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友,陳 慧,黃 毅,劉峻峰,陳 萌
(1.河南省正陽種豬場,河南 正陽 463600;2.河南省信陽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在畜牧養(yǎng)豬生產(chǎn)中,疾病的免疫防治非常關鍵,但是,在疾病的防治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導致免疫失敗。做防疫的目的就是為了預防重大動物疾病,堅持“養(yǎng)重于防、防重于治、養(yǎng)防結合”。該文主要表述基層動物防疫的科學操作要點,希望對養(yǎng)殖從業(yè)者有所幫助。
防疫密度確保達到100%;嚴格按照防疫程序執(zhí)行防疫操作;防疫檔案記錄完整、連續(xù)、準確、清晰;按照疫苗使用說明書進行存放,禁止使用過期、失效的疫苗;注射器械使用前嚴格消毒;注射部位準確,注射方式正確,注射劑量足夠,注射消毒嚴格;注射時所配的疫苗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使用;疫苗注射后,觀察豬群反應;廢棄的疫苗瓶和消毒用的物品無害化處理后深埋;加強對飼養(yǎng)管理、豬群保健、消毒工作的技術指導;定期對豬群抽血監(jiān)測抗體,并分析總結,查漏補缺。
疫苗應使用專用疫苗箱如泡沫箱在冷藏的條件下加冰塊低溫運輸,避免陽光照射和高溫。實際上,疫苗的運輸很難達到要求的溫度,因此,應盡量用最快的速度運達目的地,盡量減少疫苗在運輸途中的時間。
疫苗的存放應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的要求。疫苗主要分為弱毒苗和滅活苗兩大類。在通常情況下,真空干燥的細菌、病毒弱毒活疫苗采用冷凍方式(-15℃以下)保存,有少數(shù)由于加了耐熱保護劑,允許以冷藏方式(2~8℃)保存。滅活苗加有佐劑,如果冷凍保存就很容易凍結,并造成病原體蛋白變性或油乳破裂以及分層等問題,從而導致疫苗質(zhì)量下降甚至完全失效,所以應以冷藏方式保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冰箱、冷藏柜中,是沒有溫度指示的,應放一個溫度表,以免貯藏設備不制冷或溫度有異常變化時,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
在進行免疫接種前,應仔細地逐瓶檢查。瓶簽上的說明(名稱、批號、用法、用量、有效期等)必須清楚。如發(fā)現(xiàn)破損、封口不嚴、失去真空、標簽殘缺、文字模糊、過期失效、混有雜質(zhì)、破乳凍結以及未在規(guī)定溫度下保存者均禁止使用。在使用疫苗前,應采取“先存先取,后進后用”的原則,即存放于冰箱的首批次疫苗優(yōu)先使用,然后再用次批次的疫苗。
接種前后所用的注射器和針頭、針管要事先用軟水、蒸餾水煮沸,在蒸箅上蒸20~30 min,待針管冷卻后方可使用。不準用任何化學藥物浸泡消毒注射器和針頭。
注射部位的皮膚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待干燥后再刺入注射,不宜用5%的碘酊消毒皮膚。每注射一頭豬需更換一個消毒針頭,以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化膿。但在現(xiàn)實中用一個針頭為多頭豬只注射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因此,至少要做到每注射一欄更換一個針頭,每注射一次用酒精棉球消毒一次針頭,并防止酒精滲入針頭或針管內(nèi),以免影響疫苗活性。
需經(jīng)注射接種的疫苗,要在瓶塞上固定一個消毒過的針頭專供吸取藥液,吸液后不拔出,用半干酒精棉球包裹;注射用過的針頭,不能吸取疫苗;注射器內(nèi)的疫苗不能注入疫苗瓶,避免整瓶疫苗污染。
用完的空疫苗瓶、未用完的疫苗及用過的酒精棉球、損壞的針頭等,應消毒處理后采取蒸煮或爐火焚燒處理的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后深埋。
疫苗在使用前應事先做好免疫計劃,計算好疫苗的用量,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當疫苗由冰箱取出放入疫苗箱時,應備幾塊冰袋,以保持低溫,延長疫苗效價。用前按說明書,用疫苗專用稀釋液或生理鹽水稀釋。疫苗稀釋后,效價迅速下降。稀釋過的疫苗應在盛冰塊的保溫箱內(nèi),保持15~20℃,盡快用完。如豬瘟苗經(jīng)稀釋后在15~25℃時,有效時間僅2.5 h,因此,應現(xiàn)配現(xiàn)用,在最短的時間(≤2 h)內(nèi)用完。在實際生產(chǎn)中,不能為省事,將疫苗全部稀釋到一個容器內(nèi),因為稀釋的前半部分疫苗注射后效果還可以,后半部分疫苗隨著時間的延長,效價會逐漸降低。正確的做法是,先從帶冰塊的疫苗箱中取出豬瘟凍干苗一瓶,稀釋并注射完后,再拿下一瓶稀釋,這樣用時最短,效價損失最低。還要避免從冷凍室取出疫苗,即迅速注入冷藏或室溫條件下的生理鹽水或稀釋液。正確的做法是,在免疫接種之前半小時,從冷凍室取出疫苗置于20~25℃室溫回溫,并在此前將生理鹽水或稀釋液恢復至20~25℃室溫,然后稀釋。
