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國合伙人》拍攝之前,導演陳可辛來找我,說他想要拍一部以新東方的故事為線索的電影,問我能不能參與。我不同意拍這部電影,陳可辛問為什么不能拍,我告訴他說,我覺得一個活著的人被拍成電影是一件很不吉祥的事情。但是,這部電影最終還是拍了,他們找到了王強老師和徐小平老師,結果他們興高采烈地參與了。
電影終于拍攝完成后,陳可辛拉我去清華大學看首映禮??赐暌院?,我很生氣,因為電影中黃曉明演的成冬青的原型就是我。另外兩個男主角描寫得特別完美,怎么就把成冬青描寫得那么窩囊呢?我認為,把我的形象定格到一個特別窩囊的男人身上,這是不對的。電影中成冬青跟女孩子談戀愛,好不容易追上女孩子,結果那女孩子還不愛他,把他拋棄了,后來居然跑到國外去了,嫁了個老外。這部電影中,成冬青也不怎么會跟領導打交道,給學生上課,學生都跑光了,最后領導還把他開除了。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他自己一個人做不起來,幾個朋友幫著他,一起把公司做起來了。好不容易公司要到國外去上市,他又不愿意上市,打官司時才體現(xiàn)出一些才華。
我覺得自己不至于這么窩囊,我創(chuàng)辦新東方一路走來其實挺堅毅的。后來,我見到另一個不在新東方的大學同學,我問他有沒有看過《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他說他看過。我說這部電影把我描寫得特別窩囊,那個同學看了我一眼說,老俞,你在大學的時候確實挺窩囊的。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其實一個人的發(fā)展過程就是一路成長的過程。人最初就像是被踩進泥土中的一顆種子、埋在淤泥中的一顆蓮子,你要有成長的欲望,早晚有一天能從泥土里、淤泥中慢慢地長出來,變成一棵大樹、一朵美麗的荷花,關鍵是要去成長。
所以,現(xiàn)在想想我大學同學說的話,我覺得挺對的,因為我在大學時是一個又窩囊又自卑、什么都不敢做的人,后來因為有成長的欲望,慢慢一直到今天,總算有了一點成就,有了一點發(fā)展。對大家來說也是一樣的,哪怕從最卑微的起點做起,只要你去努力,就能夠成長起來。是北大畢業(yè)還是清華畢業(yè)其實根本不重要,是學校第一名還是最后一名也根本不要在乎。
所以,自我感覺好與壞,與我們的背景沒有關系。很多同學都因為自己的家庭狀況不如別的同學而感到自卑,因為自己的長相不如別的同學而感到自卑,甚至有時候身上沒穿名牌服裝都會感到很自卑。當一件名牌衣服就能決定你的神態(tài)的時候,當一個包包就能決定你是自信還是不自信的時候,你就已經(jīng)完蛋了。因為你生命的質(zhì)量和你生命的光輝是來自內(nèi)心對自己的肯定,而不是依靠外在的某種東西。所以,凡是以自己的身份為驕傲,或是以自己穿著名牌服裝為驕傲,抑或是以自己的長相為驕傲的同學要注意,所有這些東西其實跟你的成功沒有任何關系。
有一次,我去一所大學,有一個學生長得很矮,跑上來問我,像他這種扔在男生堆里找不到自己,扔在女生堆里也找不到自己,這么矮的一個人該怎么發(fā)展。我告訴他,馬云也就一米六多,魯迅一米五八,拿破侖一米五七。我問他有多高,他說自己一米五五。一米五五就能決定一個人做不了偉大的事情嗎?亞歷山大大帝是古希臘乃至全世界最偉大的帝國統(tǒng)治者,他的身高剛好是一米五五。
其實,身高決定不了一個人的成就,長相也決定不了一個人的成就,只有自信心能決定一個人到底能獲得什么樣的成就。
(摘自微信公眾號ID:Ebookread及俞敏洪新書《愿你的青春不負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