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
中國智慧城市2016年度大事盤點
文/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
新年伊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特別梳理了2016年度中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大事件,和大家一起回顧2016年智慧城市建設的點點滴滴。
繼2015年智慧城市首次被寫入國家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智慧城市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民眾感受成為智慧城市的關鍵落腳點,2016年國家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通過“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環(huán)境,使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p>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之后,我國城市發(fā)展進入新的發(fā)展時期。“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層面進行專門研究部署。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推進城市智慧管理。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促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服務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務水平。加強市政設施運行管理、交通管理、環(huán)境管理、應急管理等城市管理數字化平臺建設和功能整合,建設綜合性城市管理數據庫。推進城市寬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網絡安全保障。積極發(fā)展民生服務智慧應用。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和其他一系列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措施,不斷提高城市運行效率。
進入2016年,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工作備受重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2016年10月9日,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絡強國戰(zhàn)略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yè)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yè)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p>
2016年11月22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國家標準委聯合發(fā)布《關于組織開展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工作務實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發(fā)展的通知》,正式啟動2016年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工作。
2016年12月15日,國務院關于發(fā)布《“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guī)劃》,列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行動目標:到2018年,分級分類建設100個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形成無處不在的惠民服務、透明高效的在線政府、融合創(chuàng)新的信息經濟、精準精細的城市治理、安全可靠的運行體系。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規(guī)劃設計圖
2016年2月,財政部辦公廳、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辦公廳印發(fā)《2016年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申報指南》。2016年5月,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財政部確定國家第二批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名單。2016年6月,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國家能源局出臺關于推進電力管線納入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意見,鼓勵電網企業(yè)參與投資建設運營城市地下綜合管廊。
2016年2月,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辦下發(fā)關于開展2016年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全國第二批海綿試點拉開大幕。通知明確提出申報城市不能都是新城區(qū)。2016年3月,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印發(fā)海綿城市專項規(guī)劃編制暫行規(guī)定,提出編制或修改城市總體規(guī)劃時,應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納入城市總體規(guī)劃。
201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主要圍繞深化改革推進公開,促進經濟發(fā)展推進公開,民生改善推進公開,助力政府建設推進公開,增強公開實效加強能力建設四個要點展開。2016年9月25日,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快推進 “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優(yōu)化再造政務服務,融合升級平臺渠道,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牽頭整合構建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體系,提高“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社會認知度和群眾認同感。
2016年9月,住建部組織編制《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檢查井治理技術指南(試行)》,指導各地科學實施控源截污。提出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tài)修復等工作任務??卦唇匚凼钦纬鞘泻诔羲w的基礎工作,也是重中之重。
寧波市江東區(qū)
2016年初,在河北、福建、甘肅、寧夏、新疆,成都、沈陽等省市的今年兩會上,各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智慧城市成為“高頻詞”,各地紛紛出臺智慧城市建設方案。
2 0 1 6 年 7 月,寧波市出臺《寧波市江東區(qū)智慧城市“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寧波將以城市大數據發(fā)展為核心,以智慧產業(yè)融合發(fā)展為引擎,構筑新型智慧城市發(fā)展體系框架。
2016年9月,上海市出臺《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十三五”規(guī)劃》,提出智慧生活、智慧經濟、智慧治理、智慧政務、智慧地標等五大應用板塊,聚焦信息基礎設施、數據資源共享開放、信息技術產業(yè)和網絡安全保障,完善一體化的智慧城市支撐體系。
2016年11月,《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設“十三五”規(guī)劃》獲市政府批復?!笆濉睍r期天津將全面實施“互聯網+”行動,加快推進城市管理智能化、惠民服務便捷化、產業(yè)體系高端化、網絡安全長效化,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助力天津搶占新一輪城市競爭制高點,打造城市升級版。
銀川市
2016年9月,全國首部關于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地方性法規(guī)《銀川市智慧城市建設促進條例》(簡稱《條例》)出臺,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銀川將成為第一個以立法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標準體系的城市。
