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湖北文理學院經濟與政法學院,湖北襄陽 441053)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失衡及對策探討
王麗
(湖北文理學院經濟與政法學院,湖北襄陽 441053)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作為一個系統(tǒng),如果結構失衡,必然會影響功能的發(fā)揮,從而影響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失衡在當前主要表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整體結構的失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各構成要素之間組合的失衡。對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各構成要素的質量,協調好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各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抑制社會環(huán)境負面因素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的影響。
價值結構;構成要素;失衡;質量;協調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功能發(fā)揮的效果不理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價值結構失衡。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失衡,首先必須對其內涵進行解讀。
(一)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的內涵及構成要素。
1.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的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系統(tǒng)內各構成要素之間的搭配與排列組合。該定義的要點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作為一個系統(tǒng)有其構成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系統(tǒng)的構成要素包括價值目標、價值主體、價值客體、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這五個要素按照一定的組合方式排列、搭配而成,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二是各構成要素是價值結構形成的基礎。既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是由五要素構成,那么,各要素質量的高低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產生直接影響。構成要素的質量高,各要素之間的質量又比較均衡,就能形成合理的價值結構。價值結構的合理,則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功能的發(fā)揮提供了保證。三是各構成要素之間的搭配和排列必須合理。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要理想,除了各要素自身的質量外,要素之間的搭配和排列也非常重要。各要素之間搭配合理,各要素就能夠相互配合,發(fā)揮好各自的作用,形成整體的合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反之,如果要素搭配不合理,要素之間會產生內耗而破壞結構的合理性,進而影響到功能的發(fā)揮。
2.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的構成要素。
(1)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目標。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目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客體滿足價值主體需要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目標有以下作用:一是引導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運行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的運行只有方向正確,才能產生預期的結果。方向一旦出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客體的活動就會勞而無功。二是保證價值主客體的活動能夠沿著正確的軌跡運行。價值主客體的活動受價值目標制約,目標正確,價值主客體就能夠按照目標規(guī)定的軌跡活動,取得預期的效果。如果目標錯誤,價值主客體的活動就會在錯誤的軌跡上運行,最后導致價值結構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2)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客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中,價值客體是思想政治教育,它的職責是以自己的功能去滿足價值主體即教育對象的需要,從而產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價值客體能否履行好它的職責取決于其功能的強弱及其發(fā)揮程度的高低。價值客體在價值結構中起主導作用,引領價值結構運行的方向。
(3)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價值主體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我們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是在價值客體以其功能滿足價值主體需要的過程中產生的。這樣,價值主體的需要就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前提。但是,價值主體的需要是錯綜復雜的。在其各種需要中,既有正確的需要,也有錯誤的需要;既有低層次的需要,也有高層次的需要。價值客體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幫助價值主體不僅要放棄錯誤需要,形成正確需要,還應將低層次需要提升為高層次需要。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4)理論教育。理論教育是價值客體滿足價值主體需要的主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盵1]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價值客體的任務是通過理論教育,滿足價值主體學習理論和提高理論水平的需要,價值主體只有掌握了科學理論,才能形成正確的需要,提高需要的層次。
(5)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溝通價值主體和價值客體的橋梁,價值客體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才能以自己的功能去滿足價值主體的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得以形成。離開了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就不完善,價值主客體的價值關系也難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的運行更無從談起。
