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蓮 曹玉梅
近年來,互助縣設施農業(yè)取得了長足發(fā)展,從2002年的30棟發(fā)展到2016年的2萬多棟,設施農業(yè)打破了互助縣由于海拔高、氣溫低一年只能種一季作物的模式,實現(xiàn)了蔬菜全年生產。雖然互助縣設施農業(yè)發(fā)展速度快,但基礎設施仍以日光溫室為主,環(huán)境調控能力差,綜合配套技術不完善,專用品種缺乏,設施農業(yè)機械配套水平不高,機械化作業(yè)水平低,生產仍以人力為主,勞動強度大,勞動生產率和土地利用率較低的問題突出。
針對存在的問題,互助縣農業(yè)示范園區(qū)管理委員會陸續(xù)引進并建成了8棟連棟溫室。并于2014年成功引進了GPPRIVA水肥一體化自動控制系統(tǒng),以椰糠為基質進行串收番茄水肥一體化栽培試驗示范。經過2年的示范,選出了適合互助縣生長的串收番茄品種佳西娜,平均每667m2產量1.2萬kg以上,收入7.2萬以上。整個生產過程中實現(xiàn)了灌溉系統(tǒng)的無人值守,節(jié)省了管理費用,提高了經濟效益,真正實現(xiàn)了蔬菜生產的現(xiàn)代化、流程化、標準化?,F(xiàn)將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GPPRIVA水肥一體化自動控制系統(tǒng),采用先進的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適時流態(tài)監(jiān)控調節(jié)技術、PLC和恒壓變頻供水技術,自動對系統(tǒng)的運行情況進行記錄、分析以及實現(xiàn)故障排除等實際有效的功能。具體操作如下。
①根據(jù)番茄的不同生長時期,在施肥機上設定施肥灌溉程序,并作記錄。
②使用水肥一體化專用AB肥。將準備好的水溶肥(A肥、B肥)和pH調節(jié)液放進不同的施肥桶,并測量溶解好的母液的EC值和pH值。
③在灌溉過程中,要不定時檢測回收液的EC值和pH值,如果EC值大于設定值0.4mS/cm,就需及時調整施肥灌溉程序,并檢查作物生長情況。
④在日常工作過程中,要不定時檢查施肥機是否有報警日志,如有需要及時檢查原因,并認真分析處理。
春夏秋冬一季栽培。4月中旬定植,翌年2月底拉秧,生長期11個月。
選擇無限生長、早熟、口味佳、果穗排列整齊、高產、抗病的優(yōu)良串番茄品種佳西娜。
①育苗時間 2月中旬溫室育苗。
②育苗方法 利用穴盤進行無土育苗,穴盤規(guī)格為72孔。將基質拌濕用多菌靈處理后裝入穴盤,裝好的穴盤摞起來用力壓,每個穴盤壓出播種穴,然后每穴點播一粒種子,播后覆蓋1cm厚基質,澆透水,上面覆蓋無紡布,保濕透氣。
③苗期管理 a.溫度管理。出苗前提高溫度,白天保持在 28~30℃,夜間保持在 15~22℃;出苗后降低溫度,白天保持在22~25℃,夜間保持在12~15℃。白天溫度低于18℃,晚上溫度低于12℃,要加溫,因為低溫易導致苗受害,植株顏色變紫,發(fā)育不良,果實畸形。
b.肥水管理。出苗前澆透底水,由于基質滲水快、易干,每天早上觀察苗床,見干用噴壺淋水保持苗床濕潤;當70%番茄出苗后及時取下無紡布,整個苗期澆EC值1.8mS/cm,pH值5.8的營養(yǎng)液3~5次。
c.壯苗標準。6~7片真葉,現(xiàn)蕾,葉色濃綠、莖稈粗壯、無病蟲害。
①消毒 a.支架、滴箭消毒。定植前一周用毛巾蘸高錳酸鉀2000倍液擦洗支架、滴箭。
b.管道消毒。定植前一周,水池加高錳酸鉀2000倍液,通過施肥機管道循環(huán)消毒3天,消完毒排掉回液,然后水池加60%硫磺·敵磺鈉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循環(huán)消毒1天,排掉回液,等待定植。
c.溫室消毒。定植前一周,晚上密閉溫室,關閉所有窗戶,展開內保溫,然后用百菌清煙霧劑和噠螨·異丙威煙霧劑熏蒸;白天繼續(xù)密閉溫室,合攏內保溫,高溫熏蒸。定植前1天打開側窗、頂窗,循環(huán)風機通風排煙、排氣。
溫室消毒和管道消毒可同時進行。溫室消毒時人員不得進出以免中毒。
d.營養(yǎng)液池及營養(yǎng)液消毒。營養(yǎng)液池中使用移動式臭氧發(fā)生器,殺滅細菌繁殖體、芽胞、真菌及病毒等一切病原微生物。
②水質處理 互助縣地下水鈣質含量高,pH值7.8左右,影響營養(yǎng)液配方,用反滲透水處理系統(tǒng)處理,對地下水進行優(yōu)化,提高作物吸收和肥料利用率。
③水溫加熱 為了番茄根系生長快,營養(yǎng)液池中放入1000W的加熱棒加熱,使水溫保持在18~20℃。
④椰糠條擺放及處理 消毒后支架上擺放椰糠條,椰糠條長1m,寬30cm。擺放前椰糠條正面按株距25cm剪出定植孔,每條栽4株,背面兩側按30cm剪出排水孔。
⑤椰糠浸泡 椰糠條擺好后,施肥機設定EC值1.6mS/cm,pH值6.3進行灌溉,10min一次,每天澆10次,連澆2~3天充分浸泡椰慷,浸泡期間的廢液另行處理,不回到營養(yǎng)液池,待椰糠條吸足水分后等待定植。
