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
【摘 要】通過對智利短篇小說《穿裹尸衣的女人》的分析,挖掘拉丁美洲女性主義文學在瑪利亞·路易莎·邦巴爾這位拉美女作家作品中的體現(xiàn)。
【關(guān)鍵詞】瑪利亞·路易莎·邦巴爾;《穿裹尸衣的女人》;智利;女性主義文學;死亡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2-0262-02
《穿裹尸衣的女人》是智利女作家瑪利亞·路易莎·邦巴爾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女性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更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女性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洞┕碌呐恕肥怯蛇@位女作家鮮明的精神特點和與眾不同的思想與才華結(jié)合出來的夢幻般的作品。
瑪利亞·路易莎·邦巴爾出生于1916年6月,她的曾外祖父曾是德國駐圣地亞哥的第一任領(lǐng)事。所以,從邦巴爾的母親家族來說,他們都是德國茲瓦爾帕萊索的后裔。在邦巴爾大概8歲的時候,第一次動筆寫詩。193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了桑切斯,這個對她一生都影響深遠的男人。兩人的感情只持續(xù)了幾個月的時間,桑切斯?jié)u漸疏遠她,直至兩人分開。幾年后,因為朋友聚會,邦巴爾再次來到桑切斯的家,趁人不注意的時候,她悄悄走到主人的臥室里,看到了儲存的槍支等軍火設(shè)備,邦巴爾隨手拿起一支槍,對準自己的脖子扣動了扳機。幸運的是,大家及時發(fā)現(xiàn)了她,把她送到了醫(yī)院,邦巴爾被醫(yī)生搶救了過來。又幾年過去了,當邦巴爾再次碰到桑切斯的時候,她選擇把槍口對準這個讓她傷心的男人。隨后邦巴爾被帶到了警察局,本來是要坐牢的,但是桑切斯對法官講,他可以對此事件不追究任何人的責任,因此邦巴爾被無罪釋放。這次事件對她觸動很大,因此,她決定離開智利這個傷心地,去往美國生活。
1938年,邦巴爾撰寫并出版了《穿裹尸衣的女人》。在美國生活期間,她結(jié)實了法國公爵拉法艾爾,并和他生育了唯一的孩子布瑞吉特。拉法艾爾幫助邦巴爾在美國出版了很多作品。晚年,邦巴爾毅然決然地回到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智利。
通過對這位女作家生平的分析,不難看出,邦巴爾雖然家境殷實富裕,但感情的道路卻是坎坷的。由此不難得出結(jié)論,她的作品之所以有這么強烈的女性主義而不是女權(quán)主義色彩,都是由她的感情經(jīng)歷有感而發(fā)的。
《穿裹尸衣的女人》這部作品具有鮮明的特色和獨具一格的美感。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位已經(jīng)去世的、穿著裹尸衣躺在靈床上的女人。作者以一位死者的視角和思維為中心點,鋪開整部作品的內(nèi)容,使作品層面立意新穎獨特,別開生面,在模式和風格上展現(xiàn)出了鮮明的特點和別致的情調(diào)。整部作品充斥著女主人公游離的心緒、活躍的生活軌跡和游蕩的情感思緒。這種獨特的敘事視角在很多層面上都增添了一種獨一無二的審美內(nèi)涵和力度。
女主人公在這部作品中始終處于中心地位,她的存在模式是“死亡者”,她的整個位置是相對固定的——躺在靈床上。如此,當整部作品以她的心緒展開敘述時,就形成了一種悲劇式的戲劇場景和敘述結(jié)構(gòu),類似于普羅米修斯式的經(jīng)典模式?!洞┕碌呐恕分校魅斯冀K是作品的核心部分,她“一動不動地仰臥在靈床上”,縹緲中,生命雖然已經(jīng)逝去,但心靈和思緒仿佛還存在著。靜靜躺著的已經(jīng)死去的她凝神遐想、心緒飛揚,依次來到她靈床前吊唁和哀悼的人們不停地刺激著她的情感,因此引出了她生前的回憶,同時也引發(fā)了她的無盡感慨。她的女兒、老保姆、情人、父親、妹妹、癡情的暗戀者、兒子、丈夫等家人和朋友依次出場引發(fā)的回憶,真切地還原和再現(xiàn)了女主人公悲慘的一生。
在這位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婚姻對于女主人公而言,始終充滿著痛苦的經(jīng)歷。對于《穿裹尸衣的女人》的女主人公安娜·瑪利亞而言,在她的身邊,先是有給了她第一次愛情體驗的表哥堂·里卡多,后來有始終對她執(zhí)著追求的摯友和知己費爾南多,然而由于命運的捉弄,她卻嫁給了她根本不愛的安東尼奧,雖然安東尼奧在各個方面都表現(xiàn)得堅定與慎重。在這段毫無愛情與生機的婚姻中,每次兩性間親密的身體接觸,都毫無例外地讓女主人公對她丈夫產(chǎn)生發(fā)自心底的排斥和抗拒。