(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失衡的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失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系統(tǒng)內各構成要素之間的搭配不協調。該定義的要點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系統(tǒng)內各構成要素的組合不合理。由于主客觀原因,價值系統(tǒng)內各構成要素組合不合理的情況是經常發(fā)生的。比如,素質低的教育者與素質高的教育對象搭配,這種組合就不合理,會造成結構失衡,直接影響價值實現的效果。二是系統(tǒng)內各構成要素不能相互配合而形成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系統(tǒng)的構成要素不僅要合理組合,在發(fā)揮作用時還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使結構合理。結構合理了,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功能才能有效發(fā)揮。反之,則會造成結構失衡,合力無法形成,價值實現的效果必然差。在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這種狀況在不少單位存在。
(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失衡的意義。
1.調整不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的功能既然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決定的,那么,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失衡,調整不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功能就意義重大。本文從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系統(tǒng)的要素入手,分析各要素自身的內涵、地位、作用,找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調整結構的措施,達到完善價值結構,增強價值功能的目的。
2.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失衡理論。
當前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存在問題的研究,較少從價值結構的視角去進行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失衡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失衡問題的研究還處在探索階段。本文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失衡狀況的分析及結構調整對策的思考,就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失衡問題提出筆者的觀點,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人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失衡問題,促進該理論的發(fā)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整體結構的失衡。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整體結構的失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從整體層面失去平衡。整體結構的失衡主要表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橫向結構和縱向結構的失衡。
1.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橫向結構的失衡。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橫向結構包括的內容有政治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由于政治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三者之間處于平行關系,所以我們將它們構成的結構稱之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橫向結構。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橫向結構失衡具體表現為三種情況:一是政治價值被削弱。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橫向結構中,政治價值是靈魂,經濟價值是基礎,文化價值是根本?!罢_的政治方向是個人成才的前提和基礎?!盵2]政治價值被削弱,不僅會在社會層面出現政治淡漠、道德滑坡,還會使教育對象發(fā)展方向迷失,影響個人發(fā)展,從而影響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二是經濟價值受到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盡管不能直接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但它通過培養(yǎng)人才,提供精神動力促進經濟的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得到大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同時,還應看到,由于一些單位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在經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重視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去培養(yǎng)勞動者的職業(yè)道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結果造成經濟效益差,假冒偽劣產品大量充斥市場,嚴重影響到經濟的健康發(fā)展。三是文化價值出現問題。在文化領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受到的干擾更大。一些單位和部門只重視文化的商業(yè)價值,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建設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使得低級庸俗的文化產品在社會泛濫,嚴重影響到社會風氣和人的思想。以上三種情況的出現,破壞了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橫向結構,造成價值橫向結構的失衡。
