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梅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27.146
摘 要:目的 探討礦物三氧化凝聚體(MTA)在治療年輕恒牙行根尖誘導成形術的臨床療效。方法 分析收治的需要行根尖誘導成形術的患者49人,共58顆患牙的臨床資料,依據(jù)使用的藥物不同分為氫氧化鈣組29顆與MTA組29顆。結果 氫氧化鈣組與MTA組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對根尖孔形成情況及根尖周組織的愈合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MTA用于年輕恒牙根尖誘導成形術的治療周期短,成功率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MTA 年輕恒牙 根尖誘導成形術 療效
中圖分類號:R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9(c)-0146-02
所謂年輕恒牙是指已萌出但未達牙合平面,形態(tài)和結構尚未完全形成和成熟的恒牙。此時萌出的恒牙牙根繼續(xù)發(fā)育,于萌出后2~3年內(nèi)完全形成[1]。因外傷、齲病等因素使年輕恒牙患牙髓病或根尖周炎導致牙根發(fā)育停止,根尖孔開放。對這種情況的患牙需行根尖誘導成形術后才能行根管充填。
根尖誘導成形術是指在年輕恒牙未完全形成牙根前出現(xiàn)了尖周炎癥或牙髓嚴重病變,在控制感染的同時,用藥物和手術手段使硬組織沉積在根尖周組織或使根尖部的牙髓得以保存,促使牙根繼續(xù)發(fā)育和根尖形成的治療方法[1]。臨床所有誘導劑較多,誘導劑不同可以影響根尖誘導成形術的成功率。該研究觀察和分析了新材料礦物三氧化凝聚體(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簡稱MTA)和常用的誘導劑Ca(OH)2糊劑行根尖誘導成形術的治療效果,結果表明前者效果較為滿意?,F(xiàn)報告如以下幾點。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來自2015年5月至2015年8月在該院口腔科就診的患者共49人。男24例,女25例,年齡范圍在8~14歲,平均年齡12歲。行根尖誘導的患牙58顆,其中前牙47顆,前磨牙11顆。
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9顆牙,前組應用MTA,后組應用Ca(OH)2。兩組患者的性別(χ2=3.736,P =0.053)、年齡(t =0.167,P =0.868)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MTA和Ca(OH)2行根尖誘導成形術治療。治療完成后,操作者填寫治療記錄表,所有治療操作均由同一醫(yī)師獨立完成。
(1)根管預備,開髓制洞。
術前拍攝根尖片,了解根管情況并確定根管長度。開髓后盡可能直線進入根管,應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反復交替沖洗根管,為保存根尖部有活力的牙髓,根管器械深入根管的深度比根尖片顯示的根尖短1~2 mm。
(2)根管消毒。
干燥根管,用碘仿糊劑常規(guī)封根管,每周更換1次,直至無滲出或無癥狀。
(3)藥物誘導。
取出根管消毒藥物,對消毒合格的根管充填誘導劑,不要超過根尖孔,追層填入,填滿根管。使誘導劑與根尖組織接觸。
(4)暫封窩洞,隨訪觀察。
術后3個月、6個月各復查一次,直至根尖形成或根尖端閉合。
(5)常規(guī)根管充填。
1.3 療效評定標準
術后3個月、6個月復查,依據(jù)病變愈合情況和牙根繼續(xù)發(fā)育狀況進行臨床效果評價。評價標準為成功、進步和失敗為結果判定標準。
成功:X片顯示根尖周病變消失,牙根和根管直徑分別得到延長和縮短,根尖形成或封閉。
進步:X線片上尖端低密度區(qū)消失或縮小,根尖孔未完全形成或形成極不規(guī)則,牙根延長。
失?。篨線片顯示尖端低密度區(qū)未見縮小(擴大或無變化),牙根未延長,根尖未形成。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療效以有效率表示,有效率=(成功例數(shù)+進步例數(shù))/組內(nèi)觀察例數(shù)×100%,應用χ2檢驗比較兩組患者治療3個月和6個月后有效率之間的差異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組和對照組組均取得較好療效。
2.1 兩組患者治療3個月后療效的比較
術后3個月復查所有患者。實驗組患者成功6例,進步22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6.6%;對照組患者成功5例,進步17例,無效7例,有效率為75.9%,兩組數(shù)據(jù)間有效率比較經(jīng)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c2=5.22,P =0.02),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6個月后療效的比較
術后6個月復查所有患者。實驗組患者成功8例,進步20例,無效1例,有效率為96.6%;對照組組成功5例,進步16例,無效8例,有效率為72.4%,兩組數(shù)據(jù)間有效率比較經(jīng)卡方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c2=6.44,P =0.012),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2。
3 討論
礦物三氧化凝聚體(MTA)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物材料,能夠立即形成根尖屏障,可有效縮短治療周期,且術后可全冠修復,有利于恢復美觀,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于牙髓病的治療,受到臨床醫(yī)生的重視和關注。
MTA主要成分包括鋁酸三鈣、鋁酸四鈣、硅酸三鈣,主要離子成分為鈣離子[1],與牙體組織成分相近。所以MT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MTA與組織接觸后不激發(fā)組織的炎性反應,較小損傷細胞。MTA有良好的邊緣封閉性:它具有親水性,固化時體積變化、微膨脹、密閉性好[2]。MTA具有抗菌性,它的抗菌性可能也是與其較高的pH有關。適用環(huán)境較廣,在潮濕環(huán)境下仍可緩慢凝固,且不會受到血液、膿水等的影響;MTA在固化后不會溶于水中,有效預防凝固過程中的體積收縮問題,減少了其與牙本質(zhì)壁間出現(xiàn)的微滲漏現(xiàn)象。
縮短治療周期,減少就診次數(shù),避免就診不按時所致根管再次感染的發(fā)生是MTA根尖誘導最大優(yōu)點的具體體現(xiàn)。研究表明,MTA作為牙髓壞死年輕恒牙根尖成形閉合誘導劑效果優(yōu)于氫氧化鈣[3];MTA可顯著降低復診治療次數(shù)和周期,提高治療成功率,是理想的根尖封閉材料之一[4]。
該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氫氧化鈣組與MTA組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對根尖孔形成情況及根尖周組織的愈合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說明MTA材料短期(6個月)內(nèi)根尖誘導的效率較高,獲得較為可靠的治療效果。治療周期長、需多次復診、牙體不及時修復可以顯著提高細菌再次感染和牙折的風險等為使用氫氧化鈣糊劑作為根尖誘導劑的主要缺陷。MTA生物相容性具較好、封閉性較為持久和誘導組織再生能力較強的顯著特點,可以做到一次性根尖誘導成形,患者就診次數(shù)顯著降低,避免傳統(tǒng)根尖誘導的局限性可為較短的治療時間所彌補。
目前認為,MTA是一種較理想的根尖誘導材料,可用于年輕恒牙根尖誘導成形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有待觀察其遠期療效。
參考文獻
[1] 石四箴.兒童口腔醫(yī)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50,121-122,127.
[2] 朱蘭蘭,王秀梅.無機三氧化聚合物的研究進展與臨床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25):4692-4696.
[3] 劉波,周妮,呂長海,等.不同材料對年輕恒牙根尖誘導成形術的療效觀察[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5,25(4):251-253.
[4] 于麗華,張向宇.根尖屏障術和根尖誘導成形術治療感染性年輕恒牙的臨床研究[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20(3):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