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說,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yè)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yè)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fā)展的偉大事業(yè)之中、融入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我是國家培養(yǎng)出來的,從來沒覺得我和祖國分開過,我的歸宿在中國”
25年前,他帶著科技強國的心愿,出國留學、工作,成為國際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學家。
在英國奮斗了18年,他已擁有了優(yōu)越的科研條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團隊。他在英國劍橋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級研究員12年,擔任過研發(fā)部主任、博士生導師、培訓官。他帶領由牛津和劍橋優(yōu)秀畢業(yè)生組成的團隊長期從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動平臺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場探測技術工作,致力將該項高效率探測技術應用于海陸大面積油氣和礦產資源勘探民用領域。由他主持研發(fā)的許多成果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多數(shù)產品已應用于中西方多家石油公司,他也成為了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成為該領域研究的被追趕者。
他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無憂的水平線。位于劍橋大學旁邊的花園別墅,寬闊的草坪,豪華的汽車,學醫(yī)的妻子還開了兩家診所,他已成為少數(shù)躋身英國精英階層的華人之一。這是多少人羨慕的生活,也是多少人奮斗的目標。
2009年,當?shù)弥獓覇右M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劃”時,他放棄國外的優(yōu)厚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國填補我國在深部探測關鍵領域的技術空白。
“為什么回國?”難免,會經常有人問他這個問題。或許,從他的不經意的情感流露中,可以找到答案。
“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1982年1月,在大學同學畢業(yè)紀念冊上,他鄭重寫下留言。
無論身在何處,《我愛你,中國》都是他最喜愛的歌,歌里有他對祖國的深深眷戀:“回國的根源就是情結問題,我惦記著養(yǎng)育我成長的這片土地?!边@是一個樸實而簡潔的答案。
一些老教師還記得當年送別黃大年時,他曾經深情地說:“我一定會回來的?!秉S大年沒有對師長食言。他更沒有辜負父母的教誨。父親離世前的話始終記在他心里,“你要記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國的人!”兩年后,母親離世前給他留下的依然是這句話。父母的教誨給出了黃大年一生中幾乎所有抉擇的答案——祖國高于一切!
海漂的18年,黃大年的心和祖國一直連在一起,他關注關心祖國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惦念著母校,無論是參加學術會議還是講學,他招之即來?!皩ξ叶裕覐奈春妥鎳珠_過,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這是國家發(fā)展無法回避與繞開的話題,必須突破發(fā)達國家的裝備與技術封鎖”
帶著先進技術,黃大年重點攻關國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測儀器”,這種設備就像一只“透視眼”,它能探清深層地下的礦產、海底的隱伏目標,對國土安全具有重大價值。而這樣的高端裝備,國外長期對華壟斷、封鎖。為了實現(xiàn)祖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多處彎道超車,回國7年間,黃大年帶領由院士、大學校長、研究所所長等400多名高級別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協(xié)同攻關,創(chuàng)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碧钛a了多項技術空白,以他的團隊研制出的我國第一臺萬米科學鉆——“地殼一號”為標志,配備自主研制綜合地球物理數(shù)據分析一體化的軟件系統(tǒng),我國的深部探測能力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局部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國際學界驚嘆中國正式進入“深地時代”。
他惜時如金,夜以繼日,用無私奉獻、勇于擔當?shù)膶嶋H行動,把對祖國最深沉的愛融入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張貼在辦公室里的日程表,見證了黃大年的日夜奮戰(zhàn)。他出差始終趕當天最晚的午夜航班,這樣就不耽誤白天工作;同事經常兩三點鐘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務。
一回國,黃大年就被國家選為“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的負責人,該項目是國家“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下設的第9項目。黃大年一方面協(xié)助國土資源部完善戰(zhàn)略部署,另一方面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擔任項目直接負責人,從一名尖端科技研發(fā)科學家變身為一個大國的戰(zhàn)略科學家。
5年間,國家財政投入該項目約4.4億元人民幣,被認為是當時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科研項目中獲得國家財政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個。
