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skimoldova
摩洛哥的三原色
文/Eskimoldova
到達卡薩布蘭卡機場已是下午,雖然過關(guān)的人不是很多,但奈何效率特別低,還是排了40分鐘。到柜臺前才發(fā)現(xiàn)了原因:邊檢人員工作態(tài)度散漫,正吃著開心果試圖讓自己蓋章的時候興奮起來。
計劃是直接從卡薩布蘭卡機場坐火車去馬拉喀什,最后一天再回來玩。但從卡薩布蘭卡機場前往馬拉喀什需要先坐到Casa Voyageurs才能買到去馬拉喀什的車票。好在這里的火車發(fā)車頻率相對于摩洛哥總?cè)丝趤碚f算是比較頻繁了,還不用提前買票,出發(fā)前買都有很多位置。
上車后,我在黑暗和擁擠中艱難地找到了一個沒人的車廂,坐下不久,一個小孩兒居然讓我把包打開,讓他檢查有沒有炸彈。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威脅我說要叫警察來。然后我很正式地給他講這樣一句話:我認識你們國王,昨天才在一起吃了飯。與此同時,我機智地Google了國王吃飯的照片給他,說是我昨天晚上拍的??粗@訝到放大兩倍的眼睛,我在心里給自己一個大贊。
不一會兒小孩又帶來一個漢子,他手里拿著蘋果手機,一看就是摩洛哥的土豪。摩洛哥用蘋果的很少,而且他英語很好。交流后果然是個書香門第,他爸是有名的鋼琴家,終于可以正常地聊天了。
四個小時后,我終于到了酒店,訂的是摩洛哥的傳統(tǒng)民居Riad。老板非常好,一直等到凌晨一點半我們抵達酒店才離開,還準備了welcome tea。安頓好后,一天的疲憊讓我倒頭睡去。
果然八個小時的時差打亂了我的作息,第二天洗漱出門已經(jīng)是下午兩點半了。從酒店出來走大概五分鐘就到了Koutoubia mosque (庫圖比亞清真寺)。這座高70米,北非最美的清真寺之一修建于公元12世紀。虔誠的祈禱者輕叩木門,準備進去和真主談?wù)勅松屠硐?,不過我并不在允許進入的范圍內(nèi)。
走在街上,我才發(fā)現(xiàn)摩洛哥原來這么壕——大街小巷都是奔馳,甚至大部分出租車也是奔馳,雖然大多是歐洲淘汰的車。
第二次到穆斯林國家,不同的是上次的伊朗,畫風比較保守,在街上是不可能看見情侶手牽手走在一起的。而到了摩洛哥,整個氛圍都比較輕松,如果不是他們的頭巾,都感覺不到這是一個穆斯林國家。
從清真寺走到馬拉喀什或者說整個北非著名的廣場——Elfnasq。只需要三分鐘,就從從一個神圣的殿堂邁進了一個鮮活的樂園。
“老板,橙子多少錢一個?”
“不按個賣?!?/p>
“按箱賣?我又不洗橙子浴,一次買那么多干嘛?”
“一杯5塊?!崩习逍χ卮鹞?。
如果說他的笑像蜜一樣甜的話,那這橙汁比他的笑還要甜得多,以至于后來在馬拉喀什的幾天,我每天都要干幾杯橙汁。喝完橙汁眼見要日落,日落的馬拉喀什在夕陽余暉下呈現(xiàn)出鮮艷的紅色。
我找了個天臺準備爬上去看看紅色的馬拉喀什。老板很實在,直接告訴我:要上我的天臺,你得先消費。
從天臺上往下看,就像是一部電影,不同種族,不同膚色,不同著裝風格的人在這個大廣場上穿梭。
入夜后,才能感受到廣場的活力。耍雜技、玩兒蛇、講笑話、情景劇表演,應(yīng)有盡有,極像一個游園會,茶余飯后娛樂的小天地,比待在家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更有人情味。
來摩洛哥,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親眼看看撒哈拉沙漠,體驗一下三毛筆下的撒哈拉。
火熱、滾燙、熱情、壯美、孤獨、寂寞、遼闊是我去之前能想到的描繪撒哈拉沙漠的詞語。
但普通游客想獨自進入撒哈拉沙漠是不可能的,大多會選擇在馬拉喀什報一個團。我選擇了一個三天兩夜的團,從馬拉喀什出發(fā),除了汽車,還可以騎駱駝。我們一共七個人,也相當于是精品私人團,不過真正的私人團會貴很多。
從馬拉喀什前往撒哈拉沙漠,第一天基本在車上度過,一路上的景點不斷被拋在后面,逐漸從平原到了山路,我突然有一種在四川的山間行駛的錯覺。這種山路還會被摩洛哥人當成一處免費景點,供游客參觀,畢竟很多歐美人見到這種風景的機會不多。
