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大勢將如何
2017年已至,世界各國諸多不確定性仍存。這一年,美國政府更迭如何牽動國際政治版圖?英國“脫歐”、民粹主義和難民危機怎樣進一步影響歐洲一體化進程?動蕩的中東局勢將如何演變?帶著這樣的疑問,不妨讓我們展望一下2017年的世界形勢。
默克爾目前支持率為57%,比歐洲移民危機爆發(fā)前的75%大幅下降。2015年,默克爾宣布大開國門,80萬難民得以長驅直入。目前,遭遇恐襲的德國人都將自己的憤怒、恐懼指向了她個人。所以這將成為她最艱難的考驗,前途未卜。圖為默克爾
不久前,滿腹不滿情緒的美國草根階層將高喊“美國優(yōu)先”的特朗普送上總統(tǒng)寶座。
歐洲擔心跨大西洋傳統(tǒng)關系面臨變數(shù)。歐洲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主席戴維·富凱說,特朗普的價值觀與多數(shù)西歐領導人存在嚴重分歧,特朗普上任將對歐美經貿和軍事同盟關系構成嚴峻考驗。
隨著特朗普上臺,持續(xù)緊張的美俄關系能否改善還有待觀望。多數(shù)受訪專家認為,特朗普可能在北約和烏克蘭問題上軟化姿態(tài)以改善雙邊關系,但俄美在地緣政治利益和思想根源方面相差太遠,走近不易。
對于未來中美關系走向,深諳中美相處之道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表示樂觀。他認為:“美國對華政策超越黨派,任何一個新總統(tǒng)審視美國國家利益時,最終都會意識到良好的中美關系是美國國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p>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問題專家李明江認為,中美經濟深度依存,雙邊關系溝通架構成熟,未來雙方可能在貿易和貨幣領域出現(xiàn)一些摩擦,但經濟上合作大于分歧。如果美對華赴美投資和基礎設施領域持更寬容的態(tài)度,雙方會有更多合作機會。
當下經濟乏力、難民危機和恐怖主義等多重挑戰(zhàn)使得歐洲極右思想滋生、民粹主義風行,一些極右政黨利用民眾不滿情緒迅速崛起,而其宣揚的排外、疑歐和民族主義正在對歐洲政治生態(tài)帶來重大影響。
2017年是歐洲大選年,德國、法國、荷蘭等國傳統(tǒng)政黨都將迎來大考。
作為歐盟核心國家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也正在為適應這種政治新生態(tài)作出調整。德國政治學專家辜學指出,盡管明年大選默克爾連任幾無懸念,但是為了爭取中偏右選民,預計她會在難民收容和同化政策上更為強硬。
“2017年對歐盟一體化而言會是關鍵一年,如果國民陣線在法國大選中獲勝,其候選人勒龐可能就法國的歐盟地位組織公投,歐盟可能因此面臨存在性危機,”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所國際關系室主任趙晨說。
當前,歐洲民粹思潮和政黨興起,與美國特朗普上臺形成呼應之勢,使得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主流思想地位受到挑戰(zhàn),特別是歐洲一體化進程“擱淺”,將對世界多極化格局產生影響。
埃及《金字塔報》政治研究員艾哈邁德·埃里巴指出,在敘利亞問題上,奧巴馬政權最終放棄顛覆敘利亞政府的打算,只是保留打擊“伊斯蘭國”的國際聯(lián)軍?!拔艺J為特朗普將延續(xù)該政策,尋求與俄合作解決敘利亞危機”。
伊拉克政治學家葉海亞·薩阿迪分析說:“與奧巴馬政府相比,特朗普上臺后會在反恐問題上介入更深,可能為伊拉克政府提供更多資金和武器支持,而且特朗普可能會在反恐問題上與俄羅斯進行某種程度的合作?!?/p>
