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禮陳 唐玉華
(江蘇省金湖縣水產技術推廣站金湖211600)
河蟹青蝦沙塘鱧同塘共養(yǎng)技術
紀禮陳 唐玉華
(江蘇省金湖縣水產技術推廣站金湖211600)
河蟹、青蝦、沙塘鱧同塘共養(yǎng),通過三者間的互利作用,充分利用水體中的天然餌料,促進健康快長,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綜合養(yǎng)殖效益。
河蟹;青蝦;沙塘鱧;共養(yǎng)
河蟹色澤鮮艷,肉質細嫩,口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而被譽為“水中上品”;青蝦肉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是名貴淡水蝦類;沙塘鱧肉質細嫩,肌間刺少,含肉率高,是餐桌名肴。隨著人們飲食觀念由質量型向營養(yǎng)型的轉變,河蟹、青蝦、沙塘鱧越來越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河蟹、青蝦、沙塘鱧同塘共養(yǎng),能通過三者間的互利作用,充分利用水體中的天然餌料,促進其健康快長,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綜合養(yǎng)殖效益?,F(xiàn)將相關技術介紹如下,供參考。
1.1 水質與環(huán)境
養(yǎng)殖池塘應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質符合《無公害食品淡水養(yǎng)殖用水水質(NY5051—2001)》標準的規(guī)定,周邊無污染源,生態(tài)環(huán)境符合國家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huán)境要求(GB184074—2001)。
1.2 池塘條件
池塘呈東西向,長方形,面積以10×667m2左右為宜,埂寬為2.5~3.0,坡比為1∶2.5~1∶3.0,水深為1.0~1.5m,土質以沙壤土為佳,池底基本平坦。在池塘一角用10目聚乙烯網(wǎng)片圍成一個蟹種暫養(yǎng)“特區(qū)”,面積約占池塘總面積的20%。池中應修建獨立的進排水系統(tǒng),根據(jù)實際需要配備相應的進、排水泵。池中按0.15kW∕667m2的標準配備微孔增氧設施,采用條管式或盤管式安裝。在池塘四周內側使用玻璃鋼、鈣塑板、聚乙烯網(wǎng)片等材料搭建防逃墻,四角做成圓弧形,并將進、排水口用雙層不銹鋼網(wǎng)封好扎牢,以防河蟹逃逸。
2.1 清塘消毒
年底抽干池水,清除雜草、雜物,挖除過多淤泥,保留淤泥10cm左右。凍曬池塘整個冬季,以疏松土壤表層,增加透氣性,加速底質有機物質的風化分解。于苗種放養(yǎng)前20d左右,使用生石灰干法消毒,用量為100kg∕667m2,以殺滅病原體、寄生蟲及野雜魚等敵害生物。
2.2 栽種水草
?具體指《中國—冰島自由貿易協(xié)定》第五章規(guī)定了競爭規(guī)則,《中國—瑞士自由貿易協(xié)定》第十章規(guī)定了競爭規(guī)則。
清塘消毒結束后開始栽種水草,水草的主要品種有輪葉黑藻、伊樂藻、苦草等,以輪葉黑藻、伊樂藻為主打草,苦草為補充草。伊樂藻、輪葉黑藻采用栽插法,二者實行輪栽,將成草切成15cm左右的莖,3~5節(jié)為1簇,簇間距為2m,干栽時挖坑覆土,水栽時扦插入泥;在伊樂藻和輪葉黑藻的空隙處適當補種苦草,將草籽裝入蛇皮袋放入水中浸泡5~7d后,用略潮濕的泥土拌勻撒種,使池內水草籠罩率應達50%~60%。水草不僅是河蟹的天然植物餌料和棲息避敵場所,而且還具有生產氧氣和凈化水質之功能,有利于蟹、蝦、魚的健康生長。
2.3 投放螺螄
螺螄分3次投放,選擇從大水面的湖、河內捕撈的外觀清潔、泥漿較少、無空殼的活螺螄投放。第1次于清明前后投放,量為200kg∕667m2;第2次于6月份投放,量為100kg∕667m2;第3次于8月份投放,量為100~150kg∕667m2。螺螄是河蟹喜食的鮮活動物餌料,可促進其生長,改善品質,提高規(guī)格。另外,螺螄還能有效改善水質和底質。
2.4 施肥培餌
于放養(yǎng)前7~10d向池內投施生物有機肥(主要成分:肥水菌群:光合細菌、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固氮菌等),用量為15~20kg∕667m2,以培育浮游生物,為日后入池的蟹蝦魚苗種提供適口生物餌料。之后每隔10~15d追施1次氨基酸生物肥水寶(主要成分:游離氨基酸45%、多糖25%、以及活性肽,活性酶,維生素等有機物質),用量為500g∕667m2,為浮游生物有益藻類補充營養(yǎng),加快其繁殖速度和增加密度并抑制有害藻類的生長。
3.1 蟹種放養(yǎng)
選擇放養(yǎng)長江水系規(guī)格整齊,體質健壯,爬行敏捷,無蟲、無病、無傷的中華絨螯蟹蟹種。一般放養(yǎng)規(guī)格為100~150只∕kg,密度為800~1000只∕667m2,時間在3月份。先將蟹種放入暫養(yǎng)“特區(qū)”內進行強化培育,待水草生長茂盛,籠罩率達50%左右時(5月份)拆除圍欄,讓河蟹進入大塘內養(yǎng)殖。
