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洋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不是教師怎樣“教”,而是學生怎樣去“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應是教師單純向學生灌輸知識的過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的學習是內因,教師的啟發(fā)誘導是外因。因此,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就不只是指教師“教”法的優(yōu)化,還應包括學生“學”法的優(yōu)化,學生“愛學”才能“會學”,“會學”才能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學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語文課堂才能更好地開展有效教學。
一、優(yōu)化教學方法,注重學法指導
語文學習要盡量避免灌輸式教學,把字、詞、句、篇、語法、修辭等語文知識機械地往學生腦袋里塞,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倦怠為難和厭煩的情緒。只有優(yōu)化教法,運用合理的學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活化學生思維,更好發(fā)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課前明確目標,學生知道本節(jié)課要學會什么
開始學習一篇課文時,我都把教學目標告訴給學生。學生對于要學什么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圍繞目標進行學習。這樣學生才能夠有目的的去學,去訓練,才能逐步提高各種能力。
2.活化思維,鼓勵學生質疑
語文學習不但要善于積累,還要善于思索,善于質疑。學生學習產(chǎn)生疑問,是他們積極參與學習,認真思考的表現(xiàn)。因此,訓練學生質疑、釋疑,是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平時,我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從課題發(fā)問;從課文內容發(fā)問;從某些模棱兩可的地方發(fā)問;在教學結束前留出適當時間讓學生發(fā)問,培養(yǎng)學生從敢問到善問的能力。如學習《墨梅》這篇古詩時,我在引導學生理解了第一句話后,帶領學生歸納學習方法:讀詩句;講字義;連成句。然后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第二句,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學生自學后提出:不懂 “痕”和 “乾坤”是什么意思。我便針對學生的問題,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釋疑。這樣,教師的思維活動與學生思維活動協(xié)調一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第三、四句時,我便讓學生采用合作學習的形式,四人一組,互相質疑、討論、解疑,然后向全班匯報學習過程。這樣學習,學生獲得了知識與能力,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使語文課堂增強寬松、和諧的氛圍
新課程建議教師把課堂時間歸還學生,師生要共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愉快地參與到知識的學習過程,充分享受獲取知識樂趣。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條件。
1.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感是最好的學習催化劑,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插在這個土壤上。”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輕松,雙方交流活躍,教學效果就會好一些。當課堂富有生氣時,枯燥的知識傳授就會變得生動而輕松,學生必然樂于學習。如講讀《林海》第二自然段中的 “這里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著的,順著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 ‘云橫秦嶺 ‘那種險句。”時,我用大屏幕出示了 “云橫秦嶺”示意圖,通過學生觀察,想象秦嶺孤峰突起,陡峭、險峻的形象,接著我又出示了連綿起伏的小興安嶺與之對比,溫柔的特點躍然呈現(xiàn)在腦海中,學生形象地感知了小興安嶺的特點,具體感受到語言大師用詞的精妙,增強了同學們對溫柔的小興安嶺的喜愛之情。激發(fā)了學生對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2.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彎下腰,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用尋常、委婉的語言和對自身的嚴格要求來影響學生,使他們在生活中接受教師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從而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形成嚴謹、求實的學習習慣。同時在教學中要盡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學習生活的豐富多彩。如在教學《學弈》一課時,發(fā)現(xiàn)鄭程程同學心不在焉似乎想什么入了神,我便故意讓他起來回答問題,他答非所問,我便說:“程程,你剛才是不是也 ‘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耍俊闭f完后,同學們哄堂大笑。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紅著臉笑了,于是便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了。其他同學的注意力相對來說也集中了許多,同時也及時地認識到了課文中后一個學生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在教學中不時的幽它一默相信對教學也不無益處。
3.及時給予評價,使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
課堂上,學生學習的直接動機是使自己的觀點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所以,教師不要吝嗇表揚,不要吝嗇微笑,哪怕學生微弱的思維火花,教師也應不失時機的加以 “助燃”。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否合理、準確,會直接影響他下一次參與的欲望。如果學生回答問題出現(xiàn)了錯誤,教師直截了當?shù)闹赋?,學生會覺得很尷尬,老師再進行提問時,他就會羞于舉手。如果老師的評價委婉一些,并用期待、希望的語言進行鼓勵,那么這種期待與希望,則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保護了學生自尊心,他就會保持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情緒飽滿地投入學習。
當然,激勵要適度、準確。無論是對正確的肯定還是對錯誤的委婉謝絕都要恰如其分,使其永遠向高一層次攀登。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尊的個性,自信的品格,持久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三、 努力完善教學策略,奏響有效教學的強音
1.有效提問。有效的提問要新穎,要具有啟發(fā)性和包容性。提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發(fā)P思維的出發(fā)點,因此提問應是經(jīng)過認真推敲,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通過提問要能調動學生看書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起學生主動探索,誘發(fā)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
2.有效講授。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必需的。從教學過程來看,有效講授意味著教師能夠有效地講解和指導。例如,在教學《槐鄉(xiāng)五月》時,從第一段到第二段的過渡,筆者是這樣設計的:“來到槐鄉(xiāng),看著美麗的槐花,聞著迷人的香味,感受著孩子們的歡樂,真令人流連忘返哪!假如你們就是槐鄉(xiāng)的小主人,你們準備怎樣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呀?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你會怎么做,怎么說?”這樣學生很自然地就被帶入到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去。
3.有效作業(yè)。教學中能在課堂上解決的作業(yè)決不留在課后,并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當場反饋,相機指導,做到課課清,提高作業(yè)效率。精選作業(yè)類型,避免隨意、重復、枯燥的作業(yè)。設計作業(yè)時關注學生全體,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不把作業(yè)當成負擔。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時代的要求,是語文課堂教學自身發(fā)展的要求,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為學生營造寬松、良好的教學氛圍,努力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做到真正意義的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多讀、多思、多聽、多說、多寫,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這樣學生就會永遠處于積極樂觀的發(fā)展狀態(tài),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真正的、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筆者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探索和研究,更需要在不斷地探索和研究中來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