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財
小學數學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把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用數學知識解決。為了能有效地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探究性學習就是非常好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研究和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能夠自己主動地去解決、研究和探索,進而掌握知識的方式就是所謂的自主探究性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就是在數學課堂中要讓小學生能夠自主地去學習相關的數學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而且知識的構建也讓小學生自主完成。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取相應的數學知識,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自主探究性學習方法的內容選擇
合作、探究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平臺。然而在數學教材中,并不是每個內容都需要學生去合作,每個知識都需要學生去探究。什么樣的內容適合開展合作學習,哪個具體的環(huán)節(jié)需要放手探究學習,這也是我們在實踐中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例如,數學教學中的“三角形分類”,教師可以在課上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具體探究過程可以分兩步:第一,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三角形的內角,在動手測量的過程中可以觀察三角形的情況,讓學生找出三個銳角、鈍角和直角三角形,同時把幾個三角形的內角情況記錄下來,從表象上給學生留下印象;第二,讓學生觀察記錄每個三角形的角度,探究三角形有幾種情況,從中發(fā)現(xiàn)直角、銳角和鈍角三角形,進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讓學生自主動手來探究,分析三角形各角的關系,然后教師用課件再演示其中的內容,具體地解釋三角形各角的問題,使三角形各角之間的聯(lián)系在學生的學習中得到強化。
二、自主探究性學習方法的實施條件
在整個教學課堂中,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同時也是協(xié)同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第一,應該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開展數學教學的探究活動,也要給每個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學習和思考的機會。只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探索空間和機會,才能使學生切身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觸數學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成為教學的主體。另外,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建的教學氛圍應該民主平等,激發(fā)學生大膽的猜想,敢于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指導學生敢于猜想、敢于質疑他人的觀點,在尊重其他人不同觀點的基礎上能夠敢于提問,進而使自身的探索學習得到不斷地改善。與此同時,教師的數學教學也應該根據教學內容來尋找實際材料,避免運用虛假信息和傳言。
三、強化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在自主探索學習成功后,能夠給他們帶來強大的精神力量,也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地創(chuàng)造條件,給每個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當學生能夠在探究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成功時,應該讓其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自主探究學習中,始終對探究學習有很高的積極性。例如,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中發(fā)現(xiàn)正確答案,教師應該積極地給予鼓勵,可以是微笑,也可以是點頭示意,給予其簡短的贊揚和鼓勵。對于一些自主探究有深入表現(xiàn)的學生,可以給予“好棒”“真厲害”“加油”等激勵語言。通過這些激勵方式能夠實現(xiàn)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最佳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渴望,增加學習數學的動力。
四、從多方面引導小學生進行自主探討學習
教學過程中不能讓教材束縛教學內容,應該按照實際情況,在準備教學時使教學內容開放和新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各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讓每個學生有發(fā)揮的空間。例如,小學數學的近似數計算過程中學習四舍五入時,教師可以安排“7÷3”和“9÷3”讓小學生來計算。在此過程中可以把班級學生分組,分別分成四組,對每一組的學生要求快速計算出答案。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同樣是要求快速計算出答案,然后以組為單位進行分析和討論計算出的答案,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討論,并且把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當學生遇到疑惑和困難時,教師積極地給予解答,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就會發(fā)現(xiàn)各自的優(yōu)缺點,不僅給自己的學習帶來幫助,而且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在計算這兩個題的時候,他們會發(fā)現(xiàn)最終結果不是整數,而且不能算出完整的結果,7÷3是2.3333……,而另一道9÷3能夠算出完整的整數3,當每個小組產生疑惑時,教師可以把四舍五入的概念引入討論當中,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增加,進而使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造自主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不斷引導小學生的學習思維,讓他們從中掌握數學知識,并能理解相關數學知識,同時也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小學生習慣于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知識內容,最終實現(xiàn)課堂的自主探究學習發(fā)揮積極的作用,真正地使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不斷地提高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qū)雙陽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