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市上元小學 劉海燕
生活與實踐:小學英語生態(tài)課堂“兩翼”
江蘇南京市上元小學 劉海燕
用生態(tài)學的理念來經營的課堂教學我們通常稱之為生態(tài)課堂。在這種形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協(xié)作,整個教學過程充滿靈活性和多樣性,課堂隨之成為具有開放性、整體性和可持續(xù)性的良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本文針對英語課堂中不妥現(xiàn)狀,指出英語生態(tài)課堂要從關注學生生活入手,從實踐體驗起步,通過詞匯教學,句型教學和活動教學三個方面,引導學生真實體驗,以激活靈動的英語生態(tài)課堂。
生活 實踐 創(chuàng)編兒歌 實景演示 專職招聘
“英語生態(tài)課堂”是建立一個自由、和諧富有個性的英語學習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養(yǎng)成可持續(xù)的學習習慣,造就張揚的個性、開放的思想、創(chuàng)新的品質?,F(xiàn)代英語課堂教學正是追求這樣一種教學環(huán)境:尊重每個學生,關注每個學生在英語課堂中自然、和諧、自主地發(fā)展。然而,學生的生活世界是英語教育教學的根基,是促進學生個體多種品質生成的基地,因此,要建立英語生態(tài)課堂教學必然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重視學生的實踐體驗。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既有的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通過實踐體驗,獲得更豐富的未知知識。作為英語教師,要在學生實踐探索過程中,不斷激發(fā)其英語學習興趣,真正達到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有關職業(yè)的詞匯時,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對這些職業(yè)類單詞總是混淆。為此我沒有使用常規(guī)方法教新單詞,而是利用“創(chuàng)編兒歌”的方式進行教學。因為兒歌活潑生動,朗朗上口,學生容易記憶。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豐富的語言積累,所以課程開始時我做了一個示范:“Cook cook 是廚師,my father is a cook,he can cook nice food.”然后我引導學生想象家人是什么職業(yè),就按照模式去創(chuàng)編這個關于職業(yè)的兒歌。任務一布置,學生們的興趣高漲,個個躍躍欲試。一句句精彩的語句不斷涌現(xiàn):“Doctor doctor是醫(yī)生,my father is a doctor,he can help sick people.”“Farmer farmer是農民,my grandmother is a farmer,she can grow fresh vegetables.”“Writer writer是作家,my aunt is a writer,she can write many interesting stories.”……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得不亦樂乎,甚至還會爭論一番。例如,在討論doctor,dentist和nurse這三個單詞時,有學生說:“這三個單詞都可以用‘help sick people’這個句子”少數(shù)學生認為還是有區(qū)別的,dentist是牙醫(yī),小孩子們通常牙齒有毛病,所以可以說help children比較好,隨之有學生提出異議:“也有大人的牙齒不好的呀,所以可以說help people with bad teeth?!痹诖蠹覡幍貌豢砷_交的時候,我說:“這幾個句子都可以用,但是我希望大家要保護好我們的牙齒,盡量少去看dentist。”這時我發(fā)現(xiàn)靠墻的思瑞同學的眼睛正望著窗外,他好像對這節(jié)課很不在乎,他說:“我的媽媽不上班,就待在家里給我洗衣燒飯,接送我上學?!薄霸瓉硎沁@樣,那你的媽媽是一位家庭主婦。Your mother is a housewife!”我又補充:“瞧,你帶領大家學習了一個新的單詞,這個單詞書上可沒有哦!”接著,大家討論得出:“Housewife housewife是家庭主婦,my mother is a housewife,she can cook nice lunch for me.”后來我們又饒有趣味地學習了書本以外有關職業(yè)的單詞。
這一節(jié)課中,教師并沒有反復地教讀,更多的是師生間如朋友般地自由交流和互動。創(chuàng)編兒歌過程,不僅讓學生們靈活運用了書本上的知識,更讓學生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生活實踐與教學內容做到了巧妙結合。生態(tài)課堂中,教師應讓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來,使其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始終具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并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越貼近生活,學生就越容易接納新知識,而且學生越感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更多的是要關注到學生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而“實景演示”,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搭建一座橋梁,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來。
