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華
我國古詩詞根深枝茂,它們如同一簇簇嬌花,在中華古典文化的百花園中爭妍斗艷;又如同一片繁星,在我國古代文學的星海之中熠熠生輝。誠然,古詩詞歷經千年,其詩意、詩境等與小學生之間有著一定距離。因欠缺人生閱歷又缺乏文言積累,小學生的確不易領悟古詩詞中的意境。但是,選入小學課本的古詩詞或寓情于景、或借景言情、或情景交融,情與境時常是渾然一體的。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趣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以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真正自由地徜徉于古詩詞學習之旅,這是相對理想的一種古詩詞教學方法。
一、巧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現(xiàn)代信息技術憑借其內容豐富、形象直觀、呈現(xiàn)動態(tài)等優(yōu)點,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被廣泛應用。巧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古詩詞教學,恰如其分地把詩、畫、聲、情四者融合為一體,不但便于與學生互動,還可以有效激活學生的學詩思維,最大限度促使學生形成愛學、好學、樂學的學習氛圍,同時,也能夠使課堂的信息容量得到極大豐富。如教學《漁歌子》時,教師開篇即選用明快的樂曲來激發(fā)學生的整體想象,伴隨著學習由淺入深,則可輔之以白鷺、桃花、流水、鱖魚圖,再用清幽的古箏音樂來將學生逐漸引入佳境。此時,只見一人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淡然立于溪邊,自然風光、生活情景于眼前一覽無余,清雅古曲、空靈清流在學生耳畔悠悠響起。當斜斜的細雨緩緩飄落的畫面呈現(xiàn)時,學生的目光中綻放出光芒,這是因為他們不僅對詩意了然于胸,其情感也得到了升華。詞人筆下漁家的生活情趣,詞人寧靜淡泊、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學生都能夠有所體味。
又如,在《村居》的教學中,課伊始,我們就可以讓學生一邊聆聽著江南絲竹的優(yōu)美,一邊用多媒體以畫導入,渲染出一派安寧恬靜的田園生活,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溫馨基調。之后,我們可以此作引,讓學生對詩人描寫的清新秀麗的農村環(huán)境進行發(fā)掘,以走進詩的意境,與詩人的情感共鳴,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較好地領悟本詩題目的含義。由此可見,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融入無疑令常規(guī)的古詩詞教學宛如錦上添花,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二、善用真情導讀,引入教學情境
老舍先生曾道:“教師的語言要既有意思,又有響聲,還要有光彩?!睂W生對詩詞的理解能力較差,這就有賴于教師對他們的良好啟蒙和引導。情境教學過程不僅需要有直觀手段,也需要有教師的語言描繪。真情導讀,才能夠啟發(fā)學生思維,為學生搭建起詩歌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的橋梁。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聲情并茂的讀詩引導,能夠事半功倍地使學生的主觀感受得到強化,促使他們走進激情課堂,走進特定情境,去領悟詩之意蘊,去欣賞詩之美感?!秳e董大》一詩前兩句氣勢磅礴,豪邁悲壯,教師可以通過導讀來激發(fā)學生讀詩的熱情。請看以下設計。
師:夕陽西沉,袤野蒼茫,凜冽的北風呼嘯著,漫天的白雪紛飛著——(生接讀詩句)
師:此刻日暮天寒,你看著黃沙飛揚,看著孤雁獨飛,出沒寒云——(生接讀詩句)
師:于大風狂亂之中,于大雪霏霏之中,唯見遙空斷雁,凄凄慘慘,游子何之——(生接讀詩句)
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示范朗讀,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教師可以先動情范讀,繼而讓學生在緩慢、低沉的聲調中反復吟詠,學生于是如身臨其境般,能夠看到落日黃云、原野蒼茫的景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詩句內涵的理解逐步加深,直至產生情感共鳴。
總之,教師要本著語句豐富優(yōu)美,情感真實充沛的原則,精于范讀,善于導讀,如此,才可以把學生讀詩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進入教學情境,這同時也是教給學生讀詩方法的必經之路。
三、指導角色扮演,促進融入情境
在小學古詩詞的教學中,角色扮演無疑是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情境的催化劑。教師可根據(jù)詩詞內容,指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進行角色扮演,把自己對詩詞的理解用動作、語言表現(xiàn)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有不同于“局外人”的特殊體驗,而這樣的互動不僅能夠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還可以使學生成為真正的情境中的參與者,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贈汪倫》等送別詩中,離別時的依戀不舍之情躍然紙上。這時,只要教師稍加指導,學生便能將詩中內容較具體的部分情節(jié)表演出來。這樣既滿足喜愛表演的小學生的心理需求,也使我們的教學更加富有感染力。如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我們可這樣編排課本劇。
幕啟。暮春的一日,李白在黃鶴樓前為將要去往揚州的孟浩然設酒送行。
李白(嘆氣道):孟兄啊,今日一別,便是天各一方,也不知道你我是否還能夠相逢。
二人執(zhí)手相看,不忍話別,船夫卻在這個時候催促孟浩然該即刻啟程了。
孟浩然(端起酒杯):賢弟,我該走了?!昂却嬷?,天涯若比鄰”,今日分別,往后還望你多多保重!你我一定后會有期!
李白(深情揮手):孟兄珍重!后會有期!
(旁白)李白佇立良久,他凝望著那綿延不絕的長江水,心中掛念著那已然遠去的孟夫子,心潮澎湃不已。于是,動情揮筆寫下了這一曲流傳千古的驪歌。
教師根據(jù)上述劇本,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李白、孟浩然以及前來催行的船夫等人物,指導他們通過語言、神態(tài)等細節(jié),演繹出李孟二人難舍難分的情景。學生熱衷于這樣新穎的學習形式,參與度往往很高。這樣,不僅學生的才能可在表演的過程中得以施展,詩歌的內涵及詩人的情感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為他們所自然領悟。這就實現(xiàn)了“在玩中學”“于樂中教”,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能夠最大限度地被激發(fā)。
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通過音樂渲染、畫面描繪、語言導讀、角色扮演等方法,能夠再現(xiàn)古詩詞所描述的情境。這不僅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也可以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古詩詞的情境中,為古詩詞中的詩意而雀躍,為古詩詞中的詩情而動容,更為古詩詞中的詩境而陶醉,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到中華文化瑰寶之一——古詩詞的學習當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這既是古詩詞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古詩詞教學最終的歸宿。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