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
【摘要】注重指導學生的朗讀是語文教學最佳方法之一,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遍喿x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智力活動,是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手段。這種方法就是讓學生從作品的聲律氣韻入手,用清晰響亮的標準普通話有感情地把文章讀出來,閱讀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體會其豐富的內(nèi)涵和情感,培養(yǎng)語感,體驗品味。語文朗讀在教學中的作用,早已被證明,如果不讀或不會讀,學生就無法熟悉、理解、感悟文本。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練好朗讀呢?下文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 朗讀 指導策略
一直以來朗讀就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但是目前有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是朗讀水平較低,普遍有唱讀現(xiàn)象的存在。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盡發(fā)職責。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陶冶情感。教師應該立足于整體,引領(lǐng)學生心臨語境,有效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即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一、通過教師的范讀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是容易興奮、容易激動,喜歡模仿,模仿性比較強,如果他們親耳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學起來就容易得多,讀起來也就有情有意得多。學生的朗讀水平與教師的示范朗讀密切相關(guān),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激發(fā)小學生的朗讀興趣,一定要重視教師的范讀的積極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有聲有色的范讀來領(lǐng)路,如果教師只是講應該怎樣讀或不應該怎樣讀,學生是很難學好朗讀的。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學生模擬入境,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通過朗讀來營造課堂氣氛,讓學生進入意境,正確聽出切奏、停頓和速度,輕后果緩急,努力使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nèi)容,有了老師的啟發(fā)和示范,孩子們都能爭先恐后地練習起來,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某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氣氛一下子就達到了高潮,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教師在范讀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用心去鉆研、學習,提高學習質(zhì)量。首先自已必須聲情并茂的朗讀,反復研究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發(fā)揮出最佳的水平,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讓學生聽了以后,產(chǎn)生強烈的想讀好的欲望,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chǔ),達到以讀促讀的目的。
二、利用情境,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努力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shè)氛圍,促進小學生們積極主動的進入情境。情境教學,是指在小學語文朗讀的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不同的特點,同時要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和模仿能力強的特點,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shè)情景交融的氛圍,建立師生之間、認知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情感氛圍,可以讓學生們充分的“動”起來,在小學語文學習課文時,對文中主人公及其他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行模仿和表演,促進學生們準確把握重點字詞的能力。這樣,孩子們朗讀時才能感情投入,創(chuàng)設(shè)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yōu)化的環(huán)境中開展,真正感悟到語言美、意境美。小學生們的情感活動積極主動的參與認知活動中來,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充分的利用情境可以使學生盡快進入閱讀的角色中,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的關(guān)鍵。
三、教師運用有效的朗讀評價用語,進一步提高學生朗讀水平
當小學生朗讀后,語文教師要給予正確的評價,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正式指出:“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币虼?,為了更有效的促進小學生們的朗讀水平不斷地提高,正確的朗讀評價是不可缺少的,可是在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經(jīng)常用到“你讀得很好!”“讀得挺好的”“你讀得不怎么好”等經(jīng)常說的朗讀評價語言。但是這樣的朗讀評價語言發(fā)揮不到有效的作用,不具體、特別籠統(tǒng),真正有效的朗讀評價用語是當學生讀得好時,要知道好在什么具體地方,針對具體的地方給予適合的表揚,當讀得不好時,也要發(fā)現(xiàn)讀不好的地方在哪,然后不但要給予適當?shù)母恼?,還有給予一定的鼓勵。只有這樣小學生們才能真正明白和理解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對小學生的朗讀水平才能真正起到促進的作用。另外,教師一定要注意在對學生進行朗讀評價時,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朗讀差異,面對學生朗讀的優(yōu)缺點時,對學生做出具體化的評價,一定要多給予鼓勵的語言,少給予批評的語言。在對小學生們的朗讀進行評價時,應該重視評價的多元化,不能只由老師一個人決定,除了教師評價學生,還應該實施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采用多種評價方式交互的策略。教師為學生提供積極主動參與的機會,使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充分的調(diào)動了,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熱情,提高學生朗讀的水平。
四、指導學生掌握好語氣、語速
在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一般是對人物對話及人物心理的敘述,能夠很好地體現(xiàn)人物的特點,所以,要引起教師的格外重視,抓住這些心理描寫對小學生進行指導。朗讀時感情的表達受到語速的快慢,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所影響,高興時用高昂的語調(diào),悲傷難過時用低沉的語調(diào),學生能用合適的語速語調(diào)朗讀課文,說明對課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
五、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關(guān)鍵時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依據(jù)教材,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抓住重點有感情地范讀,有目的地指導朗讀,學生閱讀活動中教師不僅是引導者,還是學生們的欣賞者,不但能使學生從正確的朗讀去理解課文,還能能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在整個閱讀活動中,要參與到學生的閱讀活動中去,教師努力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促進學生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 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促進學生養(yǎng)成獨立閱讀的能力,適應未來科學迅速發(fā)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廖艷燕.將“讀”進行到底—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朗讀[J].今日湖北旬刊,2015,(11).
[2]卜國榮.淺談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朗讀的策略[J].教育,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