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明
“什么?花了這么多?”
幾個月前,當男友說他曾經(jīng)在手游版《夢幻西游》上花掉了1000多元時,本來舒服地趴在床上的我,一打挺,翻了個身,肝一顫——真有錢?。?/p>
到年底,我拉他坐下,算一算他今年在游戲上到底花了多少錢。
“不到5000元?!边@是他在今年大火的手游《陰陽師》中的花費?!班拧!蔽移届o地哼了聲,此時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已大大提高,這個數(shù)字并未超過預期。
但仔細一想,的確是不少的錢。他開始玩這款游戲是在10月初,到現(xiàn)在,不滿3個月。也就是說,平均每月,他在《陰陽師》上的花費就有1600元左右。省點的話,夠一個人吃一月了。
作為一個不怎么玩游戲的人,我無法感知這5000元在游戲世界里的具體去處,于是詢問起明細。
男友告訴我,自己的花費主要有四大塊,一是買“體力”,用以換取游戲時間;二是買“藍票”,獲得戰(zhàn)斗中更多的出戰(zhàn)單位;三是買“勾玉”,這是游戲中的一種貨幣單位,可以用以買“御魂”,這是提高式神戰(zhàn)斗力的一種裝備。此外,他還花了1000元左右,請朋友和代練工作室?guī)退挂岳^日地代打。每一項都不便宜。男友在買御魂上花錢最多,一枚六星御魂需要48萬金幣,相當于400勾玉,也就是66.6元人民幣,夠吃兩頓外賣了。
而《陰陽師》在御魂購買上的設置又十分“居心叵測”。玩家在購買御魂時,看不到御魂的具體屬性,往往花了銀子買到手之后,才發(fā)現(xiàn)“不合適”。所以玩家們都管買御魂叫“賭御魂”,類似于“賭石”,買賣的只是包著青皮的原石,至于割開之后是上等的翡翠還是平常的石頭,就看買家造化了。
但偏偏這種風險性很大的購買機制,讓人給錢上癮。男友的高中同學曾在游戲中碰到一個年輕女孩,自稱充了10萬元賭御魂,不停地買,就是為了拿到極品御魂。
“你覺得花這么多的錢值得嗎?”我仍然覺得在游戲里敗金是玩物喪志、不務正業(yè)。
男友反駁道:“那女生不也買很多化妝品、衣服和包包嗎?”
那怎么一樣?衣服和包包買了還能落個實物,如果是奢侈品限量版,說不定還能保值。男生玩游戲,既耗時間,又花錢,日子一長,還不是AFK——Away from keyboard,“離開鍵盤”了。只殘存些模糊的回憶。
但再一想,這也是“宅男”可愛的地方。和買包包不同的是,在游戲中揮灑金錢的男生,單純是為當下的體驗付費,就是圖一時爽,完全“精神性”的消費。
也許是為了扭轉(zhuǎn)我對玩游戲是“不務正業(yè)”的偏見,本職是分析師,但本周已曠工兩天玩網(wǎng)游,還拍著胸說是“為了工作”的男友,時不時也扯點玩游戲的經(jīng)濟學。
他說目前包括手游在內(nèi)的泛娛樂行業(yè)的繁榮,可以被視為“口紅效應”。這種經(jīng)濟學現(xiàn)象,最早出現(xiàn)在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中。當時有人發(fā)現(xiàn),雖然經(jīng)濟不景氣,但是女性對口紅的消費卻提升了。消費心理上的解釋是,在經(jīng)濟不景氣時,人們無錢進行大額花費,于是傾向于一些廉價、小額,但能顯著提升情緒和心情的消費活動,以求自我安慰。
手游便是如此,如果不追求極致,每月花30元買個月卡,既不是很大的投入,又能讓人放松愉悅。不過我實在不能認同,男友每月1600元的花費,是“小額”“廉價”的。
他故作狡黠地笑著說:“這當然是和收入有關(guān)?!彼戳丝次?,“如果我每月賺不到1萬元的話,我花在游戲上的錢絕不會超過500元。”
我憤怒地掄起了拳頭,向他的大腦袋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