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芹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醫(yī)院呼吸科,江蘇 淮安 223300)
慢性阻塞性肺?。–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睡眠障礙發(fā)生率約34%~76%,急性加重期發(fā)生率更高,影響患者精力,加劇病情進展,對疾病的治療與預后帶來負面影響[1]。改善COPD患者睡眠質(zhì)量,除了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改善患者病情,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亦至關重要。我院2016年起嘗試對COPD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患者睡眠質(zhì)量得到明顯改善,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合并睡眠障礙的82例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觀察組男31例,女10例,平均年齡(63.7±14.8)歲,平均病程(14.9±7.3)年;對照組男29例,女12例,平均年齡(62.9±15.3)歲,平均病程(15.6±7.7)年?;颊呔?jīng)病史、影像學檢查及肺功能檢測明確診斷為COPD;排除合并肺性腦病、病情危重需呼吸機治療、精神異常、聽力或溝通障礙等不宜納入研究的患者。兩組患者性別、病情嚴重程度、教育與社會背景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如保持病房安靜、焦慮患者給予心理疏導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具體為:(1)入院后與患者進行深層次心理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睡眠的認知及自身認為導致失眠的原因與誘發(fā)因素等。對患者進行睡眠衛(wèi)生知識健康教育,使患者重視睡眠,主動、積極配合實施改善睡眠的護理措施。(2)依據(jù)患者病史、溝通結(jié)果等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評估,包括心理、生理、疾病等,客觀判斷患者失眠的可能原因、睡眠障礙程度等,制定針對性護理計劃。夜間睡眠時間與深度因個人生活習慣不同而差異較大,故判斷患者睡眠障礙嚴重程度時睡眠時間應緊密結(jié)合患者醒后精力、精神狀態(tài)等綜合判斷[2]。(3)將病情嚴重程度相似、睡眠習慣相似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病房保持安靜、整潔,溫度、濕度適宜,燈光柔和,最大程度控制治療設備噪音,為患者創(chuàng)造理想的睡眠環(huán)境。(4)心理護理:由于患者長期患病,常并發(fā)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情況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焦慮與孤獨感。(5)疾病護理:積極控制感染、氧療、協(xié)助患者排痰,減輕患者咳嗽、氣喘等癥狀,減輕疾病本身對睡眠的影響。(6)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如生活規(guī)律、睡前不進行興奮性活動、減少白天睡眠時間、有睡意后再上床睡覺、早晨按時起床、增加白天運動量等。(7)指導患者進行肌肉放松、肺功能康復鍛煉,如縮唇呼氣、呼吸機鍛煉等,放松患者心情,改善肺部通氣狀態(tài)。(8)失眠嚴重患者選用高效、對呼吸功能影響小、半衰期短的催眠藥物,如唑吡坦等,在使用過程中需觀察患者肝腎功能,盡可能縮短使用時間[3]。
比較兩組患者睡眠質(zhì)量與護理措施有效率的差異。睡眠質(zhì)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表評判,該表7個項目,每項目0~3分,最高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zhì)量越差;護理措施對睡眠的改善效果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分為治愈、好轉(zhuǎn)、有效、無效??傆行?治愈率+好轉(zhuǎn)率+有效率。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6.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睡眠質(zhì)量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睡眠質(zhì)量比較(±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觀察組 41 10.02±3.4 6.07±2.1 6.864 0.001對照組 41 10.09±3.7 9.42±2.9 2.682 0.076 t 2.147 5.254 P 0.094 0.016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n,%)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睡眠障礙與以下因素有關:(1)反復咳嗽、咳痰等癥狀影響患者夜間睡眠;(2)急性加重期患者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下降,白天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導致患者夜間肌張力下降明顯,影響肺通氣功能與換氣功能,加重機體缺氧,缺氧導致大腦皮層興奮,引起患者失眠、入睡困難;(3)COPD患者膽堿能系統(tǒng)異常,患者睡眠易進入非快速眼動1期,導致患者感覺多夢、易醒;(4)某些治療藥物副作用導致睡眠障礙,如糖皮質(zhì)激素等;(5)患者并發(fā)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導致睡眠障礙;(6)生理因素:隨著年齡的增加,睡眠結(jié)構(gòu)發(fā)生改變,淺睡眠時間增加而深睡眠時間減少[4]。睡眠障礙降低患者精力、體力與免疫功能,下調(diào)機體營養(yǎng)機能,影響治療效果,進一步惡化肺功能,對疾病的預后極為不利。臨床助睡眠藥物可能抑制呼吸中樞,加重缺氧與CO2潴留,加重呼吸衰竭,顯然不能單獨依賴催眠藥物治療COPD患者睡眠障礙。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改善COPD患者睡眠質(zhì)量成為臨床護理工作者研究的熱點課題[5-6]。
針對性睡眠護理干預是針對睡眠障礙患者失眠原因,通過實施一系列具有循證學依據(jù)的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改變患者對睡眠的認知,有效提升患者睡眠質(zhì)量。徐葉萍[2]對非器質(zhì)性失眠癥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催眠藥物使用等睡眠質(zhì)量指標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睡眠改善有效率達97.87%,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的76.60%(P<0.05)。張新枝[7],曹悌鴻[8],徐彩紅[9]等對腦卒中睡眠障礙患者、老年高血壓睡眠障礙患者及冠心病睡眠障礙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均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護理效果。本研究中,觀察組COPD睡眠障礙患者從改善其對睡眠的認知、創(chuàng)建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放松患者心情、改善患者癥狀等方面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后,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評分較常規(guī)護理組與干預前均明顯降低(P<0.05),改善睡眠有效率達95.12%,高于對照組的78.05%(P<0.05),結(jié)果提示針對性護理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睡眠障礙。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可有效提升COPD患者睡眠質(zhì)量,對保證治療效果、改善疾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1] 趙曉霞,郭義娟,秦玉玲.COPD急性加重期和穩(wěn)定期睡眠質(zhì)量及其與肺功能相關性探究[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17,35(5):457-460.
[2] 徐葉萍,鄒玉紅.針對性睡眠護理干預在非器質(zhì)性失眠癥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188-190.
[3] 王 斌,華 峰,崔恩海,等.唑吡坦對慢性阻塞性肺病伴睡眠障礙患者睡眠質(zhì)量的影響[J].浙江醫(yī)學,2011,33(4):583-584.
[4] 李玉紅,格日力.老年慢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質(zhì)量的相關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1):2952-2954.
[5] 吳 柳,武淑萍.肺康復鍛煉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蚣壏€(wěn)定期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1B):29-31.
[6] 程 怡,范 良,黃瓊蓮,等.呼吸功能鍛煉操配合耳穴埋豆對COPD失眠患者睡眠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24(12):2198-2200.
[7] 張新枝.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病人的針對性護理干預[J].護理研究,2017,31(17):2171-2173.
[8] 曹悌鴻,趙海燕,陳 樞.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對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睡眠質(zhì)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8):1063-1066.
[9] 徐彩紅.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在睡眠障礙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22):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