用前應置于室內(nèi)回溫到20~25℃(嚴禁采取日射與高溫辦法)并緩慢搖勻,避免產(chǎn)生氣泡。疫苗一經(jīng)開啟應一次用完(最好依照標簽說明),用不完的,用蠟封口。因注射器多次抽送易導致雜菌回流,污染疫苗。
豬免疫疫苗多,接種途徑也多,有肌肉注射、穴位注射、滴鼻、口服、皮下注射、肺內(nèi)注射等。因此,要按照說明書要求,正確免疫,獲得較好的免疫效果。肌肉注射是豬只疫苗接種最常用的方式。肌肉注射正確的部位位于耳跟后2~3英寸處,即頸部上1/3與中1/3交界處,以與皮膚90°的角度刺入,針尖進入肌肉層而不是皮下脂肪層。注射部位、針頭長度、注射角度、深度對疫苗充分發(fā)揮其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千萬不要以講求速度而忽略了注射效果。切忌打飛針,要友好接近豬只,輕柔操作,勿粗暴,減少應激。注射時速度不能過快,應選好部位再下針,嚴禁打“飛針”。
注射部位太靠后可能將疫苗注入脂肪組織,因為脂肪中的血液供應很少,減慢疫苗的釋放,特別是注射油乳劑疫苗時;或可能被脂肪組織包被形成腫塊吸收緩慢從而使免疫應答很差。如果注射部位太低,則有注入腮腺的可能,由此所致的疼痛和局部腫脹可使豬廢食。如果注射部位過于靠近會相互影響,以致局部不良反應加強。因此,當兩種疫苗需要同時免疫時,應在頸部兩側分別注射。避免把疫苗注入大腿或臀部肌肉,這會減少胴體的損害;不要用彎曲或鈍的針頭注射,會增加豬只注射時的疼痛和組織損傷,引發(fā)感染的機會增加。
后海穴位置在豬尾根與肛門中間凹陷的小窩部位,一般用于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lián)疫苗的接種。接種疫苗時,進針深度按照豬齡的大小為0.5~4.0 cm,3日齡仔豬0.5 cm,隨豬齡增大而加深,成豬4 cm,進針時保持與直腸平行或稍偏上。
一般使用比較短的針頭(9號或12號,1.2~2.5 cm)。正確的注射部位位于耳后凹陷處疏松皮下。以食指及拇指拉高皮膚,另一只手將注射器針頭呈一定角度插入,將注射物注入皮下。皮下注射通常較肌肉注射困難,皮下注射需要把豬保定好,要求精確。
注射前應調(diào)好注射器的松緊,以避免疫苗倒流造成數(shù)量不足;需要同時注射2種疫苗時,各疫苗應分開注射,不可混合在一起或在同一側注射;嚴禁使用粗短針頭和打飛針,如打了飛針或注射部位流血,一定要補一針疫苗。
不同時免疫兩種或多種弱毒苗,以免相互干擾。兩種弱毒疫苗免疫間隔應不少于1周;不能隨意增大或減少免疫劑量,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規(guī)定的劑量進行免疫。
注射前應先檢查豬只健康狀況,被注射豬只一定要健康。體質(zhì)瘦弱、有慢性病、體溫不正常、食欲不振的豬以及臨產(chǎn)母豬、剛閹割的和剛轉群的豬均不應注射,待體況恢復后再進行補注(暫緩注射的應經(jīng)負責人簽字確認)。
豬只產(chǎn)生抗體需要消耗蛋白質(zhì)、能量、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故應在注射疫苗前后幾天提高飼料營養(yǎng)水平,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等。在注射病毒性疫苗的前后3 d嚴禁使用抗病毒藥物,注射活菌苗前后7 d均不得飼喂含抗生素類成分的飼料和添加劑或任何抗菌類藥物;在使用口服法時,禁用熱食、酒糟、泔水、發(fā)酵飼料拌苗,且最好在喂食前服用,以使每頭豬都能吃到。
豬的過敏反應表現(xiàn)為尖叫、全身抽搐、嘔吐、呼吸加快、流涎、全身發(fā)紫等。若不及時搶救極易死亡,故應注意觀察,提前備好抗過敏藥物,以便及時搶救。急救時可用0.1%腎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確定好用藥量,并輔以人工呼吸。在注射疫苗后的1~3 d內(nèi),若有輕微反應(如減食等),屬正?,F(xiàn)象,不加處理即可自行恢復,如果體溫升高可注射氨基比林、維生素C即可。
注射后要將疫苗的名稱、規(guī)格、生產(chǎn)廠家、有效期、批號及接種人員姓名、接種日期、證明人和豬只棟號、欄號、耳號、免疫頭數(shù)、未接種豬情況等詳細登記在防疫表格上,以便查漏補缺,為抗體監(jiān)測提供依據(jù)。
綜上所述,防疫作為養(yǎng)豬生產(chǎn)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必須抓緊抓牢?;鶎臃酪呷藛T在實際生產(chǎn)中嚴格按照基層防疫作業(yè)指導規(guī)范操作,確保免疫效果,才能解決好免疫防治中的關鍵性問題,對提高畜禽疾病防治水平、生產(chǎn)質(zhì)量、養(yǎng)豬企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