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菡丹
婦聯會在團結婦女姊妹,關心婦幼服務,發(fā)展文教事業(yè),參與社會事務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績,為澳門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和繁榮進步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每每介紹自己,她總不忘說自己是一位體育愛好者,其實在朋友們的眼中,她就是“體育女神”,不僅人長得漂亮,性格開朗,運動細胞還超級活躍,打籃球、跑馬拉松等運動都能輕松拿獎,她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體育委員會委員中最年輕,又少數的女性。
她的本職工作則是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常務理事、計算機信息科主任,她叫吳嘉婷。身兼數職的她還是第六屆海南省青聯委員。
澳門婦女聯合總會于1950年成立,是澳門歷史最悠久的婦女組織,為不牟利社會服務團體,以增進澳門婦女之愛國愛澳團結,密切聯系各階層婦女,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發(fā)展婦女兒童事業(yè),開展婦女文化康體活動,提升婦女素質和地位;推動婦女關心社會、服務社群,促進和諧家庭建設,共建繁榮穩(wěn)定的特區(qū)為宗旨。
12載婦聯情
吳嘉婷2004年大學畢業(yè)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會計出納員,做了一年,她發(fā)現“這么文靜的工作還是不太適合我”。之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被介紹到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工作。“其實,我從小與婦聯結下淵源,兒時就讀于婦聯托兒所,對婦聯很有感情?!?/p>
從2005年至今已有12載,吳嘉婷曾歷任澳門婦女聯合總會青年中心副主任、文康部副主任,現在主要負責網絡宣傳及系統(tǒng)開發(fā)。
談及與內地婦聯的差別,吳嘉婷坦言,“港澳婦聯與內地有別,我們只是非官方的民眾組織,過往的財力有限,人力有限,大家只能憑借一顆熱心,用有限資源去服務市民,逐漸讓政府及廣大市民認同。”
她回憶剛加入婦聯時,自己是一位前臺接待員,“當時全婦聯最年輕的就是我,其他大部分成員都是媽媽級成員,但精神魄力超強,大家都有獨特專長,而且往往為辦好一個活動,共達完成同一個使命,大家都團結一致,不分上下去完成任務,就是這強有力的凝聚力吸引了我,直到現在?!?/p>
從最基礎的崗位做起,吳嘉婷逐漸得到了大家的信任,“負責人讓我去開發(fā)青年中心,當時我真的沒這膽量去承擔這個任務,但很多來勸導我,給我信心去挑戰(zhàn)這個任務,最終我完成了任務。青年中心持續(xù)向好發(fā)展下,因工作需要,我又被調回總部跟進我最熟悉的文康體工作。
“由于婦聯是一個基層組織,薪水不高,但工作量超大。婦聯的工作人員都是用一顆熱心去服務市民。我們除了在辦公時間上班,更多的工作是在非辦公時間為會員、民眾辦活動。我們要在家庭與工作上做好平衡,我們是一個以‘家為核心的服務組織,當然前提要讓自己的家庭和諧,所以,我們很多時候都動員自己的家人來參與我們的義務工作,爭取家人的相聚時間,感恩的是家人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目標,那就是要共建美好家園?!眳羌捂谜f。
2014年,因應社會對網絡信息的需求大增,負責人讓吳嘉婷再次挑戰(zhàn)一個全新的部門,“當時沒有什么軟硬件設備,幾乎是從零開始,幸得負責人的信任及同事們的支持,一步一個腳印地,這個部門漸見成效?!?/p>
12年來,吳嘉婷感慨婦聯的變化之大,“以前,婦聯的工作模式比較守舊,隨著社會變化、領導班子的傳承創(chuàng)新,以及員工的積極努力,婦聯服務更貼近民眾需求,活動更創(chuàng)新有意義。”
有笑有淚,感恩伯樂
回望這12年來的婦聯工作,吳嘉婷用八個字來形容——有笑有淚,感恩伯樂。“有笑有淚,在工作中我開闊了眼界、幫助到很多有需要的人、認識到很多知己朋友、更能做到我的理想,就是能向小豆丁傳授我最愛的籃球運動,希望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建立團隊精神,保持陽光正面的人生觀?!?/p>
然而,人生有高低起伏,工作的路上并不事事順利,最讓吳嘉婷傷心難過的是2009年的澳門立法會選舉?!皨D聯為了在立法會里能有婦女的聲音,為婦女兒童爭取合理權益、監(jiān)督政府依法施政,我們會推派婦女代表參加選舉。每屆選舉都是一個艱辛的工程,全會上下全力以赴,選舉期間,我們由清晨到深夜,不停為爭取支持而四出奔波,可以說是身心疲累。崩潰的是,那天宣布結果,我們選不上!那一刻,整個選團都哭慘了,好像我們長期以來的工作得不到應有的認同,大家傷心難過,那個痛、那種難過,到現在我都還記得!”
冷靜過后,吳嘉婷知道,“服務跟選舉是不相等的,雖然失去了一席,但我們沒有放棄婦幼維權工作,這次的失敗更加鞏固我們婦聯人的決心,接下來的日子務必把工作做得更好!”
