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生 68歲 一兒一女
作為一個有兒有女的人,在外人眼中我是幸福的。兒子大學畢業(yè)后留在了城里工作,娶妻生子;女兒雖然念書不多,但生活富裕,在農村住上了二層小樓??晌叶亲永镉卸嗌倏嗨?,只有自己知道。過年過節(jié)家里很冷清,兒女都說忙不回來,其實他們是在暗中較勁,不愿意看見彼此。
我知道,他們從小在這個家里的待遇不一樣,現在大了各自成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女兒出嫁時,我為了供兒子上大學,沒舍得花錢給女兒買嫁妝,隨隨便便就把女兒嫁了,女兒表面上沒說什么,但從她婚后很少回家這一點上,我能感受到女兒對我們的疏遠。
兒子從小學習就好,比他大兩歲的女兒學習也不差,當時家里條件有限,女兒初中畢業(yè)后就沒再往上念,我和老伴合計兒子是家里的頂梁柱,就一門心思地供兒子。記得女兒畢業(yè)回家那年,還和我們鬧過一場:“有錢就供著弟弟花,我也想上大學將來有出息,你們太偏心了?!笨捱^鬧過,我也沒把這段插曲當回事,很快就給女兒找了工作,平息了女兒的怒氣??赡軓哪莻€時候開始,女兒就對我們有意見了。
好不容易供兒子念完大學,家里又在張羅錢給兒子在城里買個房子。等兒子結婚時,我和老伴放下家里的活到城里幫忙,讓女兒和女婿看家。女兒曾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小聲嘀咕過:“好事都想著兒子,一有事情需要出力就想著使喚女兒?!?/p>
去年,我生病住院,沒忍心讓忙于工作的兒子到醫(yī)院照料,一看到兒子過來就攆,反過來卻要求女兒女婿陪伴左右。女兒的心里也不是滋味,還跟老伴說:“家里供弟弟這么多年,爸生病的時候卻不用伺候,那就應該拿些錢?!迸畠旱奶嶙h遭到了老伴的拒絕,心生不滿,陪伴時不免抱怨。原本關系微妙的姐弟倆,因為我這場病變得更加復雜。
在農村,其實哪家對待兒子和女兒都是有區(qū)別的,我和老伴一直不覺得區(qū)別對待兩個孩子有何不妥。直到這兩年孩子們漸漸遠離了我們這個家,我和老伴才意識到不應該只顧著兒子而忽略了女兒,畢竟都是自己的孩子。現在事已至此,我們真不知道該如何挽回這走散的親情。
專家說
遼寧省社會科學研究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思寧說,家庭關系屬于特殊的人際關系,所謂的人際關系是維護出來的關系。親情的走散是因為父母沒有將女兒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對待,現在不是傳統(tǒng)社會了,女兒已不會逆來順受,父母這個時候應當幡然悔悟,向女兒示好,在女兒需要自己的時候沖上去,而且要讓女兒感受到你們的變化,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你們改變,女兒就不會計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