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軒
寫作借鑒
這是一篇非?;恼Q、具有極強諷刺意味的短篇小說。文中一個秉公執(zhí)法、忠于職守的法官,因他的懦弱和人性的缺陷最終被電線桿嚇死,讀來令人唏噓,叫人深思。這一形象,作者通過心理描寫巧妙而又有層次地展示出來。開頭風雪交加的環(huán)境渲染為彼得產(chǎn)生錯覺作了鋪墊,接著通過身體失控、神情失態(tài)和產(chǎn)生幻覺等方面,表現(xiàn)彼得的恐懼、孱弱。兩大段的內(nèi)心獨白更是直接刻畫出彼得的怯弱和膽小。
總之,對人物的心理描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1.內(nèi)心獨白。就是以“想”等詞語作為提示語,直接下筆對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進行描摹,把人物的所思所想表現(xiàn)出來,以此折射人物的個性品質(zhì);
2.用夢幻等形式巧妙地發(fā)出心靈的呼喚。就是通過描寫人物的夢境和幻覺,來表現(xiàn)人物的某種心境,折射人物的性格特征;
3.用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描寫反映內(nèi)心的變化。語言行動是心理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人物的心理通過語言行動向外界傳達,通過抓住人物的這些變化來刻畫心理活動,也不失為一種高明的寫作方法;
4.用景物描寫自然地折射內(nèi)心的感受。人物的性格、情緒等一般都可以通過景物描寫來反映。
汽車終于晃晃悠悠地開動了。(開篇簡潔地交代乘車的不易。)
七月份的太陽火辣辣的,熱浪一波一波地在空氣中翻騰,就連風兒也是熱的。車廂里滿是人,沒有一絲的空隙??諝饫飶浡臒崂怂埔獰?。伴隨發(fā)動機的轟鳴聲,車廂里的人都無精打采,氣喘吁吁。(炎熱的天氣、悶熱的車廂烘托出夏日乘車的痛苦。)
宋立偉坐在靠窗的位子上,悠閑地看著窗外,身子隨汽車的晃動一顫一顫的,甚有節(jié)律。他是早料到這個結(jié)果的。去年的暑假回家,也是這么個場面。害得他回家后大病一場。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這次他提前兩天買好汽車票,又提前兩個小時站在檢票口。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次他不但沒有受擁擠之苦,還穩(wěn)穩(wěn)地坐上了好位子。(主人公心理活動的描寫,為我們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前因,也為下文“讓座”的艱難作了鋪墊。)
他看了看站在他身旁的幾個人。兩個大小伙子已經(jīng)滿臉見汗,而那個小老頭則臉色煞白。宋立偉打量了一番小老頭,衣衫襤褸,滿臉皺紋。唉,這么大年紀的人,站在這么一個鬼地方,怎么叫他吃得消呢?他回頭望了眼坐在座位上的人們,心里不覺有了感慨:前段時間號召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過馬路有人扶,迷路有人送,連包都有人搶著拎。只是宋立偉沒有加入這股創(chuàng)建風中。他知道,這股風絕不會刮太久。果然,才幾天,便又風平浪靜。一切還是老樣子,就如現(xiàn)在一樣,這么多人瞧著老頭站在那兒,就是沒人讓個座。中國人啊……宋立偉心里感嘆著。(“怎么叫他吃得消呢?”一句反問,我們似乎看到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宋立偉,接著讀了他的心理感慨,我們才醒悟,真實的宋立偉就是個只會抱怨社會,而自己卻沒有任何付出,對他人的冷暖無動于衷的冷漠者。這里的心理描寫有層次,更增強了諷刺效果。)
小老頭的臉已沒有了一絲的血色,身體不自覺地靠在后面小伙子身上。那個小伙子騰出一只手,扶住小老頭,急切地問道:“大爺,您怎么了?”老頭動了動嘴,沒發(fā)出聲音。小伙子焦急地把目光投向了坐著的乘客。大家的目光都齊刷刷地移到其他地方。(“齊刷刷”一個簡單動作就洞悉了眾乘客的內(nèi)心世界。)
宋立偉實在有些坐不住了,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他的胸口好像被什么堵住似的。(宋立偉的這些反應恰恰印證了一個事實:人們往往對社會的冷漠極為憤慨,卻又常常把自己置身事外。)人們的麻木使他實在有些憤慨了。他猛地站起來,全車的人都怔住了,那個小伙子露出了感激的神色。
宋立偉先穩(wěn)了穩(wěn)身子,一只手扶住椅子把手,然后彎過身,把頭伸出窗外,狠狠地朝外吐了口唾沫,然后回過頭,又重重地坐在了椅子上,慢慢地閉上了眼睛。(一“站”一“坐”等一連串的動作描寫,給人希望卻最終失望,更生動地表現(xiàn)宋立偉的自私的行為和心理。)
車子繼續(xù)往前開著……
(指導老師:吳?。?/p>
評說
中國有句俗話:“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正是這樣的人生哲學,造就了人們對他人的困難、不幸熟視無睹,冷漠自私。小作者以生活中“要不要讓座”的一件小事來展現(xiàn)人性中陰暗的一面。如何展現(xiàn)這種復雜的心理?小作者可謂駕輕就熟,既有直接描寫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也有借助環(huán)境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等途徑來間接表現(xiàn)人物心理。在暗含諷刺的筆調(diào)下,一個只想著別人付出,而自己卻毫無擔當、自私自利的形象躍然紙上。這種社會現(xiàn)狀引人深思。
(本版由張智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