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女主人公的情感經(jīng)歷,可以說與作者邦巴爾本人的經(jīng)歷密不可分。邦巴爾本人經(jīng)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同時還有她那對她形同陌路的唯一的女兒和凄慘的晚年情景,給她極其敏感的心靈籠罩了一層又一層陰影。但是作品中這些不幸的痛苦體驗的根源,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應該來自主人公自身因素。美國女性主義理論家卡羅爾·吉列根在總結(jié)了之前所有的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后說道:“男女對于關(guān)系,尤其是依賴性問題的體驗是不同的……既然男性通過分離,而女性是通過依賴來規(guī)定的,男性的性別認同便受到親密關(guān)系的威脅,而女性的性別認同則受到分離的威脅?!庇纱宋覀兛梢钥闯?,在一個特定的社會關(guān)系中,與男性相比,女性的人格大部分是在與其他人的關(guān)系中確立起來的,所以對于女主人公來說,她們?nèi)绻麑τ诨橐鲞€有期待,那就應該是能與自己的丈夫創(chuàng)立起一種親密且緊實的心理關(guān)系,從而避免分離時可能會受到的威脅和傷害。很顯然,邦巴爾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安娜的生命體驗是支離破碎的。
幻想的世界一定是完美無瑕且甜蜜的,雖然美麗,卻又非常脆弱。為了使自己盡快逃離這個美麗而不真實的幻想世界,邦巴爾選擇用筆代替自己去到另一個充滿詩意的氛圍中——死亡。死亡的世界是邦巴爾為自己不完整的生命感情建造出的一個更為徹底的安居樂園,更是她堅定不移地要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完美的愛情世界的強烈表達。即便平靜地臥在靈床上,女主角安娜·瑪利亞依然可以看得到、聽得到,并且感受得到。
《穿裹尸衣的女人》這部作品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思路,通過一個已經(jīng)死亡的躺在靈床上的女人對自己一生的回憶,重點講述了她悲慘痛心的感情之路。藝術(shù)有時候就是這樣,尤其是文學作品,是一種反觀,是作者自己去閱讀自己主演的人生路,有喜有悲,悲歡離合。
在拉丁美洲文學和電影中,生死界限不明,是有一定的基礎(chǔ)和文化背景的。在由印第安原始部落傳承下來的文化理念中,人的世界和鬼的世界是并存的。死亡是生命的延續(xù),是人生命的另一部分。從這一點看來,《穿裹尸衣的女人》的確有非常濃厚的拉丁美洲色彩和氣息。同時,邦巴爾本人也是拉丁美洲女性主義文學的領(lǐng)頭人,在當時的拉美社會中,女性的社會地位遠遠低于男性,沒有上學接受教育的權(quán)利,和中國的封建社會一樣,女性只能在家相夫教子、照顧家庭,不能上學、不能工作,甚至很少出門拋頭露面。所以邦巴爾只能通過文字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慨,這就成就了一位偉大的女性主義文學代表作家。女性主義文學多指由女性作家親自撰寫的文學作品,以表達自己生活和感情中的喜與悲,不同于女權(quán)主義文學,它是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的關(guān)于婦女生活題材的作品。而邦巴爾就是女性主義文學的代表,通過一系列的作品,再現(xiàn)了本人悲慘的人生和坎坷的情路。
邦巴爾塑造的這一女性形象特點,簡單歸納有這幾點:第一,作者運用了內(nèi)傾化的寫作手法,在心理層面上展現(xiàn)了女主人公的情感和心緒。第二,邦巴爾非常善于通過細致的環(huán)境描寫,來刻畫小說中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第三,她總是能通過復雜的人物關(guān)系,反映出每個人不同的性格。通過這些描寫,把自己悲慘的一生再現(xiàn)出來,包括家人,包括朋友,也包括情人。
邦巴爾能夠做到通過一部短篇小說,有機地構(gòu)成她的一生,如此復雜而充滿感情糾葛的故事情節(jié),被她完美地濃縮進一部西班牙語短篇小說中。邦巴爾在這部作品中,不僅描寫了人物的情感、每件事物的客觀象征,更是將感情與情景融合在了一起,借物抒情。這種干凈細膩的才情與風格著實令人欽佩。
參考文獻:
[1]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shù)[M].王峻巖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2]薩特.文字生涯[M].沈志明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3]羅蘭·巴特.一個解構(gòu)主義的文本[M].汪耀進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顏翔林.死亡美學[M].上海: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