中午時分,終于到達了 Ait Ben Haddou(阿伊特·本·哈杜村),在方圓幾百里僅有的一家餐館“享用了午餐”。
雖然這個小山村藏在阿特拉斯山脈中,卻是一個享譽世界的小山村。因為包括《通天塔》、《角斗士》、《木乃伊1》、《尼羅河的寶藏》、《亞歷山大大帝》等許多電影都曾在這個小村莊取景,簡直是摩洛哥橫店。
在小山村的外圍走一圈是免費的,走進村莊里聽講解就得掏錢了。但能聽聽生活在這個村莊的人的故事,了解一下千百年來他們的生活也是蠻不錯的體驗。
現(xiàn)在,大部分人都搬出了村莊,但依然有一些人留守在這兒,外面的世界再精彩,那也是人家的,自己的地盤再不好,也好歹是自己的家。
小村莊的講解員簡直厲害,精通四國語言。也許摩洛哥人的語言能力是天生的,一路下來,我碰到的很多人都會三四門語言。幾乎每個人都掌握著一門外語,除了作為母語的阿拉伯語,他們學(xué)法語就像我們學(xué)漢語一樣,是在學(xué)校里面學(xué)的。大部分的人還會西班牙語和英語,有些甚至會意大利語等其他歐洲小語種。我見過最強的是一個人能說十種語言,這個語言開掛的國家,上一秒還說著你聽得懂的語言,下一秒就用著你完全不懂的話語和朋友打招呼,簡直無縫轉(zhuǎn)換。
第二天早晨七點半出發(fā),經(jīng)過各種小村莊后,進入沙漠的這一刻終于到來。
車行駛到駐地已是傍晚,恰好是進入沙漠的最佳時刻,不像白天那般炎熱,也不會像夜晚那般寒冷。整個隊伍緩緩前行,騎在高大的駱駝上開始沙漠之旅。我們唯一能聽到的只有駱駝纖細的四肢承受著龐大的身軀向前邁進的步伐聲,少了汽車的轟鳴,遠離了手機,一切都仿佛回到了遠古時代,我們就像東西方文化的使者,從遙遠的東方一路顛簸到了撒哈拉。
此時此刻,沒人說話,可能覺得稍微那么一丁點多余的聲音都會破壞欣賞眼前美景的心境,只是安靜地感受著撒哈拉迷人的魅力??粗庇霸谏衬薪惶孀儞Q著,細小的沙粒拍打著臉龐也是一種享受。
第一次住在沙漠里,洗漱用品全都顯得毫無必要,畢竟這里沒水,當然,你可以用砂礫洗臉,徹底地感受一下撒哈拉的質(zhì)感。
這晚,我發(fā)現(xiàn),以前大家常說的“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這句話是不完全準確的,這里的月亮不僅比中國的圓還比中國的亮。夜晚的撒哈拉,就應(yīng)該靜靜地享受漫天的繁星,可月亮太亮了,星光倒顯得有些落寞、暗淡。
從撒哈拉拖著疲憊的身體回來,沒多久便興致勃勃地前往菲斯——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城。
酒店熱情的小哥問我,在菲斯之后要去哪。我告訴他明天去舍夫沙萬。他提醒我,現(xiàn)在是旺季,一定要提前去車站買票。忽然覺得,摩洛哥人還是蠻熱情的。
來菲斯之前就想好了要去看看摩洛哥千年以前的樣子。我在街上穿梭,不久,一扇巍峨的大門出現(xiàn)在眼前——(布日盧藍門)Bab Bou Jeloud,它是進入菲斯古城Medina(麥地那)的標志。在這個酷愛用馬賽克的國度,這扇大門的正面鋪著藍色馬賽克,背面用的是綠色馬賽克??邕^這道門,我似乎覺得自己跨越了千年歷史一般,滿滿的都是儀式感。
古城街道的兩旁商鋪林立,隱約感覺是到了國內(nèi)某個古鎮(zhèn)一樣,只是把街上的群眾演員換成了外國演員,并沒有很新鮮的感覺。相比起來,還是舍夫沙萬更有特色。這座并不太大的城市里,所有的外墻都是藍色的。許多商鋪里都堆著大大小小的袋裝顏料,除了藍色也還有其他的顏色。
在舍夫沙萬,藍色是用來刷外墻的,而其他顏色都是用來粉刷自己家里面的。我禮貌地敲開當?shù)鼐用竦姆块T,家中的一切皆是五彩繽紛。而且,一旦他們覺得墻壁的顏色變淡了,就會重新粉刷墻壁,真是強迫癥啊。
在舍夫沙萬,我終于遇到了摩洛哥之行中最好吃的食物,Kalinati,可以理解為摩洛哥的Pizza,也像是一個大的蛋撻,但是幾乎沒有甜味,取而代之的是鹽、孜然、胡椒和辣椒粉。
看著垂涎三尺的美食,深吸了一口山里新鮮的空氣,閉上美麗的大眼睛,左手小心翼翼地將饕餮大餐遞進嘴里,突然間!我感受到了心跳加速,那一刻是從未擁有過的,像8級地震一樣的心跳!爽滑酥嫩的kalinati入口即化,酥脆香甜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