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鈞+蒲輝+蕭琴+王淵+馬黎霞
摘要:該文依據(jù)青稞新品種黃青1號密度、肥料、播期、抗倒、病害防治、燕麥防除等關鍵栽培技術(shù)試驗研究和良種繁育實踐,總結(jié)提出了海拔2400-3200 m區(qū)域黃青1號良種繁育技術(shù),包括地塊選擇、精細整地、土壤處理、種子精選、藥劑拌種、配方施肥、適時早播、精細條播、合理密植、田間管理、適期收獲等。
關鍵詞:青稞;品種;黃青1號;良種繁育;技術(shù)
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3000 m,屬高寒陰濕區(qū),是青稞生產(chǎn)的生態(tài)適宜區(qū)。近年來通過開展黃青1號播期、密度、施肥等關鍵栽培技術(shù)研究及良種繁育實踐,總結(jié)出了黃青1號良種繁育技術(shù)。
一、品種與特征特性
1、品種
黃青1號(原代號9640)是甘南州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于2012年選育的青稞新品種,該品種母本是甘青1號, 父本是90-19-14-1,經(jīng)雜交選育而成。于2012年1月由甘肅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定名,于2012年9月國家小宗糧豆品種鑒定委員會通過鑒定。
2、特征特性
(1)植物學特性
該品種為春性品種,中熟,生育日數(shù)112-116天。苗期生長旺盛,幼苗直立,葉色為綠,葉耳白色。株高85.8-93.8 cm,株型緊湊,莖稈堅韌,粗細適中。為全抽穗習性,穗長方形,穗脖半彎,小穗密度稀。芒長齒,窄護穎,穗粒數(shù)30-50粒,千粒重44.4-45.7 g,籽粒黃色,硬質(zhì),橢圓形。
(2)品質(zhì)分析
籽粒粗蛋白含量11.3%,粗淀粉65.8%,粗脂肪1.9%,賴氨酸0.4%,灰分1.9%。
(3)抗寒及抗病性
該品種落黃好,成熟后期口緊,耐寒、耐旱,高抗青稞條紋病,抗倒伏。
(4)產(chǎn)量表現(xiàn)
在2009-2011年國家青稞品種區(qū)域試驗中,平均畝產(chǎn)267.5 kg,比對照品種康青3號增產(chǎn)13.7%;在國家青稞品種生產(chǎn)試驗中,2011年平均畝產(chǎn)達到306.3 kg,比統(tǒng)一對照品種增產(chǎn)37.2%,較當?shù)刂鞑闷贩N增產(chǎn)30.9%。
(5)適應區(qū)域
適宜在高海拔(2400-3200 m)的傳統(tǒng)青稞種植區(qū)和高寒陰濕區(qū)種植,最佳適宜區(qū)為青海省西寧市、西海鎮(zhèn)、互助縣和甘肅省甘南州種植。
二、良種繁育技術(shù)
1、備耕
(1)嚴格選地
為了防止生物學混雜,采取分區(qū)繁育,一個繁育區(qū)域繁殖一個品種。水地要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旱地要選擇土壤耕層深厚、肥力較高的地塊。青稞不宜連作,前茬要選擇豌豆、油菜、馬鈴薯等作物,或輪歇地。
(2)整地
前作收獲后深耕(耕深20-30 cm)滅茬曬垡,播前結(jié)合輕耙(耕深8-10 cm)施有機肥,耱地保墑,做到地表土壤細碎,平整無犁溝、塄坎。
(3)土壤藥劑處理
土壤藥劑處理主要是防治野燕麥等草害。播前結(jié)合整地,選用40%燕麥畏乳油,180 mL/畝兌水15.0 kg,在地表均勻噴霧后,通過耙耱?qū)⑥r(nóng)藥混埋,深度8-10 cm。
(4)選種及種子處理
種子采用機械精選,從而達到種子的凈度及飽滿度整齊一致,提高發(fā)芽率和出苗率。用種量少時,采用人工精選,去除秕粒、半粒、雜質(zhì)等,保證種子質(zhì)量。多年的實踐證明,種子包衣或拌種是防治黑穗病等病害的有效措施,播前按種子量的0.2%用3%敵委丹拌種或包衣,或用0.2%-0.3%的羥銹寧可濕性粉劑拌種。
(5)配方施肥方案
每畝施有機肥2000-3000 kg、磷酸二銨7.5-10.0 kg,尿素15 kg,氮磷比以1:0.9-1.1為宜,缺少農(nóng)家肥的地方施磷酸二銨(或同效同等量的磷肥)15-20 kg/畝,尿素(或同等量氨肥)10kg/畝,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深翻耙平保墑待播。
2、播種
(1)適期早播
在海拔2400-3200 m的青稞種植區(qū)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地溫穩(wěn)定通過1℃,土壤表層宜耕時播種為宜。
(2)播種方法
采用谷物5-7行或3行播種機實行機械或畜力條播,行距12-15 cm,播深3-5 cm。
(3)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要以主莖穗為主,就是要保證每畝足夠的基本苗,靠主莖穗、控分蘗。播種量18-20 kg/畝、保苗28萬株/畝。
3、田間管理
(1)早施追肥及中耕松土
青稞三葉一心期及時中耕松土除草一次,并根據(jù)田間長勢溝施尿素2.5-5.0 kg/畝。
(2)及時灌溉
有灌溉條件的地區(qū)出苗后根據(jù)旱情及時澆苗水,保證齊苗壯苗;拔節(jié)前澆拔節(jié)水,后期視旱情適度澆水。
(3)預防倒伏
對苗期生長過于旺盛的地塊,噴施0.1%-0.15%/畝的矮壯素或2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50 g兌水15 kg葉面噴霧,以防倒伏和貪青不熟。
(4)田間去雜
為了確保種子純度、提高種子質(zhì)量,在種子生產(chǎn)過程中要嚴格去雜去劣。首先嚴格檢驗幼苗,去掉雜株,以幼苗長勢、葉形、葉色、葉鞘為形態(tài)指標將雜株苗去掉;其次去雜應以田間花期和收獲前期為主,去雜主要根據(jù)株型、穗型、穎殼顏色、子粒性狀、芒的性狀、葉色、葉形等性狀進行,凡與原品種標準不一致的植株都要徹底拔除,在此期間要進行2次去雜。收獲時將雜株、不典型株和劣株全部清除。
4、適期收獲
以蠟熟期80%穗色轉(zhuǎn)黃,籽粒變硬時采用人工或機械收割。人工收割,打捆風干,采用機械收割應適當延遲7-10天。收獲后及時進行精選,做到單收、單貯,防止品種混雜。
參考文獻
[1] 臧靖巍,闞建全,陳宗道,等. 青稞的成分研究及其應用現(xiàn)狀[J]. 中國食品添加劑,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