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
摘 要:在我國教育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的新形勢下,高效課堂給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注重“以生為本”理念的充分體現(xiàn),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本文就從“以生為本”理念角度出發(fā)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能進行全面分析和探討,以全面提升我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水平。
關鍵詞:以人為本 小學體育 課堂教學 效能
隨著“全民健身”方針政策的全面推進,小學體育教師需要注重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樹立,加強自身教學水平、綜合素質等提升,才能真正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教學方向,從而促進小學生身體素質、體能等有效提高。[1]
一、從“以生為本”理念角度出發(fā),合理進行教學目標定位,拓展教學內(nèi)容
在我國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想要更好的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必須從“以生為本”理念角度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學習能力、差異性等,合理進行教學目標定位,才能大大提高其可行性、科學性。與此同時,根據(jù)教學不同階段制定的教學目標,合理拓展教學內(nèi)容,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并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不斷探索的精神,對于推動小學生體育成績進一步提高有著極大作用。例如:在初級教學階段,學生應該盡可能多的掌握理論知識,才能為后期實際操作各項體育項目奠定堅實基礎,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獲得成功的喜悅,對于增強學生自信心、學習熱情等有著重要影響。[2]
二、從“以生為本”理念角度出發(fā),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根據(jù)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可知,從“以生為本”理念角度出發(f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增強,是提升其課堂教學效能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方式等激發(fā)他們的潛能,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從而讓他們真正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以生為本”理念下,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不會給他們自身發(fā)展帶來影響,因為教師采用的是分層教學方式,在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有利于學生掌握更多體育知識,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習強度、密度等。例如:在進行跨越式調(diào)高這個體育項目的教學時,部分學生很輕松就可以完成整個動作,但有的學生總是無法一次性完成。因此,教學需要隔離運用分層式教學法,以根據(jù)學生的升高、動作等特點來調(diào)整跨欄的剛度,才能讓他們在循序漸進練習的過程中,樹立堅定地信念和增強自信心。[3]
三、從“以生為本”理念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水平
根據(jù)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來看,學生需要花時間理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還需要頻繁練習每一個運動項目的動作,才能更好的掌握每一項體育項目的運動技巧,從而達到提高自身綜合水平和體能的目的。因此,小學生在遇到困難較大的運動項目時,會產(chǎn)生畏難、逃避等情緒,最終降低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所以,從“以生為本”理念角度出發(fā),教學不但要加強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還要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的創(chuàng)新,才能為學生營造出活躍、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促進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首先,在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時,教師應對“難點、重點”進行集中講解,才能真正做到“以生為本”。例如:在進行“前滾翻”這個動作的講解時,可以利用“不倒翁”、“皮球滾動”等的動作過程來形象的進行解釋,以便學生快速掌握這個動作技巧。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語言、情感等應從“以生為本”理念角度出發(fā),以達到潛移默化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例如:在進行“立定跳遠”這個項目的實際練習時,教師應采用鼓勵的話語表揚學生,并結合肢體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動力,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最后,由于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等都不一樣,因此,教師在確定好教學內(nèi)容以后,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項目,以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例如:在“耐力跑”這個體育項目中,教師設定的練習時間是:三分鐘、五分鐘、七分鐘、十分鐘,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練習時間,不但能增強學生參與不同練習的熱情,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體能,從而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4]
四、從“以生為本”理念角度出發(f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生參與積極性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學效率。因此,從“以生為本”理念角度出發(fā),注重師生之間互動性的有效加強,可以通過游戲、合作練習等方式,改變學生對教師的看法,進而增強學生參與不同教學活動、體育項目的積極性。例如:在進行“前滾翻”這個動作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青蛙跳”這個游戲,以便學生在練習俯臥撐這個盯著時,快速掌握“前滾翻”的運行技巧,從而在適當?shù)穆?lián)系密度、強度下,促進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能進一步提高。由此可見,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對于增強學生體育綜合能力有著極大作用。
結語
總之,在我國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情況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能的有效提升,需要從“以生為本”理念角度出發(fā),加強學生學習興趣培訓與提高,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才能真正促進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提高,最終達到提高其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顧永明.以生為本激發(fā)興趣靈動課堂——小學體育實施興趣化教學之實踐探索[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6,15:138-139.
[2]舒紅.以生為本的小學體育課堂管理[J].新課程(小學),2015,06:198-199.
[3]劉魁.生本教育在小學體育課堂的實施[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09:118.
[4]潘正開.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生本位”理念下的小學體育課堂導學策略[J].學苑教育,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