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
(魯東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山東 煙臺 264025)
?
管窺李白與李賀詩歌異同
李 超
(魯東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山東 煙臺 264025)
李白與李賀雖都詩抒真情,但在情感、意境、意象上又各具特色。本文通過比較二人的優(yōu)秀詩篇,找尋他們詩歌的具體異同點,以便更準確地把握太白與長吉的詩風。
李白;李賀;情真;意境;意象
李白和李賀二人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而且李白、李賀的佳作都具有賦予詩歌真情實感的共性。但他們在詩歌中寄托的情感卻有諸多不同。不僅如此,他們詩歌的意境和選用的意象也有很大差異。探究他們詩歌的共性和不同之處,對我們了解二位詩人的詩歌不無益處。李白雖仕途多舛,但詩中先功成后身退的積極浪漫主義情懷一直是主流。李白詩中多寄情于日、月、江、山等壯美景物,更為重要的是李白詩歌多樂觀向上的境界。李賀雖有一些映襯當時社會現(xiàn)實面貌的詩歌,可李賀詩中更多的是對自身苦悶情緒的抒發(fā),對景物的觀察較為細膩。另外,李賀詩歌意境較為消極抑郁,所選意象也多是墳地、鬼怪等幽冥氣頗濃的事物。分析比較李白和李賀二人詩歌的異同,對更好地感悟太白與長吉的優(yōu)秀詩篇十分有益。
李白與李賀的詩歌無論內(nèi)容、情感、藝術技巧如何變幻都極富真情。李白的《戰(zhàn)城南》與李賀的《老夫采玉歌》都是關心國計民生的詩歌。李白的《戰(zhàn)城南》旨在勸誡皇帝不妄動干戈,要以王道化育四方臣民,而不是以殘忍的征伐統(tǒng)治天下。“去年戰(zhàn),桑干源,今年戰(zhàn),蔥河道”說明唐玄宗連年妄起刀兵;“萬里長征戰(zhàn),三軍盡衰老”則說明天下蒼生備受征戰(zhàn)的煎熬;“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則以古言今,言明兵事連年只能導致無數(shù)白骨葬于黃沙的悲慘下場;“野戰(zhàn)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直接描寫了戰(zhàn)爭的殘酷場面,闡釋了只有天下太平,黎民才可安居樂業(yè)。李白這首敘事詩帶有很強的抒情色彩,將作者對時局的關切之情用詩語表達出來。李賀的《老夫采玉歌》是詩人關懷百姓真實疾苦的代表作?!白磷鞑綋u徒好色”表現(xiàn)了帝王驕奢淫逸的生活;“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證明采玉者隨時都可能喪命。前言和后文一對比便可知長吉對帝王驕奢生活的不滿以及對勞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李白是位積極樂觀的詩人。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借天姥山美景抒發(fā)自己不攀附權貴的高潔風骨?!鞍材艽菝颊垩聶噘F,使我不得開心顏”,只一句便將其高古品格充分顯露,即便是抒發(fā)因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遭鄙俗之人百般排擠的悲情,我們?nèi)阅芨惺艿嚼畎住扒曳虐茁骨嘌麻g,須行即騎訪名山”的樂觀浪漫情懷。這和太白進則建功立業(yè)、隱就寄情山水的理想不無關系。李賀的夢游詩《夢天》卻另有一番情思。長吉的《夢天》重在通過寫自己夢入仙境的虛幻體驗,寄托內(nèi)心對時光飛逝、好景不常在的苦悶思緒。前四句巧用比喻和象征等藝術手法,極力描寫月宮佳境。后四句是本篇重點,李賀夢中由仙界俯瞰人間,這一恒一暫的時間觀念形成鮮明比照,作者因此頗有惋惜之情。李長吉在《夢天》中所說的終究只是夢境,夢幻與現(xiàn)實間永遠橫著一道無法彌合的溝塹,詩中因而寄托了鬼才李賀的諸多悲情。李白多曠達、李賀多哀思的不同情感在這兩首詩的分析比較中得以顯現(xiàn)。李白多關心社會現(xiàn)實情況,一心想造福天下,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李賀則更多地關切自己的苦悶情緒,而且這種苦悶之情多為對生命短暫的嘆息,這與李賀自幼體虛多病有緊密關聯(lián)。
李白和李賀各有一首《將進酒》,這兩首名作雖題目相同,可情感各異,值得一比。李白的《將進酒》雖寫愁情但不消沉。喻守真先生坦言:“李白在絕對的消極之中,卻又含有積極的深意?!盵1]太白先生的狂放不羈和淡泊名利等情懷在這首詩里都留有痕跡?!疤焐也谋赜杏谩闭蔑@了作者挫而不折的心態(tài)。“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李白的大氣豪放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末尾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折射出李白視金錢如糞土的高尚情操。沒有海納百川胸懷的詩人斷然寫不出這些滿是豪情的句子。這首《將進酒》說明李白的豪情和曠達并不似春時柳絮那樣不堪風雨。李白雖正在及時行樂,他心中的飛鵬鴻志卻從未消減半分。李長吉在《將進酒》中所展現(xiàn)的完全是另一種感情。李賀這首詩源于他長期的王孫夢,詩中所繪正是一種幻境,“羅幃繡幕圍香風”是詩中極具暗示性的一筆,表現(xiàn)了李賀十分敏銳的覺察力。最后“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是作者從虛幻的宴請之樂中醒來后對生命短暫的悲嘆。李賀即便寫佳宴之境也會悲從中來,這其實是長吉最為真實的心聲。李白雖愁但不悲,李賀樂中仍寫哀,這正是兩位詩人佳作中最為迥異的情感。
