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峰
摘 要 信息技術及網絡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非常大的作用。網絡研修是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新途徑,探討教師利用網絡進行研修的優(yōu)勢、機制、模式和管理。
關鍵詞 網絡研修;教師培訓;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1-0027-02
教師培訓、繼續(xù)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理念是教師的職業(yè)要求。信息技術已融入教育領域,廣大教師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網絡為教師搭建了開放、平等、交流的學習研討平臺,為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及教育教學能力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網絡研修作為一種新型的具有活力的研修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喜愛,并積極參與到研修中。網絡研修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進而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1 網絡優(yōu)勢:研修學習新空間
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需要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實踐和反思,網絡研修恰恰為教師的自我反思提供了條件和平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大硬件投入,各級進修院校要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勢,成立網絡研修領導組織,加強網絡研修的指導,開展以提高中小學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為目標的網絡研修活動,對參加研修的中小學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指導,提高他們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操作與運用能力,為教師創(chuàng)建優(yōu)越的網絡學習空間。網絡研修在研修空間、研修形式、交流便捷等方面比其他研修方式具有優(yōu)勢。
網絡研修不受空間限制 網絡研修不受時間、地域和參與者身份、人員數量的限制,網絡文本、動畫、視頻資源數據量大、數據內容豐富,搜索查詢十分便捷。網絡中的許多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教學素材、教學課件、網絡課程、電子書籍、教育專題網站等,是教師知識來源的重要途徑,是教師最大的參考書,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源泉。
網絡研修形式靈活多樣 研修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把研修活動的內容或者活動中所體現(xiàn)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新理念上傳到網上,利用自建網站、博客空間、QQ群組、微信、視頻聊天室等平臺,進行大范圍交流、互助提高,隨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進而將現(xiàn)有先進經驗進行共享、傳播,以此來引領專業(yè)成長。
網絡研修交流便捷 教師間交流的方式可以是論壇交流互動,還可以借助聊天工具如QQ、微信進行更直接的交流,就如同面對面的交談一樣。現(xiàn)實中的交流思考時間不充分,容不得縝密地去組織自己的語言。而網絡交流卻不同,有感要發(fā)、有話要說,可以斟酌好了再寫帖發(fā)言。教師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交流中深入研討,在交流中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困惑,在交流中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豐富信息,這樣的交流范圍廣、方便快捷,更利于教師的發(fā)展。
2 機制構建:順利研修的保障
機制是網絡研修順利開展的保障。應該成立網絡研修工作領導組織,使網絡研修制度建設與應用有序推進。要經常召開網絡研修工作經驗交流研討會、培訓會,使網絡研修工作的研究與實踐、建設與應用不斷深入,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建立管理制度 組織機構建設是網絡研修順利開展的保障,在機構建設上要成立網絡研修工作領導組織,下設網絡研修工作辦公室,各部門按照分工承擔研修網絡的管理及業(yè)務工作,各基層學校也相應成立網絡研修的組織機構。同時要建立相應的網絡學習、培訓、研修、管理等制度,如“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網絡研修檢查考評制度”“教師網絡培訓、研修管理制度”等,保障網絡研修正常開展。
形成激勵機制 為讓教師更好地通過網絡參與研修,要結合教師發(fā)展性評價制度和獎勵制度,對在網絡研修活動中有突出貢獻和業(yè)績的教師給予表彰。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研修和競賽活動,如課堂教學基本功比賽、教學設計評比、優(yōu)秀博客空間評選、微課作品評選等活動,激發(fā)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作熱情,推動網絡研修的深入展開,督促教師關注課堂教學的反思和總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 模式探索:研修的基礎環(huán)節(jié)
在網絡研修活動中,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中小學教師課堂能力訓練研修活動,形成“線下線上有機結合”“骨干引領,合作參與”“問題診斷,備課研修”的研修模式。
線下線上有機結合 “線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踐、反思,在工作、生活中自主學習,行為跟進;“線上”,教師在網絡上進行交流、討論、質疑,通過網絡分享經驗、同伴互助,表達困難、獲取指導。這樣,專題培訓與教師研修并進,專題培訓側重“專業(yè)引領”,并向教師課堂教學延伸,使教師在“行為跟進”中跟自己的經驗、背景結合,實現(xiàn)理論和理念的內化。
骨干引領,合作參與 網絡研修活動可由各級教師進修院校的教研員發(fā)起,各校骨干教師率先開始,利用教育社區(qū)博客、QQ群、微信、視頻聊天室來參與研修活動,然后由骨干教師指導幫助其他教師。為了鼓勵教師參與網絡研修的熱情,各校均進行針對全體教師的網絡研修培訓,讓每位教師掌握各種網絡平臺的使用。骨干教師提供的資源成為同伴爭相瀏覽、下載收藏的對象,特別是得到同伴在教學中分享后的反饋,對每一名教師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問題診斷,備課研修 傳統(tǒng)備課無論是在教案本上,還是在電腦上,都是教師一個人或年級組內進行,成果應用范圍也僅局限于一個學校之內。網絡研修平臺的建立,改革了傳統(tǒng)備課。通過網絡平臺,圍繞課堂教學能力提高這一主題,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交到研修平臺,培訓部門組織進行“問題分析”,明確重難點、熱點和焦點問題;再進行“問題診斷”,根據教師提出的課堂教學問題,確定網絡研修的方向、研修環(huán)節(jié)及最終目標。研修平臺實現(xiàn)資源共享,教師可以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堂教學實際問題的研修。
4 過程管理:研修成功的保證
要使網絡研修取得預期成果,必須在實施中注重過程的管理,過程管理是網絡研修成功的保證。過程管理包括對研修過程的監(jiān)控和對研修過程資料的評價。
為確保網絡研修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研修質量,在網絡研修過程監(jiān)控中,要及時掌握每位教師的網絡研修情況,要有專人對教師的研修成果進行統(tǒng)計,監(jiān)控教師所發(fā)布的研修過程材料,這些材料包括QQ、微信的聊天記錄,博客上發(fā)表的案例、教學設計、課后反思、評課材料及討論文本等。對研修的過程資料進行評價,即考核教師網絡研修中的過程資料是否按時完成,是否達到規(guī)定的數量,質量是否符合標準,以及其他教師的評論等。加強過程管理,應主要從“加強督導、強化指導、共享互動、動態(tài)管理、服務到位”這幾方面采取措施,以達到提升網絡研修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5 結語
網絡研修活動的開展,使教師教與學的方式發(fā)生明顯變化,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新型學習方式正在形成,改變了以前那種“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開展自己的研修,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解決自己的問題,改進自己的教學”,正在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成長的核心追求。提高網絡研修水平,也是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雖然很多教師已參與到網絡研修活動中,但更多的網絡研修還是處于初級階段,與規(guī)范、科學、有效地進行研究還有很大的距離,這就需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業(yè)務部門正確地去引領和指導,還需要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繼續(xù)探索、積累經驗,不斷地進步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葉平.聚焦網絡校本研修,打造教師學習型組織[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8(9):1.
[2]胡建球,汪文華.“網絡教研室”助力校本培訓[N].中國教師報,2008-06-11.
[3]饒愛京.關于信息技術與教育理論整合的教師培訓實踐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1(10):44-47.
[4]張虹,郭紹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教師培訓的實施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3(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