①定植時間 4月中旬開始定植。
②定植方法 定植前苗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浸根,定植時要求剔除病苗、弱苗。深度以不埋住基質為準。定植后及時澆水。
③定植后的管理 a.查苗。定植后一周內每天檢查苗2~3次,及時剔除病苗、弱苗,并進行補苗。
b.溫度管理。緩苗期提高溫度,白天30~32℃,夜間18℃;緩苗后白天25~28℃,夜間13℃以上。
白天太陽出來后及時打開內保溫,室內溫度25℃打開天窗,隨溫度升高逐步打開側窗、風機、內遮蔭降溫,中午光照過強時展開外遮陽;晚上通過暖氣供暖、展開保溫幕提高棚內溫度。
加溫和降溫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溫度變化太快不利于作物生長。
c.水肥管理。定植后,晴天上午灌溉,從開始的每天2次逐漸增加到坐果前的3~4次,陰雨天不澆或澆一次,每次灌溉量150~200mL。坐果后,從日出后1h到日落前1h,晴天間隔0.5~1.0h灌溉一次,陰雨天間隔2~4h灌溉一次,單次灌溉量為100~120mL。具體灌溉次數(shù)根據(jù)作物的廢液量,掌握在晴天廢液回收為20%~25%,陰雨天10%~15%,冬天降低5%,高溫季節(jié)提高5%。
營養(yǎng)液EC值和pH值控制,定植后的幼苗營養(yǎng)液EC值控制在2.0mS/cm,之后逐步增加濃度,在第一串番茄成熟時達到2.8mS/cm。陰天和冬天濃度高,晴天和夏天低。營養(yǎng)液的pH值直接影響?zhàn)B分的吸收、轉化和有效性。pH值通常在5.5~6.5最為合適,如過高,適當加入硝酸,過低,加入氫氧化鉀進行調節(jié)。
d.植株調整。纏頭整枝,當作物生長點偏離吊繩30~35cm時開始繞蔓整枝打杈,側枝不宜過短或過長,過短太費工,而且很容易碰壞生長點,過長消耗養(yǎng)分,去除時容易破壞植株,造成大的傷口導致感染病害。
去除老葉,第一串果坐住后,開始去除下部老葉,冬天平均15天去除一次,其他季節(jié)7~10天,每次2~3張。第一串果開始轉色后,第一串果下部的老葉全部去除。春季,隨著外界溫度升高,植株偏向于生殖生長,轉色很快,這個時候,要保持至少18張功能葉。
授粉,在番茄開花坐果期利用熊蜂授粉。
疏果,果實坐住后把每串開花期一致,大小均勻的果實保留,其他盡快疏掉,每穗保持8~10個果實。
落蔓,正常情況下,一茬番茄可以長到12m或更長。溫室高度6m,為了有更好的生長空間,當植株生長點距離掛鉤20cm左右時開始落蔓,落蔓幅度 0.8~1.0m。
④病蟲害防治 a.莖基腐病。加強苗床管理,培育無病壯苗;發(fā)病后停止循環(huán)灌溉,回液收集起來集中處理掉;灌根,營養(yǎng)液池中加入60%硫磺·敵磺鈉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充分攪拌均勻,通過施肥機澆灌到番茄根部;藥液抹根,用毛筆蘸取64%殺毒礬(噁霜·錳鋅)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涂抹感病根部,連續(xù)用藥2次,用藥間隔期為5~7天。
b.番茄晚疫病。加強栽培管理,及時整枝、打杈和吊蔓,適當摘除底部老葉、病葉;發(fā)病后用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800倍液、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交替噴霧,視病情每隔5~7天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c.番茄灰霉病。在番茄坐果后及時摘除殘留的花瓣和柱頭,以阻斷灰霉病病菌的初侵染點;感病初期噴施農藥,使用的藥劑有50%速克靈(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40%嘧霉胺懸浮劑1200倍液、50%凱澤(煙酰胺)水分散粒劑1200~15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連續(xù)防治2~3次;使用百菌清煙霧劑、速克靈煙霧劑熏蒸。
d.蟲害。主要為粉虱,采用黃板粘蟲、殺蟲燈誘殺成蟲;選用25%撲虱靈(噻嗪·殺蟲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25%阿克泰(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等噴霧防治,5~7天噴一次,連續(xù)噴2~3次;用敵敵畏、噠螨·異丙威煙霧劑熏蒸。
采收選擇在上午進行, 冬天八九成成熟時采收,夏季一般為七成熟時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