李白“崇尚自然清新的詩歌理論”[2],筆下多呈現(xiàn)出積極明朗的境界。李賀正好反其道而行,詩中多為陰冷、幽暗的境界,常涉鬼神。這種見解并非我臆造,而是通過對李白和李賀的諸多詩歌分析比較后得出的觀點。陳允吉教授也有“李賀作詩追求離絕筆墨眭徑,好造爽肌戛魄之境,酷嗜酸心刺骨之字,肆力藻飾必致殫精竭慮”[3]2的類似看法。
李白的《靜夜思》和李賀的《客游》雖都寫思鄉(xiāng)的愁情,但在意境上確實有諸多不同點。《靜夜思》中李白把皎潔的月光比成地上的白霜,這看似尋常的一比卻與詩人對景物敏銳的觀察不無關系。明月歷來被視為寄托思鄉(xiāng)情結的不二選擇,李白把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賦予月亮是很正常的事情。這首詩的精妙之處在于李白用平常話語卻能將濃濃情愁抒發(fā)得恰到好處,這與作者思鄉(xiāng)心切密不可分。我們從李白這首詩中感悟到的是他對故里的思念之情,但從字里行間并讀不出過多悲情。愁而不悲正是李白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的顯現(xiàn)。李賀《客游》詩中卻是悲愁交加,多抑郁情思?!犊陀巍烽_篇便是“悲滿千里心”,只這一句就給整首詩打下了悲情基調(diào)。二句中以“南山石”代指故鄉(xiāng),“日暖”二字將李賀心中家的暖意和對家的思念表露無遺?!奥酶鑼覐椾e”雖只五個字卻將詩人旅居異地的不如意盡數(shù)道出。李賀煉字煉句功力之深由此可知?!皻w問時裂帛”真切表現(xiàn)了李賀對現(xiàn)狀的無可奈何。李賀常常深陷困境不能自救,這正是他詩歌意境消沉的原因之一。
李白寫愁情時尚可掌控自己的情緒,使詩歌不至于悲,在他借景物抒發(fā)喜悅之情的詩歌中,境界就應更樂觀積極了。李賀的詩就算是寄托較好心情時,也免不了有幽冷的意境存在。李白在流放途中被赦免,因而心情大好,即興寫了首《早發(fā)白帝城》。詩中以極言行舟之快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李賀詩歌的境界向來幽冷,即便是在他的《南山田中行》這樣較為明麗的詩篇中,依舊摻雜著幽冷筆調(diào),把詩歌的境界推到了幽暗陰冷之處。最后兩句“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妙用比喻使全篇蒙上了一層陰森森的鬼氣。難怪李賀有“詩鬼”之稱,他詩中常帶陰冷氣息也不失為如此稱呼他的一個原因。
李白的《月下獨酌》和李賀的《秋來》都借無情外物以抒己懷,區(qū)別重在意境?!对孪陋氉谩分欣畎讓ψ约旱臅邕_胸襟剖析得很是到位。獨酌是靜景卻移情于物,盡顯動態(tài)美。太白還從花寫到春,從酌酒聯(lián)想到歌舞,使自己的獨酌格外熱鬧,以上種種看似不經(jīng)意間無中生有,卻巧妙打破動與靜固有界限?!百R詩集中多有因秋感興的詩句,作為古典詩歌憂愁意象的秋,在長吉創(chuàng)作中得到進一步的強化?!盵3]207李長吉的《秋來》紀實性強,李賀當時正久病纏身,瑟瑟秋風無情地吹動著李賀憔悴的身心?!扒飰灩沓U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使詩境幽冥難測,更易觸動讀者對生命終極關懷的思索,使品詩人和作者產(chǎn)生心靈撞擊。從以上兩首詩的分析比較中,我們可看出李白是頗具樂觀精神的詩人。與此相反,李賀詩中卻表現(xiàn)出低沉消極的情緒。
李白詩歌呈現(xiàn)出的境界多是對社會現(xiàn)實中某些因素的升華。李賀則時常沉迷于脫離實際的夢境。李白的《關山月》和李賀的《貴公子夜闌曲》正好在這方面形成較為鮮明的對比。李白的《關山月》意在告誡好戰(zhàn)者自古征戰(zhàn)無人還,要化干戈為玉帛,不該窮兵黷武,禍害生靈。這正是詩中“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所要表達的情意?!笆屯吷?,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旨在說明只要戰(zhàn)爭一起,無數(shù)佳人便不得不獨守閨中,更為難熬的是,佳人對情郎日夜不斷的牽掛。這首詩中作者大有奉勸朝廷收強兵、行仁政之意。李賀的《貴公子夜闌曲》與李白詩中的現(xiàn)實情懷截然不同,多寫不切實際的好夢。李賀抓住了夜宴罷了的最后一個鏡頭,將自己想象成一位貴族公子,“曲沼芙蓉波,腰圍白玉冷”寫出略帶醉意的貴公子正借酒性欣賞著周邊一切美好的事物。李賀向來有天家帝胄的自我陶醉之感,他認為,自己無論身在廟堂還是活在民間都應有貴族子弟那樣奢華的享受。長吉雖是唐朝李姓皇族的遠親,可現(xiàn)實中并未因此得到任何實惠,李賀的這種情懷越深便越難自拔。