挑選品種純真,體質健壯,體色光亮,規(guī)格大小均勻,附肢完好無損,體表無附著物的自培青蝦苗放養(yǎng),以防青蝦品質退化。一般放養(yǎng)越冬蝦苗,規(guī)格為1500~2000尾∕kg,密度為15000~20000尾∕667m2,時間在2月份。
3.3 沙塘鱧苗放養(yǎng)
放養(yǎng)體質健壯、規(guī)格整齊、活力強、無傷病的大規(guī)格沙塘鱧苗種。一般放養(yǎng)規(guī)格為4~5cm,密度為500~600尾∕667m2,時間在6月上旬。
3.4 鰱、鳙魚種放養(yǎng)
為控制池水肥度,改良水質,可在池內放養(yǎng)部分鰱、鳙魚種。一般放養(yǎng)規(guī)格為75~100g∕尾,密度為50~80尾∕667m2。
3.5 苗種消毒
上述苗種放養(yǎng)入池前需用2%~3%的食鹽水或10~15 mL∕L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0min左右,以殺滅體表細菌及寄生蟲。
4.1 水質管理
7~10d加水1次,每次加入新水20cm;20~30d換水1次,每次換水30%,保持池水透明度為30~40cm。適時開機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讓蟹、蝦、魚在享受“氧調”的環(huán)境中快樂生長。當池水pH值低于7.5時全池潑灑生石灰,高于8.5時全池潑灑降堿靈(主要成分:植物多糖、酶等),用量分別為10~15mg∕667m2和150~200g∕667m2,將pH值穩(wěn)定在7.5~8.5之間。每10~15d潑灑1次水博士(主要成分:光合細菌、枯草桿菌、芽孢桿菌、酵母菌等),用量為500~700g∕667m2,保持水質的“肥、活、嫩、爽、穩(wěn)”。每15~20d全池潑灑1次生態(tài)底改素(主要成分:優(yōu)選復合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螯合劑等),用量為200~250g∕667m2,以分解池底殘餌、糞便、有機物等,阻止致病菌維生物的繁殖生長,修復和改善底部生態(tài)環(huán)境。
4.2 投喂管理
餌料投喂以河蟹為主。河蟹除攝食池中的水草、螺螄等天然餌料外,在養(yǎng)殖過程中還需人工投喂配合飼料(配合飼料應符合國家飼料衛(wèi)生標準(GB13078—2001)和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的規(guī)定要求)、冰凍鮮魚(解凍后投喂)、玉米(玉米煮熟后投喂)、小麥(浸泡發(fā)芽后投喂)等。餌料投喂應遵循兩頭精、中間粗和葷素搭配的原則。3~6月份,投喂蛋白含量為38%~40%的配合飼料和冰凍鮮魚,以滿足幼蟹生長的營養(yǎng)需求;7~8月份,減少動物性餌料的投喂量,適當增加玉米、小麥等植物性餌料的投喂量,輔喂部分蛋白含量為32%的配合飼料,以防止河蟹性早熟和腸炎??;9~11月份,以冰凍鮮魚、蛋白含量為36%~38%的配合飼料為主,輔喂部分玉米、小麥等,以促進河蟹積累脂肪、育肥增重。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為主,占日投餌量的70%。具體的投餌量視季節(jié)、天氣、水質、水溫以及河蟹的攝食情況合理確定,一般以次日早晨無剩余為宜。青蝦主要攝食河蟹的剩餌,另外在保證河蟹餌料投喂的前提下,可有意識地投喂部分豆粕、麩皮、米糠等,作為青蝦的補充餌料。沙塘鱧以浮游生物、仔螺螄、小雜魚和部分小青蝦為餌,鰱、鳙魚以浮游生物、有機碎屑等為餌,無需單獨投喂。
4.3 病害管理
嚴格遵守“防病為主,治病為輔”的原則,采取“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積極管理措施,嚴格控制養(yǎng)殖病害的發(fā)生和蔓延。主要防控措施是:5月上、中旬,潑灑1次1次纖蟲凈(主要成分:一水硫酸鋅),用量為250g∕667m2,以控制纖毛蟲等寄生蟲病的發(fā)生;5~9月份,每月投喂1次用0.1%的大蒜素(主要成分:大蒜油、維生素E、維生素C)、1%的維生素C(主要成分:L—抗壞血酸—2—磷酸脂)和0.5%的免疫多糖(主要成分:免疫多糖、短肽、微量元素)制成的藥餌,日投喂2次,連喂4~5d,以增強免疫力;6~9月份,每半月潑灑1次戊二醛(主要成分:戊二醛;規(guī)格:50%),用量為50g∕667m2,以殺滅細菌、真菌、病毒等。
4.4 日常管理
堅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查看防逃設施是否有損壞,觀察蟹、蝦、魚的活動、攝食和生長情況,適時調整投餌量。勤撈出殘渣、剩餌及漂浮的螺殼、水草等雜物,及時填寫?zhàn)B殖生產記錄。
4.5 捕撈管理
河蟹于國慶前后開始采用地籠捕捉,捕捉至11月中旬;青蝦經(jīng)過近2個月的養(yǎng)殖就有部分達到5cm以上商品規(guī)格,從5月初即可采用蝦籠、地籠捕撈,捕大留小,直至整個養(yǎng)殖周期結束;沙塘鱧耐低溫力強,在冬季仍可生長,為提高商品規(guī)格,增加產量和效益,可養(yǎng)殖至11月份開始采用地籠捕撈。年底排水干塘,將蟹、蝦、魚“一網(wǎng)打盡”。
S966.1
A
1008-6137(2017)03-0032-03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