例如,在教學有關如何用英語問路的句子時,書上分兩大塊呈現(xiàn)給我們:第一大板塊是問如何坐公交車或地鐵去某個地方。這一板塊的內容比較簡單,只要讓學生學會說相關詞組就可以了,例如,get on at...station and get off at...station,walk to...street,you can see the...on your right/left.第二大板塊是問該如何步行去某個地方,教科書是通過平面圖形呈現(xiàn)給學生們的。作為小學生,他們的空間觀念不強,在這種抽象的圖形中學會識路非常困難。于是我就采用“實景演示”的方法,為學生模擬一個生活的空間,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知方位的變化。課前,我讓學生將教室的桌椅搬到操場上并且重新排列組合成現(xiàn)實中的場景:用課桌和椅子拼成“醫(yī)院”“學?!薄肮珗@”“動物園”“圖書館”等建筑物,桌面上用粉筆標明各個場景的名稱,中間走道自然就形成了縱橫交錯的“街道”,并標注Shangyuan Street,Jinbo Street等名字。幾分鐘的課前準備,收到了極佳的教學效果。我引導學生想象進入場景中,“If you want to read books,where do you want to go?”學生答道:“I want to go to a library.”隨機學習單詞“l(fā)ibrary”。教師再問“If you want to see a doctor,where do you want to go?”又隨機學習單詞“hospital”,然后帶領學生走進設置的場景中,“我們先來到的是——書店”,師生在一問一答中相機學習單詞“bookshop”,來到“火車站”旁,再學習“a train station”……學生學得趣味盎然、順理成章,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好幾個新單詞,接下來又通過“Ask and answer”形式學習了“學校、街道、紅燈綠燈”等單詞。
感知空間變化,如果僅僅直觀看圖感知,也許難以把握抽象空間概念,學生也難集中注意力,讓學生前后左右地走一走,轉一轉,學生身臨其境,自然而然就領略到了方位變化的訣竅,為下一步的句型學習掃除了障礙。接下去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分組跟著老師步入場景中走一走,邊走邊學習句型“Go along this street.turn left/turn right at the first/second/third...traffic lights.”在學習相關句型時,教師與學生全部站在“Shangyuan Primary School”旁,教師扮演一位問路人,與其中的一名口語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示范表演。
T:Excuse me,I’m ill,how can I get to Renming Hospital?
S:Go along this street,and then turn left at the second traffic lights.You can see Renming Hospital on your right.
T:Thank you very much.
S:That’s all right.
之后師生角色互換,即學生扮演問路人,教師扮演指路人,再次熟悉句型,接著學生分組活動,自由表演,練習對話。
本課所學的內容如果只依賴在課堂上空洞地講解,學生們很難理解和掌握。通過實景演示,把學生帶入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給學生提供了語言交際的實踐機會,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所學句型,提升了運用語言材料的能力。生態(tài)課堂就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生活的實際來設計真實的任務,用身邊事物讓學生表演,使學生感到英語來自于生活,生活中隨處可以說英語,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展開想象,促進其學習力生長。
長期以來,我們的英語課堂受教學質量的限制,過度追求分數(shù),注重的是步調一致。每個學生無疑是學習機器,機械、反復地背誦默寫,儼然已違背了我們的教學初衷。英語教學應該要回歸真實的自然狀態(tài),充分尊重和彰顯學生的個性。生態(tài)課堂的實施,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關注每個學生的生活差異及其形成的個性特點,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學習與成長。
譯林版英語教材每個單元中都有綜合版塊:Song Time,Culture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等,這幾部分內容通常趣味性和綜合運用性都很強。在教學時,我通常采取的是“專職招聘”這種學生喜歡的形式,讓學生們自己做老師,帶領大家學習。這樣,不僅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了展示的舞臺,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為了更好地教學Song Time,我在班級里發(fā)布了一則招聘啟事:英語課堂上需要一名英文歌曲小老師,如果你有動聽的歌喉,喜歡唱歌,就請做好準備,為我們獻上一曲吧!歡迎參加周五舉辦的“英文歌曲小老師”專職招聘會!啟事一發(fā)布,學生們踴躍報名。班上有一位英語學困生,對英語甚是厭倦??伤幸桓焙蒙ぷ?,歌唱得好聽,于是我鼓勵他參加招聘。經過老師和同學們的投票,最后大家一致同意聘請他為“專職英文歌曲小老師”,每次由他來教同學們學習Song Time版塊,教唱英語歌曲。大家都喜歡聽他唱歌,學唱歌時自然都很投入了,而他英雄有了用武之處,積極性大增,上課積極了,也樂于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成績也有了很大進步。
總之,在英語生態(tài)課堂教學中,我們既要關注學生生活,又要關注學生實踐體驗,要讓生活與實踐成為英語生態(tài)課堂的“兩翼”,讓課堂真正成為促進學生主體發(fā)展的生態(tài)樂園。
[1]潘斌.論教育回歸生活世界[J].高等教育研究,2006(05).
[2]劉娜娜.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價值訴求——兼論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對當前教育的啟迪[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8).
[3]李森.論課堂的生態(tài)本質、特征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10).
(此文章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基于校本化生態(tài)課堂學生學習策略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