這個項目以吉林大學為中心,匯集了400多名來自高校和中科院的優(yōu)秀科技人員。經過5年的時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地面電磁探測系統(tǒng)工程樣機研制取得了顯著成果,為產業(yè)化和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基礎;固定翼無人機航磁探測系統(tǒng)工程樣機研制成功,填補了國內無人機大面積探測的技術空白;無纜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統(tǒng)工程樣機研制突破關鍵技術,為開展大面積地震勘探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堅實基礎;成功研制出萬米大陸科學鉆探工程樣機“地殼一號”,為我國實施超深井大陸科學鉆探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裝備支持;自主研制出了綜合地球物理數(shù)據處理與集成軟件系統(tǒng),為深探計劃實施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持;建成首個國家“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野外實驗與示范基地”,為規(guī)范管理儀器裝備研發(fā)和引進程序提供了驗證基地……這些成果,為實施國家地球探測計劃奠定了技術經驗和人才儲備基礎,全面提高了我國在地球深部探測重型裝備方面的自主研發(fā)能力,加速了我國地球深部探測進程。
在2011年度中國科技十大進展的盤點中,評選專家認為“深部探測專項開啟了地學新時代”;2014年,該專項被25位院士推選為“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2013年,黃大年教授的團隊入選第一批“國土資源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培育計劃”;2014年,團隊獲得第五屆中國僑屆創(chuàng)新團隊獎。2016年6月28日,“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通過評審驗收,專家組最終結論是:項目成果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這是國內大型項目評審中的最高評價。20 11年,作為國家“863計劃”資源環(huán)境技術領域主題專家,他負責策劃、協(xié)調和組織中科院、高校等高科技資源形成高科技聯(lián)合攻關團隊,承接科技部“863計劃”航空探測裝備主題項目,開展軍民兩用技術研究。
在黃大年及其團隊的努力下,超高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納米和微電機技術、高溫和低溫超導原理技術、冷原子干涉原理技術、光纖技術和慣性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進步顯著,快速移動平臺探測技術裝備研發(fā)也首次攻克瓶頸,突破國外封鎖。
“作為中國人,無論你在國外取得多大成績,而你所研究的領域在自己的祖國卻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剛剛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作為享譽海內外的卓越科學家,黃大年關注的不僅僅是當下的科研,而是祖國未來30年、50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領域要達到的目標——巡天探地潛海,向深地、深海、深空進軍。
地球深部隱藏著多少秘密,是人類一直以來不斷探索研究的重大課題,這不僅是科研人員的夢想,也是一個國家的戰(zhàn)略需求,而地球深部探測計劃就是找到開啟“地球之門”的鑰匙。國家實施這一計劃,給黃大年提供了無限寬廣的舞臺。
作為計劃的重要部分,探測技術裝備從軍事工程、國防安全到能源資源探測開發(fā),都是必需的利器。
在黃大年回國前,我國對于航空重力測量的研究,尤其是重力梯度儀的研制,僅停留在理論和實驗室樣機研究階段,在他的帶領下,團隊已經進入了工程樣機研究階段。在數(shù)據獲取的能力和精度上,我國與國際的研發(fā)速度相比至少縮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則達到了與國際持平的水平。
“航空移動平臺探測技術裝備項目作為精確探測的高端技術裝備,我們用5年時間完成了西方發(fā)達國家20多年走過的艱難路程,取得的進展和成果填補了我國空白,將意味著中國又成功搶占了一個國際前沿科技制高點,對推動國防安全建設和深地資源勘探具有支撐作用和重要意義?!边@是戰(zhàn)略科學家黃大年對這一項目進展的定位與評價。
在英國學習和工作期間,黃大年致力于開展高精度重磁場探測裝備及數(shù)據處理解釋方法技術研究工作?;貒螅淄莆覈膶嵨镘囕d、艦載、機載和星載“快速移動平臺探測技術”研發(fā)工作,這是世界科技強國竭力追求的核心技術,也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
2010年10月,吉林大學成立了“吉林大學移動平臺探測技術研發(fā)中心”,黃大年為帶頭人。團隊集中研究了能夠在空中、水面和深水環(huán)境下,高效率獲取空間分布的重力場、磁場、電磁場、放射性能譜和光電等數(shù)據的地球物理探測方法和技術,構建服務于陸地、海域、復雜地理環(huán)境和地質條件下的精確移動測量技術體系。
在帶領團隊沖上一個又一個國際前沿科技制高點的過程中,黃大年一直在推動科研團隊與國際的融合。他利用自己在國外多年積攢下的人脈和聲望,多次帶團出國考察,并促成合作事宜。
一次,黃大年帶隊考察,國外的研究機構為了專門接待中國考察團停止工作半個月,不惜成本將處于零下200攝氏度的產品進行解凍,并拆開讓中國考察團仔細觀察。此情此景,讓隨團考察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大為感慨:“我從事這項工作這么多年,這是第一次受到西方發(fā)達國家如此隆重的接待。”那一刻,自豪感、榮譽感油然而生。
這就是黃大年,他的愛國心感染著身邊的同志,他用無可爭議的成就讓人們對愛國的內涵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他時刻惦記著養(yǎng)育他成長的這片土地,他的脈搏時刻和祖國一起跳動。在回國整6年的那一天,黃大年寫下的“朋友圈”讀起來仍讓人感慨:“從海漂到海歸一晃18年,得益于國家強大后盾,在各國才子強強碰撞的群雄逐鹿中從未言敗,也幾乎從未敗過!拼搏中聊以自慰的追求其實也簡單:青春無悔、中年無怨、到老無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