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芳
(南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隨著醫(yī)療技術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髖部骨折后,大多需要手術治療。由于術中需監(jiān)測尿量、指導液體輸入等原因,麻醉前需常規(guī)留置尿管。為降低尿路感染的發(fā)生,醫(yī)護人員會在患者術后盡快拔除尿管。但部分患者在尿管拔除后出現疼痛不適、排尿困難等[1],還有部分患者出現尿潴留而重新導尿。老年女性機體免疫力低,尿道松弛,且大多合并高血壓等疾病,在經歷麻醉及手術創(chuàng)傷后早期,身體又往往比較虛弱,在早期拔除尿管后更易出現上述問題。因此,選擇合適的拔管時機和方法非常重要。但在目前的指南及護理常規(guī)中只對留置氣囊導尿管的步驟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范,但是對拔管時機及方法無具體描述。目前對于老年女性髖部骨折患者術后尿管拔除的時機及具體方法也尚沒有明確研究[2]。我科對35例老年女性髖部骨折術后患者采用了新的尿管拔除時機及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骨科的老年女性髖部骨折術后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人選標準:年齡≥65歲,認知功能正常,術后留置尿管。排除標準:年齡<65歲,認知功能障礙,危重患者,病理性骨折、多發(fā)骨折,合并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統(tǒng)疾病。選取2016年7月~12月老年女性髖部骨折術后患者37例作為對照組,年齡65~82歲,平均年齡72歲;選取2017年1月~6月老年女性髖部骨折術后患者35例作為觀察組,年齡65~89歲,平均年齡73.1歲。兩組均使用同一品牌的16F雙腔氣囊導尿管。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觀察組
在術后第一天上午,先夾閉尿管,待患者有尿意時,抽盡氣囊內液體,保留導尿管在尿道內,讓患者自行排尿,用尿液沖出尿管。如患者夾管后有尿意,但抽盡氣囊內液體后無法自行排尿,則重新將氣囊內注入生理鹽水,繼續(xù)進行夾管訓練。次日再次重復,直至患者能自行排尿,用尿液沖出尿管。如對夾管無尿意的患者,白天2~3 h放尿一次,夜間持續(xù)開放。待夾管有尿意后,同以上步驟,讓患者自行排尿沖出尿管。
1.2.2 對照組
在術后第一天上午,先夾閉尿管,待患者有尿意時,抽盡氣囊內液體,隨即拔除導尿管,等待患者自行排尿。
觀察記錄患者拔尿管后排尿疼痛及排尿成功率情況。有尿意不需要任何誘導方法就能自主排出,為自主排尿成功;有尿意時需經熱敷按摩、聽流水聲等方法能排出者為誘導排尿成功;經誘導無效,需再次導尿者為失敗。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尿管拔除后疼痛及排尿情況比較[n(%)]
2016年中國加速康復專家組建議外科手術患者如無特殊情況,應在術后1~2天拔除導尿管[3];成人髖部骨折指南建議術后盡早拔除導尿管[4],但未推薦具體的拔管時間。在快速康復的理念下,醫(yī)生會選擇在術后第一天盡快拔除導尿管,不超過24 h。早期拔除尿管能降低尿路感染的風險,但同時增加了短期內排尿困難的風險。在臨床工作中,由于患者全麻后排尿功能受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縮力恢復緩慢,特別是老年人各臟器功能低下,對排尿反應較慢,過早拔除尿管后排尿反射尚未完全恢復,易出現尿潴留[5],甚至需要再次導尿。老年女性尿道短而松弛,且雌激素水平下降,更易出現尿路感染。很多老年女性患者還合并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在經歷麻醉、手術創(chuàng)傷后的第一天,仍比較虛弱,對照組的方法是夾管后患者感膀胱充盈并有尿意時即拔除尿管,如此時患者力量不夠,就會出現膀胱過度擴張而長期處于充盈狀態(tài),導致膀胱壁彈性減退,壓力感受器遲鈍,膀胱收縮能力下降,以致排尿困難或使膀胱內殘存尿液增多,甚至出現尿潴留,需再次導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思想負擔,同時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因此在快速康復措施的落實過程中,護士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準確地評估患者的排尿力量,科學地掌握尿管的拔除時機,而不是一味機械地執(zhí)行醫(yī)囑。
由于將尿管氣囊內液體抽去后,氣囊表面易形成凹凸不平的皺褶。對照組的方法在拔管過程中,這些皺褶會與尿道黏膜產生摩擦,從而造成疼痛及尿道黏膜損傷[6]。改良的尿管拔除方法,因排尿使尿道松弛和擴張,可減少氣囊尿管與尿道黏膜的摩擦,從而減少尿道損傷及疼痛不適[7];氣囊導尿管隨著尿液排出而自然脫出,有效預防拔尿管后尿潴留的發(fā)生[8]。此外,當出現患者夾管后有尿意,但抽盡氣囊內液體后無法自行排尿,無法用尿液沖出尿管的情況時,則采用重新將氣囊內注入生理鹽水,繼續(xù)進行夾管訓練,次日再次重復,直至患者能自行排尿的方法,讓患者沒有思想顧慮,能積極地繼續(xù)配合尿管夾管訓練等,很快就達到了患者自行排尿成功的目標,有效避免了再次導尿。
老年女性髖部骨折術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方法,盡早地拔除導尿管,減輕了患者尿管拔除帶來的疼痛不適,同時避免了再次導尿,降低了尿路感染的風險,促進了患者康復。
[1] 申梅利,田 維.留置氣囊導尿管拔管方法的改良與體會[J].成都醫(yī)學院報,2012,7(032):394-395.
[2] 許 鑫,胡三蓮,周 玲.髖部骨折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后鎮(zhèn)痛期間尿管拔除時機的探討[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331-333.
[3] 中國加速康復外科專家組.中國加速康復外科圍手術期管理專家共識(2016)[J].中華外科雜志,2016,54(6):413-418.
[4] 張英澤.成人髖部骨折指南解讀[J].中華外科雜志,2015,53(1):57-62.
[5] 朱樂英,彭銀英.間歇導尿術治療脊髓損傷患者尿潴留的臨床觀察[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28:22.
[6] 李奕洪,羅翱翔.改良拔尿管法在骨科術后患者的應用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5(4):596-598.
[7] 范玉云,曾華志,劉洪濤.不同拔尿管方法在胸部術后男性患者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0):935-936
[8] 趙于源,中 靜.拔除留置導尿管的方法對拔管后排尿疼痛及尿潴留的影響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4):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