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蕓
尋找年味
◎張嘉蕓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每逢過年,媽媽總念著這句詩,念著她小時候盼望過年的心情,也念著她小時候過年穿新衣、放鞭炮、貼春聯(lián)、吃餃子、給老人磕頭拜年、討壓歲錢、逛廟會等往事。于是,我好奇地說:“媽媽,給我講講過年的味道吧!”媽媽笑嘻嘻地說:“還是你自己去找吧,準能找到呢!”于是,我興沖沖地出了門,走街串巷地尋找年味。
安靜的綺園景區(qū)內(nèi)傳來一陣陣“咚咚”聲。一路追尋著年味的我被這聲音吸引了。在綺園內(nèi)的水榭旁,正上演著精彩的一幕——石臼打年糕。
“咚咚咚——”這是大木槌敲擊石臼的聲音,像打雷一樣震耳欲聾。我好奇地四下張望,沒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一位奶奶告訴我:“這就是打年糕,打前需要先把糯米粉放到鍋里蒸,大概蒸一個小時,然后就可以起鍋打了。”我聽得云里霧里的。
正當我疑惑不解時,旁邊的師傅大喊一聲:“好了,起鍋了!”我趕緊鉆過去看,只見兩位師傅一起緊緊地握住紗布的四個角,像剛從海里打了一網(wǎng)的大魚一樣,他倆穩(wěn)穩(wěn)地、小心翼翼地向石臼奔去,“啪”一聲,那大糯米團子翻了個身,滾進了石臼。
緊接著,兩位師傅舉起十多斤重的大木槌,你一下我一下地使勁向石臼里的糯米團子砸去。這糯米團子一會兒像一只小猴子,上躥下跳的;一會兒又像一只大烏龜,趴在石臼底一動不動。打得差不多了,一位師傅用手蘸了涼水,猛地將糯米團子翻了過來,繼續(xù)開打。這樣一打一翻,一翻一打,糯米團子變得越來越有彈性。這時,兩位師傅已經(jīng)滿頭是汗,觀看的群眾加油助陣,吶喊聲此起彼伏,整個綺園熱火朝天,好一番熱鬧的景象。
十幾分鐘過去了,糯米團子已經(jīng)被放在案板上,兩位師傅用一塊浸了點兒水的白布蓋在上面,用力地壓,就這樣,一個超級大年糕就出來了!師傅又用刀把它切成一塊塊蛋糕大小的模樣,還把邊角上的小年糕頭蘸上桂花和白糖,分給我們品嘗。那一股甜甜的味道,頓時打開了我的味蕾,真好吃?。?/p>
師傅說:“打年糕的習俗在海鹽地區(qū)由來已久,每到農(nóng)歷年底,農(nóng)村都有打年糕、吃年糕的習俗,而且年糕還是新年走親串戶的傳統(tǒng)禮品。因而‘年糕’便成了民間祝福親朋好友年年登高的好口彩?!甭犃怂脑?,我懂得了這首詩的含義:“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p>
“一年四季行好運,八方財寶進家門?!狈藕俸螅颐刻於荚诩揖毩曔@幾個毛筆字,為了趕在大年三十前完成春聯(lián)。爺爺說:“我們家的年味就在你的春聯(lián)里!”為了讀懂爺爺這句話,我查了很多資料。
為什么春節(jié)要貼春聯(lián)呢?哦,貼春聯(lián)是春節(jié)的主要習俗之一。它可以給節(jié)日增添喜慶氣氛,是人們十分喜愛的春節(jié)活動之一,也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文學色彩的春節(jié)習俗。
這寫春聯(lián)還有講究呢!我買了一對對聯(lián)紙,那紙頭是喜慶的大紅色,每個字的位置處都有一條騰飛的龍,龍的周圍有很多金粉,一閃一閃,像靈動的小精靈似的在跳躍。我拿起毛筆,蘸了蘸墨水,揮動手,開始寫春聯(lián),一撇一捺,模仿著字帖上的范字。
春聯(lián)寫好了,就該貼了。不過先別慌,貼春聯(lián)也有講究:
1.豎著寫,豎著讀,豎著貼。貼的時候自右而左,先上聯(lián),后下聯(lián)。
2.上聯(lián)貼于右手一邊,即門之左邊;下聯(lián)貼于左手一邊,即門之右邊。
3.上聯(lián)與下聯(lián),不可貼反。
我按照這個貼春聯(lián)小貼士將春聯(lián)貼好,趕緊讀了讀:“一年四季行好運,八方財寶進家門?!蓖瑫r,我還附了橫批——“吉星高照”,祝福我們?nèi)以谛碌囊荒昀锛t紅火火,喜氣洋洋,健健康康,吉祥如意。
我繼續(xù)探尋著,原來滿大街都有這紅紅火火的春聯(lián)呢!超市里,最大的柜臺就是賣春聯(lián)的;商鋪、房屋門旁早就貼好了春聯(lián);在綺園街上,書法家正為群眾寫春聯(lián)、送春聯(lián)呢!這濃濃的年味就在這一副副朗朗上口的春聯(lián)中啊!
穿梭在大街小巷,不知不覺,我來到了張樂平紀念館,這里也熱鬧非凡。咦,有人在剪窗花呀!
走近一看,徐海霞阿姨正在教小朋友剪窗花哩!她說:“剪窗花、貼窗花是中國人過年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習俗之一。每逢年關(guān),桌上攤著紅紙,手中的剪刀發(fā)出輕輕的‘咔嚓’聲,紙屑紛紛飄落,于是,靈動的窗花便展現(xiàn)在你眼前。紅紅的窗花,預示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吉星高照,恭喜發(fā)財?!?/p>
徐海霞阿姨開始示范剪窗花了。首先,她將一張紅紙對折;其次,她在對折的紙上畫好一條小魚;最后,她拿起剪刀沿著畫好的圖案剪了起來。不一會兒,兩條小魚便躍在紅紙上。為了讓小魚更顯生機,她又剪了兩三刀,魚鱗便出來了,輕輕打開窗花,小魚瞬間有了立體感,它們仿佛在紅池中游來游去。徐海霞阿姨介紹:“我手上這個窗花名字是‘年年有余(魚)’,表達了我們對生活的美好希望?!蔽乙矊W著剪起窗花來,拿一張紅紙對折,畫一只可愛的小雞,然后再用剪刀剪幾下,我這馬大哈不是剪歪了,就是將紙剪斷了,剪出來的小雞不是少了雞冠就是缺了腿。試了三次,我終于成功了,可愛的小雞剪紙作品出爐了!
接下來,我們紛紛開動腦筋,剪了很多很多有創(chuàng)意的窗花:“天女散花”“雙龍戲珠”“孔雀開屏”等,都表達了我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希望。我們將自己的作品帶回家,貼在窗戶上,在陽光的照耀下,火紅的剪紙熠熠生輝,年味越來越濃了。
邁著輕快的步伐,我漫步在海鹽街頭,看到家家戶戶都剪了新窗花,貼了新春聯(lián),大人小孩穿了新衣裳,處處洋溢著煥然一新的新年氣象。
◆浙江嘉興市海鹽縣向陽小學
指導老師:王興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