使人體免疫功能降低,從而造成人體出現(xiàn)各種疾病造成極高死亡率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生命健康。健康教育工作的積極開展,有助于提高人們對于AIDS正確的認識,減少高危感染行為,從而降低AIDS感染。
1.1 高危人群健康教育現(xiàn)狀
高危人群根據(jù)我國HIV綜合的檢測定義為吸毒者、暗娼者、性病患者、男性同性戀者、既往有償獻血者和商業(yè)性工作者等感染HIV危險較大的人群[2]。本文主要分析為男性同性戀者、吸毒者以及商業(yè)性工作者健康教育情況。
1.1.1 男性同性戀者
對于同性戀者我國主要開展工程為“公共場所推廣使用安全套”,發(fā)達國家則是直接資金投入gay社團,然后由社團進行宣傳干預工作。我國因特定國情的制約,傳統(tǒng)道德觀和社會文化、群眾知識水平和心理層面仍存在歧視現(xiàn)象,同性戀者處境較為緊張,健康教育干預水平較低。
1.1.2 吸毒者
我國主要對吸毒人群展開了“清潔針具交換”和“美沙酮社區(qū)維持治療”等工程,對吸毒人群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戒除毒癮等干預措施,有效提高了該人群AIDS相關知識以及態(tài)度。健康教育主要采用知、信、行的模式,雖然能夠有效使人們轉變知識、態(tài)度,但對于行為和長期效果等方面評價指標改變效果不大。
1.1.3 商業(yè)性工作者
旅游服務部門中流動小姐以及賣淫婦女是性病和AIDS高危人群與傳染的核心人群,其對于AIDS認知與行為和該病流行情況密切相關。對于此類人群進行同伴教育、安全套使用等預防健康教育,并且鼓勵其接受生殖健康服務和性病診療等綜合干預,有效控制性途徑傳播AIDS。
1.2 一般人群健康教育現(xiàn)狀
青少年人群正處于性觀念和性行為急劇轉變階段,在具性需求同時嚴重缺乏性健康知識,目前我國將預防AIDS健康教育知識納入各大、中學校教學的計劃中,初中階段生物、體育和健康課程也納入預防AIDS知識。性健康教育受傳統(tǒng)文化束縛,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因素制約,我國青少年相關AIDS健康知識仍十分缺乏。另外,農村地區(qū)AIDS健康教育情況也不容樂觀,農村人口文化程度不高、人口基數(shù)大、經濟水平較落后等基本國情,影響著AIDS健康教育工作的展開,多數(shù)農村居民不了解HIV傳播途徑、AIDS嚴重性和預防方法,而且大都具有較大恐懼心理。
AIDS教育理論與模式以往建立于強調個體社會心理學的基礎上,造成標準化模式應用于某些環(huán)境和地區(qū)時產生的效果不夠理想。首先我國對于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投入力度不夠,高危人群作為我國性病和AIDS傳播主要人群,加強對其教育干預能夠有效控制AIDS傳播。其次,青少年作為我國AIDS主要的受害人群,受其成長階段特征影響,對于性渴望較強但又缺乏相應性健康知識[3]。因社會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制約,我國對于性知識教育普遍存在較大缺陷,青少年學生在校性知識教育仍較缺乏,導致學生無法掌握正確性知識,從而提高了青少年學生AIDS發(fā)生率。此外,欠發(fā)達的農村AIDS教育干預仍較薄弱,農村居民普遍缺乏正確AIDS基本知識認識,特別是經濟落后、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qū)。
科學合理的健康教育能夠有效預防HIV感染傳播,降低AIDS發(fā)生率,在實際干預措施應用過程中,農村人群和青少年人群健康教育干預力度仍較低,社會對于性以及AIDS知識仍存在偏見且對AIDS患者存在過度恐懼心理,本文將從以下幾點措施進行改善。
3.1 提高高危人群AIDS健康教育
對于不同目標人群,根據(jù)其自身特點進行針對性教育,開展多樣化手段,實施綜合干預。多進行同伴教育,首先對其中有號召力和影響力者進行培訓,使其掌握一定技巧和知識,隨后由其向同伴傳播,達到教育目的。同伴教育能夠有效提高高危人群接受度,取得較為滿意效果[4]。如商業(yè)性工作者、男性同性戀者開展同伴教育和外展等方法,進行AIDS健康教育、宣傳安全套重要性,能夠有效提高該人群知識知曉率。
3.2 增強在校學生AIDS健康教育
由于青少年是AIDS主要受害人群,加強其健康教育成為重要內容,首先要加強學習領導的認識。學校領導作為學校決策者,提高其對AIDS健康教育重要性認識,增加其使命感和責任感,能夠有效落實國家和教育部關于AIDS預防教育的工作,從而促進學校AIDS教育工作的全面展開。其次根據(jù)學生階段特點,針對性開展知識傳播和技能培養(yǎng)相結合教學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質量與效果。開展多形式預防AIDS宣傳教育,如講座、讀書活動、主題班會、知識競賽、廣播、板報等,普及學生AIDS基本知識。通過教育使學生了解AIDS危害、傳播途徑以及如何預防等知識。
3.3 健全預防AIDS健康教育內容
我國預防AIDS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有AIDS基本概念、傳播途徑、預防方法與措施、關懷和幫助且不歧視AIDS患者等,其中最后一點不歧視AIDS患者、性倫理道德和生殖健康知識、無償獻血等內容宣傳不夠廣泛。因此,我國在重視AIDS病原學以及傳播途徑等教育的同時還應加強反歧視等內容的宣傳力度,增加政府重視程度和相關部門執(zhí)行力度,加大AIDS防治工作,能夠有效降低AIDS發(fā)生率。
AIDS預防措施中除了AIDS健康教育這一重要措施,還具有其他一些措施,主要是在傳播途徑上進行切斷預防、行為干預等。首先是加強使用安全套,HIV病毒主要存在于攜帶者或患者精液或者陰道分泌物種,正常性交過程中因摩擦易使生殖器黏膜出現(xiàn)細微破損,肛門性交也會導致直腸黏膜和肛門創(chuàng)傷,HIV病毒通過這些破損黏膜進入未感染者血液,使得HIV病毒經性交方式傳播。安全套能夠使精液與陰道分泌物有效隔開,正確使用可以有效減少AIDS通過性途徑進行傳播[5]。其次是加強藥物阻斷母嬰傳播和AIDS自愿檢測咨詢,通過免費自愿AIDS檢測咨詢,最大限度發(fā)現(xiàn)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控制其傳播和流行。
AIDS作為高死亡率且無特效治愈藥物疾病,控制形式仍嚴峻,但通過多個國家證實AIDS可以進行有效預防。健康教育是重要預防措施之一,能夠有效提高人們對于該類疾病認識程度,減少人們對AIDS患者歧視程度。AIDS防治作為一個社會問題,應動員一切的社會力量,多種方法共同作用、互為補充,進行有效地預防和控制。
[1] 沈 艷.大學生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傳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5(9):192-193.
[2] 張勁松,謝仁桃.地方性高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刻不容緩[J].科技視界,2015(31):40,101.
[3] 徐 潔,劉 艷.社區(qū)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母嬰健康教育對預防孕婦艾滋病感染的預警效果分析[J].廣東醫(yī)學,2014,35(9):1408-1410.
[4] 王 璐,余小鳴.校外青少年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的評價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6,22(7):532-535.
[5] 徐亞吉,周傳力,胡 珍.中國大學生艾滋病知信行現(xiàn)狀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35(4):487-489.
本文編輯:趙小龍
R184.6
B
ISSN.2095-8242.2017.020.39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