《條例》從智慧城市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信息基礎設施共享、信息采集共享、應用推廣措施、法律責任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稐l例》規(guī)定市縣區(qū)人民政府應將智慧城市建設及其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部門要建立公共數據開放清單制度,建立智慧城市大數據平臺,鼓勵其他信息系統向大數據平臺遷移,通過平臺共享,向社會開放。
《條例》還對銀川市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部門的職責做了明確要求?!皯攲⒅腔鄢鞘邪l(fā)展總體規(guī)劃向公眾提供咨詢服務;智慧城市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的執(zhí)行情況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jiān)督;應當確定智慧城市應用推廣階段性目標和重點領域,建立智慧城市應用推廣體系,組織推廣智慧城市應用項目等?!?/p>
“錢從哪里來”一直是智慧城市落地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各地智慧城市建設推進中,資金掣肘也是一大瓶頸。
PPP模式從國家倡導至今,備受到各地政府關注?!癙PP+資本市場”的商業(yè)模式也是銀川模式創(chuàng)新的最大亮點。2016年,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將PPP模式應用于智慧城市建設,探索出不同的模式。銀川模式、崇州模式、合肥高新模式、呂梁模式在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上都各有創(chuàng)新,亮點頻出。2016年3月,合肥高新區(qū)智慧城市管理運營項目獲得國家開發(fā)銀行2016年度第一批項目資本金1.3億元低成本貸款。2016年4月,“合肥高新區(qū)基于‘互聯網+’的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服務云計算平臺建設與應用項目”入選國家發(fā)改委2016年度第二批項目資本金貸款專項目錄,獲得國家開發(fā)銀行3400萬元項目資本金貸款。
2016年11月,智慧城市建設服務總包(EPC)聯合實驗室成立,該實驗室是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最新成立的專項聯合實驗室,將重點研究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實現過程與結果的統一性,資源的集約化利用,提高工程建設項目一體化管理水平,建立智慧、安全、可控的建設服務總包標準規(guī)范與應用示范。
建設智慧城市將是“十三五”期間我國推進城市化的重要抓手。業(yè)界觀點,智慧城市建設有望在未來進一步提速。據統計,截至2016年6月,我國95%的副省級城市、76%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500個城市,均在政府工作報告或“十三五”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市場規(guī)模將在千億級別,如果考慮到其他上下游產業(yè)鏈,如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整個市場規(guī)模將有望擴容至萬億。隨著智慧城市應用日益普及,相應的智能交通、智能醫(yī)療、智能家居等多個產業(yè)也將因此受益。
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眾多市場主體的參與。一些國有企業(yè)、上市企業(yè)紛紛跑馬圈地。除信息技術類公司,如中國航天、中國電科、中國電子、中興通訊、華為、軟通動力、神州數碼、浪潮、易華錄等公司外,一些非信息技術類公司也開始介入,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企業(yè)(如中建集團、中冶京城等)、文化集團(如安徽出版集團等)、地產類公司(如浙江綠城、碧桂園等)、投資集團(如軟銀中國、賽伯樂、華融等)。據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統計,當前已有超過5000多家企業(yè)單位參與智慧城市建設。
智慧城市建設趨熱,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政府、企業(yè)對本土智庫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此外,一大批新進入或計劃進入智慧城市領域的傳統企業(yè)、外資企業(yè),急需咨詢服務機構對本產業(yè)領域進行全面深入的市場投資分析,這些均為中國本土特色智庫參與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機遇。
中國智慧城市智庫建設也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部委智庫更多關注政策解讀、基礎理論、標準與評價、案例總結;地方政府智庫更多關注落地實施、制度機制、商業(yè)模式;高校智庫更多關注學術交流、國際案例、地方課題;企業(yè)智庫更多關注技術驅動、產業(yè)趨勢。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各類智慧城市、大數據高峰論壇、沙龍、學術交流、講座超過千場。包括: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zhèn))、2016亞太智慧城市發(fā)展高峰論壇(2016廣州高交會)、2016國際智慧城市高峰論壇(2016世界移動大會·上海)、2016 TMF全球智慧城市峰會(銀川)、第二屆中國大數據安全高層論壇(貴陽)等。
2016年7月,住建部、發(fā)改委、財政部發(fā)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zhèn)培育工作的通知》。10月,住建部公布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zhèn)名單,認定北京市房山區(qū)長溝鎮(zhèn)等127個鎮(zhèn)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zhèn)。“特色小鎮(zhèn)”成為2016年下半年 “熱詞”。論及特色小鎮(zhèn)與智慧城市關系,業(yè)界普遍認為,當“互聯網+”、大數據、新型智慧城市等成為經濟新風口,對已完成初期建設的智慧城市,特色小鎮(zhèn)將有望成為智慧城市升級的重要抓手。
特色小鎮(zhèn)之杭州市綠城云棲玫瑰園
2016年12月11日,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變局下的包容成長”表示,如用傳統的GDP、投資量等來評估小鎮(zhèn),必然失敗,它們不能描述小鎮(zhèn)的成長潛力。特色小鎮(zhèn)的產業(yè)是不可規(guī)劃的。政府要做的是重構科學的評估和激勵模式。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發(fā)布《特色小鎮(zhèn)的智慧建設指南》,對我國小城鎮(zhèn)的發(fā)展現狀進行梳理,分析特點,總結歸納出五種類型及六種模式,建設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陷阱、難點、痛點,并提出頂層設計方法、評價標準、運營方式。
在智慧城市國際標準化領域,中國的話語權進一步提升。
2016年7月,由IEC、ISO、ITU-T三大國際標準化組織聯合主辦的2016年第一屆世界智慧城市論壇在新加坡舉行。針對智慧城市國際標準化組織間合作問題,三大國際組織及各區(qū)域標準化組織就智慧城市領域標準化工作融合召開了閉門研討會。我國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專家參加了此次論壇和三大組織會議。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的統一部署下,我國專家在ISO、IEC、IUT-T、JTC1等國際標準組織的智慧城市標準中積極全面參與,得到國際同行認可。
ISO方面,19個成員國、9個觀察員參加的ISO TC268/SC1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計量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中國擔任副主席國。中國專家發(fā)起并推動AHG3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數據交換與共享指南國際標準的立項工作(ISO37156),引起國際智慧城市標準領域的廣泛關注。
IEC方面,2016年7月15日,IEC電子電工領域智慧城市系統委員會首次全體會議召開,中國專家組斬獲多個重要職務,為推動我國智慧城市領域國家標準轉化和國際標準應用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次會議共取得1個召集人,1個聯合召集人及3個組織間聯絡員職位,并為拿到該委員會副主席一職做好了堅實的鋪墊。2016年中國提出的兩項國際標準立項建議《智慧城市ICT參考框架》和《智慧城市ICT指標》獲得ISO/IEC JTC 1投票通過,正式立項。
ISO/IEC JTC 1將在上述兩項國際標準提案正式立項后,成立直屬工作組WG 11(智慧城市工作組)開展標準的研制工作,并由中國專家擔任工作組的召集人和秘書。目前,中國還承擔2個國際標準編輯、4個聯合編輯的職位,同時積極調動國際專家積極參與,超過10個國家參與到4項國際標準工作。
此外, 中國還積極同BSI、DIN、TM Forum、WCCD等國際組織加強智慧城市標準與評價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