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蕓
(貴溪市第一小學,江西鷹潭 335400)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和措施
江蕓
(貴溪市第一小學,江西鷹潭 335400)
小學語文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基礎性學科,小學語文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本身就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在語文教學中積極滲透德育教育,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
新課標;小學語文;德育工作;幾點思考
結合目前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理念的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從而使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活、學習態(tài)度,實現(xiàn)健康全面綜合發(fā)展。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文化學科,小學語文是小學教學過程中的基礎性學科。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德育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德育教育,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更好地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
小學語文對于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課程中不僅有眾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還有極大的文化價值。學生通過對小學語文課程學習,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還能夠發(fā)展自身的智力。小學語文學科和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就是為了不斷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逐步建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德育教育的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斷滲透德育教育,是真正將德育教育回歸到實際的重要措施,這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責任、勤勉等品質,而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德育教育,能夠不斷激發(fā)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究精神,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真正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從小學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來看,這些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體現(xiàn),并且其展現(xiàn)的內(nèi)容更為直觀化、具體化,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有效地豐富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和手段。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基本上學生的學習技能、三觀意識和道德品質等都是在這一階段形成的,不言而喻,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小學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學科,教師將小學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進行有效的融合,能夠促進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更好地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目標,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樂觀向上的性格。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中基本上都是強調愛國、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文明禮貌等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些都是屬于共性中存在個性,對于這些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加辯證地看待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建立正確的三觀意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德育教育的目標,能夠更好地強化語文教學內(nèi)容,提升當代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目標,促進德育工作更好的開展。
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首先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掌握教材中的知識,并充分挖掘教材中與德育知識相關的內(nèi)容,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將語文教學知識和德育知識進行有效的融合。小學語文課程所載負的內(nèi)容是十分豐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蘊含了真善美的因素,小學語文素質就是做人的素質,學語文和學做人這二者本就是統(tǒng)一的,因此學生在掌握語文課本知識的同時,就提升了思想境界。比如在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過程中,文章不僅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一些新的生字和詞語,了解到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還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文章所描寫的感人故事,真正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提升、完善學生的認知,豐富學生的情感。同時教師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帶領學生了解到更好和臺灣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海峽兩岸人民之間的血脈親情,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真正促進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注重選取科學的德育方式,要認識到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xiàn)的,而是需要教師長期不懈的堅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進行滲透。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比如在學習《黃繼光》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列舉從古至今自己最敬佩的英雄人物,并用自己的語言來介紹他們的英雄事跡。那么在歸納之后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英雄人物都有著將生死置之度外,為祖國、為人民做貢獻的精神品質,而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黃繼光的背景。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課文中一些修辭手法的表達,還能夠學習到英雄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受到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的教育。學生能夠通過對語文課程的學習,了解到時代在變,時代的使命也在不斷改變,但是年輕人的品質卻從來沒有改變。一百多年前我們的使命是救亡圖存,是挽救民族之魂,年輕的生命在槍林彈雨中倒下,然后用年輕的身軀緩緩托起一個幾乎就要沉到海底的民族?,F(xiàn)如今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就要帶領學生領悟課本當中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不斷提升當代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在目前新課改的大背景下,眾多教學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但是要想真正提升德育教育的作用,就要保證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適度性。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證學生不僅能夠在課堂學習中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提升語文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確保德育教育能夠順利地進行,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比如在學習《梅花魂》這一課時,以小學生的思維和認知來說,可能很多學生就像文章中的“我”一樣,無法理解到文章中祖父對于祖國的眷念之情。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要避免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強行灌輸愛國主義思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結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選取適當?shù)慕虒W方式,保證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趣味性。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保證學生能夠通過對語文作品的學習,真正受到他人的精神感染,不斷陶冶學生的情操,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德育教育,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本身就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在語文教學中積極滲透德育教育,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高述佳.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實踐途徑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69-71.
[2]趙建成,石云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124-135.
[3]楊聰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05):86-87.
[4]孫紅霞,徐宏彥.淺談如何發(fā)揮小學語文教材的德育作用[J].中華少年,2015,(29):9-10.
[5]李曉紅.淺談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方法與實踐途徑[J].課外語文,2014,(10):221.
[6]龍菁.淺析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現(xiàn)[J].成功教育,2013,(08):274.
江 蕓(1979—),女,江西貴溪人,貴溪市第一小學,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