目前,敘利亞政府軍在俄方支持下在戰(zhàn)略重鎮(zhèn)阿勒頗步步推進。俄《國家戰(zhàn)略問題》雜志總編輯庫爾托夫認為,阿勒頗戰(zhàn)局順利推進,將為美國及其盟友在伊拉克摩蘇爾開展軍事進攻提供有利環(huán)境。目前的戰(zhàn)況表明,有望在一年到一年半時間里在敘伊境內基本消滅“伊斯蘭國”。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研究所研究員龔正認為,當前美國對敘利亞的政策服從于整個中東反恐大局。
隨著“伊斯蘭國”勢微,敘政府軍收復更多失地,反對派武裝全線崩潰,明年美國對敘政策也將被迫作出調整。
也有分析稱,占領阿勒頗使政府軍在敘北部有了重要據(jù)點,但整體局勢仍不明朗。未來美俄將就敘政治過渡進程重啟繼續(xù)博弈,而周邊地區(qū)強國也會加大爭鋒力度,敘和談不會一帆風順。
(《西寧晚報》2016.12.21)
2017世界四大焦點
依然沒有人能與默克爾匹敵北外德語系主任吳江表示,德國不少人對默克爾感到疲勞,但糾結的是,無論是聯(lián)盟黨還是社會黨,都沒有比默克爾更合適的總理人選。況且,執(zhí)政12年的默克爾地位沒有發(fā)生動搖,德國的經濟保持穩(wěn)定增長。即便面臨執(zhí)政以來的第四屆政府,目前仍然沒有人能與她匹敵。
如果2017年德國誕生了三黨聯(lián)合政府,會影響歐盟在政策上的執(zhí)行力,這會使歐盟雪上加霜。
誰能改變法國的形象衰落北外法語系副教授張敏表示,目前,法國形象衰落令人擔憂。與五年前相比,法國的經濟并沒有好轉,失業(yè)率一直保持在兩位數(shù),且安全形勢惡化:發(fā)生在巴黎和尼斯的惡性事件,以及各地發(fā)生的種族沖突和難民危機,使法國社會面臨撕裂問題,極大地破壞了法國在國際上的形象。這樣的情況下,各國輿論對執(zhí)政黨只有一個詞形容,就是失望。
受訪者中有一個共同的心態(tài),他們認為既然左派和右派都上過臺了,都沒有起色,那么不如換新的試一試。
韓國大選競爭會非常激烈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韓語系副教授具滋元(韓籍)表示,現(xiàn)在東北亞中最大的問題還是朝核問題,這會讓明年的大選更具變化性。
目前,韓國執(zhí)政黨是新國家黨,特別重視美國,其外交、軍事、經濟等基本都依靠美國。在野黨分三個黨派,有的重視美國,也有的重視中國。有意思的是,以前韓國的執(zhí)政黨與美國共和黨關系要好,現(xiàn)在是在野黨與美國民主黨關系特別好。
敘利亞不支持外部勢力“倒薩”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副院長劉欣路表示,2017年敘利亞并不會進行大選,我們更多是要在這個主題上討論地區(qū)和平進程。
從敘國內和戰(zhàn)場情況看,阿薩德政府拼來的優(yōu)勢不會在政治上喪失掉。阿薩德已經在國內政治上作出了相應安排,2014年阿薩德高票當選,任期直至2017年。從民意上來看,前些年,民眾對推翻阿薩德秉持開放態(tài)度。老百姓看到,不管以前的日子如何,起碼還是正常的,生活也有保障,雖然阿薩德稱不上良政形象,但能保證國家基本的穩(wěn)定;現(xiàn)在的情況則恰恰相反,別說發(fā)展和穩(wěn)定,連命都保不住。大家意識到,目前的情況是,只有阿薩德才能維護國家的主權和穩(wěn)定。
在敘利亞人心中,“我可以倒薩,但外部勢力倒薩卻令人反感”。這種背景下,外界就不難理解,為何阿薩德的支持率越打越高。
(人民網(wǎng)2016.10.28易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