2.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縱向結構的失衡。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縱向結構失衡,是指社會價值、集體價值和個體價值三者之間的配合失去平衡。由于三者處在不同的層次,在價值的縱向結構中它們各自的地位是:個體價值是基礎,集體價值是中介,社會價值是歸宿。它們三者只有相互配合,價值的縱向結構才能協調發(fā)展。其中任何一個價值低,整體的縱向結構就會失去平衡。當前縱向價值結構的失衡主要體現在三者的地位沒有很好的凸顯,甚至有失偏頗,這也就直接造成三者之間缺乏合理的搭配和組合。主要表現為:一是對個體價值的基礎性地位重視不夠。一些單位只注意集體價值,忽視個體價值的實現,這就會使集體價值的實現失去基礎。二是不重視集體價值。這一問題主要出現在個體之中。一些個體只顧自身需要的滿足,不關心集體發(fā)展。集體是個人發(fā)展的直接空間,發(fā)展所需要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主要來自集體。如果集體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從而形成集體價值,個體價值的實現就會失去外部條件影響到個體的長遠發(fā)展。由于集體價值是個體價值向社會價值過渡的中介,集體價值發(fā)展不好,個體價值向社會價值過渡也會受到制約。三是忽視社會價值?,F在一些個體和集體,只想自己發(fā)展,不管社會需要的滿足。無論是個體還是集體,都離不開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離開了社會,不要說個體和集體價值實現不了,連自身的存在都成問題。個體價值、集體價值、社會價值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條件,失去其中任何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縱向結構就不復存在。如果其中一個價值低,其余兩個價值也會產生短板效應。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橫向價值結構失衡,還是縱向價值結構失衡,都會破壞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的整體平衡,進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功能的發(fā)揮。
(二)思想政治教育各構成要素之間組合的失衡。
1.價值主客體之間組合的失衡。價值主客體之間的失衡有兩種基本情況:
(1)價值主體需要的層次高,價值客體的功能弱。這種失衡就是典型的價值主客體搭配的錯位,由于價值客體的功能弱,它無法滿足價值主體高層次的需要。造成這種失衡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教育者的素質差。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組織、策劃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教育者素質參差不齊。在相當一部分教育者中,有的理論水平低,有的職業(yè)道德差,有的積極性不高。這部分人的素質狀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差,無法滿足價值主體高層次的需要。二是教育者缺乏創(chuàng)新和奉獻精神。有的教育者盡管理論水平較高,但觀念僵化,思維呆板,工作急功近利。在工作中缺乏創(chuàng)造性和奉獻精神,這就必然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弱。這種情況同樣滿足不了價值主體高層次的需要。
(2)價值主體需要的層次低,價值客體的功能強。這種價值主客體的失衡同前一種情況剛好相反。在現實生活中,作為價值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素質也是高低不一的。有的思想道德素質低;有的理論水平不高;有的眼光短淺。受以上因素的影響,這些人需要的層次低。與他們搭配的價值客體雖然功能強,但兩者的差距太大,價值客體功能發(fā)揮的程度會受到限制。這樣的組合,價值客體的強功能難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理論教育內容與價值主體需要的組合失衡。這種組合失衡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理論教育內容的層次低,價值主體的需要高。在理論教育中,有的教育者因為自身的理論功底差,無法傳授高質量的理論,只能講授低層次的理論。這些教育者的理論教育,自然滿足不了價值主體的高層次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就存在這種情況。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理論素養(yǎng)差,無法用高質量的科學理論去滿足學生渴望提高理論水平的需要。有的輔導員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理論,理論知識非常薄弱。由于素質的缺陷,他們自然就難以用科學理論去引導大學生提高理論水平,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2)理論教育的方法與價值主體接受形式組合的失衡。理論教育要產生好的教育效果,教育方法很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人數眾多,他們在理論水平,理解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面對這樣的教育對象,教育者如果采用單一的教育方法,就與價值主體接受理論教育的形式產生沖突。比如,當代大學生年紀輕,思維活躍,所學的專業(yè)不同。對他們的理論教育就要針對其特殊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激發(fā)他們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實踐活動與理論教育內容的組合失衡。
(1)實踐活動的類型與理論教育內容的組合失衡。實踐活動要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產生好的效果,實踐活動的類型要與教育內容必須匹配。比如政治教育的內容,就需要政治活動相配合,愛國主義教育就需要愛國主義主題的實踐活動相結合。這樣,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才會合理,如果實踐活動的類型與理論教育內容的組合失衡,其結構就會失衡。
(2)實踐活動的層次與教育內容層次的組合失衡。眾多的實踐活動也有層次的區(qū)分,有的實踐活動層次高,有的層次低。比如,學術研究活動的層次就高,文娛活動的層次相對較低。前面講過,教育內容也有層次的區(qū)別。教育內容的難度越大,層次就越高。對于高層次的教育內容,就需要高層次的實踐活動相匹配。比如,作為教育內容的馬列經典著作的層次就高,對這樣的教育內容,就需要學術研究的活動與之相匹配。對于低難度的教育內容,只需要層次較低的活動相匹配就行。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各構成要素的質量。
1.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需要的層次。價值主體需要的質量具有層次性,需要的層次越高,質量就越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主體需要的層次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將低層次的需要提高到中等層次。在價值主體中,具有低層次需要的人不少,提高他們需要的層次,對于促進他們的成長,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都具有重要意義。具體措施有:一是要增強低層次個體提高需要層次的信心和動力。需要層次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部分個體覺得自己與他人差距太大,缺乏提高需要的信心和動力,有的甚至覺得沒有提升的必要。對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找到價值主體處于低層次的原因,然后才好對癥下藥,采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幫助他們樹立提高需要層次的信心。只有信心增強了他們才會自覺地提高自身層次。二是要在全社會營造追求高層次需要的氛圍。當前部分人之所以忽略提升個體思想素質,任其需要在低層次徘徊。這種情況的出現與當前社會上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物質需要的風氣有關。要通過理論教育,營造追求高層次需要的社會氛圍,為個體提升自身需要層次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2)將中等層次需要提高到高層次。將中等層次需要提高到高層次也是提高需要質量的重要舉措。如何提高呢?首先,引導價值主體認識到提高需要層次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價值主體只有將中等層次的需要提高到高層次,才能為獲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價值提供前提條件。其次,引導個體樹立遠大的目標。遠大的目標能夠提升個體的思想境界,開闊他們的視野,增強其提升需要層次的動力。最后,培養(yǎng)個體的頑強意志。在通往高層次需要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干擾,要將中等層次需要提高到高層次,個體要有克服困難,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因此,加強對個體堅強意志的培養(yǎng)是提高需要層次的重要措施。
