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
中國人的姿態(tài)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的呢?本文不討論“葛優(yōu)躺”。葛優(yōu)躺是身子壓迫屁股的比例關(guān)系問題:“正襟危坐”、坐如鐘時,身體對屁股的壓迫度最高,達到百分之百,像葛優(yōu)那么一歪,屁股墩子才得大解放。人沒坐相,多半可能因為屁股太瘦,有點端不住架子。
本文只談?wù)勈滞睦锓拧?/p>
人在行走時,除非捧個煎餅果子啃,或玩手機,一般都把手放在身體兩側(cè)甩動,人精力旺不旺,就看他手甩多高。
而人在站立時,手一時閑了,該往哪里放,和他的身份與“氣質(zhì)”大有關(guān)系。
像雙手交搭于前,顯得正式而恭謹,常常輔之以身體前傾,加重親民的感覺;如果雙手背到后面去,則與謙恭形成一個反背,有點拿大、端架子的意思,啤酒肚兒再挺一點,就有些倨傲了。這兩個動作,一般都是有點身份的人習(xí)慣做的;不過人老了,也喜歡背著手,這是為了適應(yīng)開始佝僂的脊背,與做官的凸顯氣派不同。
還有一種搭在腦后的,多半是詩人或多愁善感者在冥想,手這么放,不主流。
現(xiàn)在還流行一種雙手交抱,顯得異常自信和自負。
古人的手放哪里?
這現(xiàn)成有一個模板,就是孔子,無論是孔子的畫像還是塑像,他老先生都把手這么捧著,背略駝,顯得很是溫良恭儉讓。
手放哪兒,事關(guān)氣質(zhì)。
古代的士大夫,都是孔子的信徒,他們沒事就把手這么合著,就像拱手而立。
然而,這姿勢,一旦普及簡化后,很容易從恭謹變?yōu)殁崱?/p>
手捧著多累啊,許多人干脆長袍大袖,把手抱起來,左手找右胳肢窩,右手找左胳肢窩,于是整天成了一個霜打的蔫黃瓜樣兒?;蛘彀咽只\著,扛著背,一副無所事事、萎靡不振的樣子。
近代以來的黑白照片里,那時的中國人,多呈這樣一種姿態(tài)。
“五四”以后,大人小人們都一律穿上了窄口袖,手就裝不進去了。那手又往哪里放呢?
不急,新式衣服褲子,與傳統(tǒng)衣裳相比,多了一樣?xùn)|西。啥?兜!
那以后的中國人,尤其是男人,開始習(xí)慣把手擱褲兜里。兜,就像掛在衣服上的“胳肢窩”,手習(xí)慣性地要去找它。
您如若不信,不妨上街瞅瞅,看人們閑立時,都把手放哪兒?
看哪,一雙手插在褲兜里,再嘴上叼根煙,那副模樣,與東亞病夫大概就差似接近了。
說實話,我最厭惡見人將手插兜里,斜肩扛背的(特別是一些執(zhí)法人員),有一次我甚至在公開場合放言,倡議將男褲的兩個兜都給縫上,教他們的手無巢可入!比如公司就可以要求男性員工這么做,并將其作為提高斗志、振興企業(yè)文化的一部分。
新聞里說,比爾·蓋茨手插褲袋和樸槿惠握手,惹惱了韓國人,可是,同樣是單手插褲袋,其他國家怎么不憤怒呢?可見東方禮儀,更重視這樣一些細節(jié),比如手往哪里放。
或許有人不平了,斥問,那你倒說說,手該放哪里?
對此,我倒真是有要求的:手中無物時,當(dāng)迎風(fēng)挺立,雙手垂直放在兩邊褲縫上。
這么做,首先解決了人閑時手往哪里放的問題;
其次,形體學(xué)家說過,手這么放,自然地將雙肩往后扳,可治駝背!
而且我還告訴你,不單紀(jì)律嚴(yán)明的戰(zhàn)士,人家超模們,都是這么站的!
振作氣質(zhì),當(dāng)先擺好自己的手。
(摘自微信公眾號“皇帝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