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生
【摘要】目的 分析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將其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各4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適量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進行治療,對比兩組療效以及BNP改善情況。結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7.7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BNP水平為(167.4±56.3)ng/mL,對照組的BNP水平為(248.5±76.7)ng/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ACEI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不但可以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冠心病;臨床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3.0.02
冠心病為缺血性心臟疾病,發(fā)病率正在逐年增高[1]。冠心病具有以下臨床特點:發(fā)病急;致殘率高;致死率高。若是不及時予以有效治療措施,將會導致病情的加重與發(fā)展,進而影響到患者生命健康。現(xiàn)階段,臨床上治療原則為調節(jié)血壓血脂、改善冠脈血供。常用藥物為硝酸脂制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簡稱ACEI,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為進一步分析ACEI在冠心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將其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各44例。其中,實驗組男30例,女14例;年齡44~75歲,平均年齡(58.21±3.57)歲。慢性冠脈綜合癥有12例;急性冠脈綜合癥有32例。對照組男29例,女15例;年齡43~74歲,平均年齡(58.25±3.53)歲。慢性冠脈綜合癥有12例;急性冠脈綜合癥有32例。經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時給予常規(guī)治療方法:嚴禁煙酒;加強精神壓力;臥床休息;調整飲食。應用美托洛爾、硝酸酯類藥物、阿司匹林以及他汀類藥物。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應用ACEI。給予患者卡托普利片,12.5 mg/次,口服,3次/d[2]。維持治療兩周。
1.3 評價指標[3]
顯效: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明顯減少;發(fā)作時間顯著縮短;有效: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減少一半左右;發(fā)作時間有所縮短;無效:患者心絞痛發(fā)作癥狀無改善,甚至惡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7.7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起效時間以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治療前,實驗組的BNP水平為(212.6±127.3)ng/mL,
對照組的BNP水平為(220.5±126.2)ng/mL;治療后,實驗組的BNP水平為(167.4±56.3)ng/mL,對照組的BNP水平為(248.5±76.7)ng/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冠心病有兩種病理分型:一是慢性冠脈?。汗诿}正常的心絞痛;缺血性心肌??;穩(wěn)定性心絞痛;無癥狀性心肌缺血。二是急性冠脈綜合癥: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心絞痛;冠心病猝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4]。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冠心病的病因較為復雜,病因種類多,但是無論是那種病因導致的冠心病,無論是心肌,還是冠脈,一旦出現(xiàn)血供不足,將會直接導致心絞痛的發(fā)生。在人體中,決定心肌耗氧量因素有三個:一是心率;二是心肌張力;三是心肌收縮力。臨床醫(yī)生在進行這一疾病救治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出現(xiàn)的實際病因、患者的全身情況,進行藥物的選取。現(xiàn)階段,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有四種:一是抗凝藥物;二是硝酸酯類藥物;三是他汀類降脂藥物;四是β受體阻斷劑[5]。通過臨床實踐證明,若僅僅只對患者進行以上四種藥物的治療,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患者心絞痛癥狀的改善。ACEI其主要作用是阻止血管緊張素Ⅰ轉化為血管緊張
素Ⅱ,進而達到改善機體心肌供氧量、降低外周血壓、一致心肌重塑、調節(jié)腎血流量等目的。將ACEI引入到冠心病的常規(guī)治療中,對于患者心絞痛的緩解、BNP水平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7.7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BNP水平為(167.4±56.3)ng/mL,對照組的BNP水平為(248.5±76.7)ng/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ACEI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不但可以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寧靜.冠心病治療中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的應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94(12):67.
[2] 黎潔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新發(fā)房顫中的預防作用[J].血栓與止血學,2016,02(21):140-143.
[3] 盧宇杰,林文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預防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顫動的臨床效果[J].醫(yī)療裝備,2016,11(16):119-120.
[4] 顏慶安.探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在冠心病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54(17):59.
[5] 邱 玲.冠心病治療中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的應用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05(1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