2.增強價值客體的功能。
價值主體需要的層次提高了,還需要增強價值客體的功能。只有如此,才能產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價值。增強價值客體功能的措施有:一是提升教育者的素質。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素質的高低對于教育功能的強弱具有重要作用。要通過培訓和實踐鍛煉,提高教育者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使他們在增強價值客體功能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要與時俱進。價值主體的需要在提升,這就需要作為價值客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要不斷增強,以適應價值主體需要的變化。
3.制定科學的價值目標。
價值目標關系到價值結構運行的方向和層次,也直接影響其他構成要素質量的提高。如何制定科學的價值目標,一是要考慮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各構成要素質量。價值結構各構成要素質量與價值目標息息相關,價值結構各構成要素的質量,是制定科學的價值目標的基礎。只有構成要素的質量高,才能為價值目標的制定提供保證。二是要充分考慮本單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狀況。一個單位思想政治教育現實的效果是強還是弱,直接影響到目標的制定和實現。在制定價值目標時,要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本單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為制定科學的價值目標提供依據。
(二)協調好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各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
1.協調好價值主客體之間的關系。
價值主客體之間關系正常與否,對價值結構中其他構成要素之間關系的影響很大。協調價值主客體之間關系的措施有:一是充分發(fā)揮價值客體的主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價值客體的作用是以自己的功能滿足價值主體的需要。在滿足價值主體需要的過程中,價值客體主導著價值主體的發(fā)展方向,通過需要的滿足將價值主體引導到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目標。如果價值客體主導作用喪失,價值主體的發(fā)展方向就會偏離,導致價值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失衡。二是充分發(fā)揮價值主體的主體作用。價值主體的需要是被價值客體滿足的,但這種滿足不是被動地、消極地接受價值客體的滿足,作為價值主體,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接受滿足。
通過以上論述,只有充分發(fā)揮價值客體的主導作用和價值主體的主體作用,價值主客體之間才能建立積極互動的關系,保持價值結構的合理性,從而產生出更大的功能。
2.協調好價值目標與理論教育、實踐活動的關系。
價值目標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運行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也決定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必須圍繞價值目標展開。協調好他們之間關系的措施有:一是充分發(fā)揮價值目標的導向、激勵、規(guī)范作用,引導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沿著正確的軌道運行;二是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必須在價值目標的引領下有效運行。只有積極開展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價值目標才能從可能性變?yōu)楝F實性。
(三)抑制社會環(huán)境負面因素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的影響。
1.抑制社會環(huán)境負面因素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客體的影響。
在現實社會中,社會環(huán)境中的歧視思想政治教育、重物質利益,輕精神追求等負面因素對作為價值客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影響極大,造成一些單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處于癱瘓和半癱瘓狀態(tài)。只有采取得力措施抑制社會環(huán)境的負面因素,才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
2.抑制社會環(huán)境負面因素對價值主體的影響。
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中的負面因素不少,比如,丑化領袖和英雄人物,追求金錢、崇拜權力、“道德冷漠”,渴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等等。在這些負面因素的影響下,一些價值主體不關心不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甚至采取排斥態(tài)度。在這種情況下,價值主體的需要是錯誤的低層次的,價值客體的功能再強大,也無“用武之地”。因此,必須通過理論教育和制度、法律的約束,抑制社會環(huán)境中的負面因素。
3.抑制社會環(huán)境負面因素對價值目標、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的影響。
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目標規(guī)定了價值結構運行的方向,要抑制負面因素對價值目標偏離正常軌道的影響。理論教育作為滿足價值主體需要的主要內容,是基礎,無論何時都不過時,要抑制當前“理論過時”的傾向或是邊緣理論教育的趨勢。作為連接價值主體和價值客體的實踐活動,除了活動的形式要豐富多彩,其傳遞的內容既要有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成果,還要根據社會的發(fā)展進行創(chuàng)新。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
[2]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 張豫
G410
A
1003-8477(2017)07-0194-05
王麗(1979—),女,法學博士,湖北文理學院經濟與政法學院講師。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結構研究”(16YJC71004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