李白詩歌中的意象多是日、月、山、河、飛鵬、蛟龍等宏偉壯觀的事物。李賀詩中多以天神、魂魄、墳墓等幽冷的事物為意象。李白的《蜀道難》和李賀的《湘妃》在這方面對比鮮明,值得一窺。
《蜀道難》歷來被認為是李白詩歌中的佳作。這首詩借寫蜀道難行,表達了李白對蜀中山水的情有獨鐘。詩中所寫盡是壯美的川蜀風光。李白本就生長在蜀地,他喜好歌詠巴蜀風物是十分正常的事,這樣的詩篇寫來也異常順手。開篇寫了蜀地本無道和蜀道的源來?!盃杹硭娜f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痹娙饲捎每鋸埵址▽⑹竦叵騺砥D險萬分的特點形象精煉地表現(xiàn)出來,令人信服?!包S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兵B獸要過蜀地都非易事,這兩句以擬人手法,借禽獸的舉動把屬地的險峻頗為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李白由此發(fā)出“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的感慨。整首《蜀道難》中文句參差錯落。李白的詩歌并不受音韻平仄的嚴格限制,各種句式如同信手拈來一般運用自如。整首詩聲調(diào)格外鏗鏘,氣勢非凡。李白選擇雄壯的蜀道為意象,讓讀者真切感受到浪漫的詩風。李賀的《湘妃》是借神靈抒懷的佳作。長吉在這首詩中借湘妃這一神女形象抒發(fā)了自己感傷的人生思緒。“筠竹千年老不死,長伴秦娥蓋湘水”交代了傳說中斑竹與湘江的由來。結尾“幽愁秋氣上青楓,涼夜波間吟古龍”提升了本文的陰幽之氣,這是鬼才李長吉慣用的藝術手法。李長吉詩中借鬼神抒發(fā)自己對坎坷、凄涼命運的不滿。
李白與李賀詩歌在創(chuàng)作上為何會有這樣的區(qū)別呢? 我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首先,李白與李賀生活的具體年代不同。李白是盛唐著名詩人。國家的太平和強盛自然使李白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山川、河流、飛鵬等宏偉事物上。李賀是中唐時期的杰出詩人。國家當時雖未徹底敗亡,但李唐王朝危機四伏,早已失去了開元盛世時的輝煌景象。李賀希望找回盛唐時代詩人的感覺,自然要寄情思于鬼神了。其次,李白與李賀的人生經(jīng)歷不同。王運熙教授談李白人生經(jīng)歷時指出:“詩人的一生是積極奮發(fā)的一生,同時又是坎坷潦倒的一生?!盵4]雖然如此,李白與李賀相比,仕途仍略顯順利。盡管時間不長,但李白畢竟被玄宗真正任用過一段時間。李賀卻連李白這樣短暫的稍加得意之時也沒有經(jīng)歷過。再次,太白和長吉性情各異。李白天性就較為開朗樂觀,李賀或是因為自幼體弱多病,性格中總有孤僻消沉的一面。李賀和李白詩歌意象不同不足為奇。實際上,這三點原因也可視為李白與李賀詩歌在抒發(fā)具體情感和詩歌意境上存在較大差異的重要因素。
[1] 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M].北京:中華書局,2005:141.
[2] 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13.
[3] 陳允吉和吳海勇.李賀詩選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 王運熙.李白精講[M].北京: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1.
(編輯:劉彩霞)
Comparing Li Bai with Li He in the Aspect of Poetry
LI Chao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 China)
Although Li Bai and Li He express their true emotions by poetries, they have different styles in the aspects of emotion,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image. I would like to find out these details from their excellent poetries. It is beneficial for us to study their poetries.
Li Bai; Li He; true emotion; artistic conception; image
2017-03-23
李 超(1989—),男,山東招遠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史.
I207.227
A
2095-8978(2017)02-0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