而“感恩伯樂”在這12年里一直是吳嘉婷的座右銘,“我在工作上的小成績都是婦聯的前輩們、領導們的信任成就我的。在心靈上,一群暖心的同事、一眾關愛我的志工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他們往往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溫暖之手。他們的一句‘加油、一句‘撐你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我的生命,感恩他們?!?/p>
近年來,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會務有較大的發(fā)展,隨著新會址婦聯大廈落成啟用,《澳門婦女》月刊復刊,婦聯頤康委員會、婦聯青年委員會及婦聯活力少年團、婦聯家庭服務中心相繼成立,婦聯會在團結婦女姊妹,關心婦幼服務,發(fā)展文教事業(yè),參與社會事務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績,為澳門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和繁榮進步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吳嘉婷稱,“我目前的工作主要是通過各個網絡平臺去宣傳婦聯的服務、活動及議政論點。今年,又是選舉之年,我希望盡我們所能,成功推送我們的婦女代表進入立法會。展望未來,婦聯也將在發(fā)展會務,服務社會方面作更多元化的嘗試,爭取作出更大的成績。”
熱愛體育,關注體育
談到體育,吳嘉婷微笑著說:“我在小學四年級時被體育老師張玉品選到學校籃球校隊,并自此愛上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籃球運動。我們學校曾連續(xù)9年獲得學界冠軍,成為澳門學界的一個紀錄。后來,我被選到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籃球代表隊。”
關于收獲,她稱,“打籃球除了可以運動健身外,更能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團隊精神,這也有助于我從事社團工作,服務市民大眾。小時候,我幸得有好的老師指導提拔,現在,我也希望小朋友能從小學習打球,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發(fā)揚團隊精神。婦女體育總會及婦聯均有做體育工作,我們利用2016年啟用的婦聯新校舍,開辦籃球豆丁班,每期一開便爆滿?!?
她介紹道,“婦女體育總會本身有女子籃球隊已多年,從2015年開始招集男子作選秀活動,參加我們的訓練,并代表我們參加銀牌賽和聯賽,球隊成員的年齡從16歲至30多歲,當然以后還有更多的年輕女性參加?!?/p>
對比以前單純的球員身份,到現在多了行政工作,吳嘉婷覺得最大分別在于過去只需要專心打好自己的比賽,到現在面對很多比如制度上,場地不足,以及更多有助球員改善的問題,她希望可以借自己現在的身份去反映,希望在不同角度做得更好。
“我力爭在籃球賽中可以增加參賽隊伍,通過體委身份達成讓更人參與的可能,另外尚有未完成的,例如場地方面,可能要慢慢爭取,澳門寸金尺土,慶幸我們婦聯有很好的場地,但仍有很多球隊缺乏練習場地又或者要受天氣等環(huán)境影響,這些要想辦法完善。另外各個單項體育總會,我覺得要有營養(yǎng)師或者管理員管理他們的飲食,如何加強他們的體質。因為我自己修讀過營養(yǎng)學,所以我與球員之間會有交流,我覺得澳門代表隊更需要有這方面的設置,可以更全面地支持他們。”
在大眾體育上,吳嘉婷覺得,女性的參與度比過去高很多,但仍有待提升,而且年齡似乎偏大?!斑@個未必是教練的問題,不過現在很多女子代表隊的選手很年輕,社會上又有太多選擇讓她們不能專心一致,加上學業(yè)問題的影響。40歲以下的女性則較多參加健身中心或自己外出跑步?!?/p>
她大贊澳門特區(qū)政府通過不同社團來開班很不錯,以婦聯為例,從早上9時至晚上8時都有大眾班,因為考慮有些輪班工作的女性需要,有很多不同時段的班開展,時間段可以更具彈性。另外,平日有到街場輪隊打籃球的她,亦提出可以在個別球場設有“女士之夜”,特別安排一晚專門給女生使用?!耙驗槲覀兤饺张c男生混合輪隊,相比之下我們等候良久,但跟男生比拼很快又敗下陣來,假如有一個‘女士之夜,相信可以鼓勵更多女性組織到街場打籃球。”
走進青聯,相伴青春
《中華兒女》:您是什么時間加入青聯組織的,有什么切身感受?
吳嘉婷:我是2015年底由婦聯推薦,加入海南省青聯。2016年海南省青聯開會,剛好碰上婦聯的重大活動,所以我沒能參加上,非??上?。后來,我參加了一次澳門區(qū)的全國青聯聯歡會,會上都是本澳各界及社團的精英代表,單單與他們傾談交流都能長知識。
《中華兒女》:身為澳門青年中的一員,您對澳門的青年工作有什么看法?
吳嘉婷:澳門青年都比較積極、陽光,除了愛玩手機、電玩外,他們更喜歡運動,而近年來有不少高中生的科普研究也獲得國際獎項。關于青年工作,我認為澳門青年真是挺幸福的,有很好的教育政策和環(huán)境,15年免費教育,為大力推動青年多元發(fā)展,有各項基金讓有心之士去申請,讓他們去圓夢,對有志創(chuàng)業(yè)的青年人,也有青年創(chuàng)業(yè)基金,讓他們有機會去開拓自己的人生路。
《中華兒女》: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對于青年女性又有哪些特別的舉措?
吳嘉婷:婦聯會組織不同類型的愛國教育活動讓本澳青年參與,使他們從中多了解祖國的歷史和發(fā)展。同時,為了讓年輕女性有機會參與國際事務,婦聯青年協(xié)會連續(xù)四年舉辦“青年女性國際事務培訓計劃”,提供外交知識、國際禮儀、多元化的時政培訓。培訓完成后婦聯會從中選出表現最優(yōu)秀的學員,派她們參加每年在聯合國舉辦的世界婦女地位委員會會議,就各國改善婦女地位、促進兩性平等為目標,提升本澳青年女性的國際觀,鼓勵積極回饋服務社會。
2016年大會主題為“婦女賦權及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系”,澳門五名代表與數千名各國及地區(qū)代表就婦女地位、權益問題、女性賦權、女性勞動經濟、性別暴力及性別平等作主題討論。在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和全國婦聯的統(tǒng)籌和協(xié)助下,澳門代表獲發(fā)言機會,為青年女性邁向國際提供了有利的平臺。
責任編輯 梁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