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璇
第一次見到車路時大約是早晨的辦公室,他剛入職,搬著一堆零七八碎的玩具擺設,坐在我的對面。
他講話聲音軟糯節(jié)奏緩慢,總是微笑著看著你,在講到重點時會習慣性的停頓下來,觀察你的反應。不熟悉的人聽到這里會充滿期待,回應他繼續(xù)講下去,熟悉他如我這般的朋友,會不耐煩的催促他趕緊講完。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一邊傾倒著自己的見解,一邊會仔細的觀察著聽眾,敏感、細微、又有些羞澀。
但很快我便發(fā)現(xiàn),他是和我一樣邋遢的人,我倆的辦公桌總會亂成一鍋粥然后分不清界限,他的書、草稿紙、唱片、玩具,我的零食、筆記、香薰蠟燭、干花、相框,最終形成整個辦公室最壯觀的混亂帶,無從下手,也無望被收拾整齊。
于是我們在這種臟亂的舒適感中開始了長達五年的友誼,從同事到搭檔,從合伙人到好友,見證彼此人生巨變的五年,一起經(jīng)歷過也許一個人不會有勇氣走上的道路。
對很多人而言,他就是一柄其貌不揚的萬花筒、一個萬事通、一本行走的剁手指南、一個邏輯嚴密三觀清奇的旁觀者。
而對我而言,他是一輛冒著七彩煙霧的小火車,在某個人生的岔路口彼此遇見,并肩一程,他帶我看到那些從未注意過的世間角落,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驚奇風景,帶我走過那些不曾到過的怪異隧道,那些心驚膽戰(zhàn)的跨山大橋。
而他的文章帶給我的驚喜,徹底顛覆了他的職業(yè)角色,自帶一片夢幻的煙霧,構建出略帶詭異又迷離的世界。
作為一名寫作者,最難找到和保持的恐怕就是個人風格,那種透露在字里行間的個人氣質,是一個人的學識、修養(yǎng)、世界觀、經(jīng)歷的點滴呈現(xiàn)。
車路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樣,無法被準確的總結歸納,也難以用簡單的文字形容。
無論是什么篇幅和題材,他的作品最吸引我的是奇趣的場景感和回味無窮的故事性,那些很難被人準確捕捉的細小感受,超出腦洞的世界設定,隱藏在文字中的情感洞察和哲理內核,都是讓人一再閱讀的原因。
我最愛的是他目前正在完成中的短篇故事集,每一個故事都由一件物品出發(fā),寫一個好用的物件,呈現(xiàn)的卻是一個個有趣的如同小寓言一樣的故事,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都讓人喜歡,一邊讀便會一邊贊嘆,為什么我寫不出來這樣的故事,為什么我想不到這樣的立意。
每個讓人喜歡的作者,他的生活背景都會映射在作品中,車路的學業(yè)背景就是那種夢幻想象+冷靜思考的結合,很難想象一個美術生除了本身的視覺傳達專業(yè),還會去讀法學,也很難想象一個藝術指導寫的廣告文案會比文案更好,更難想象的是,他的閱讀興趣如此的廣泛,科普類、社科類、人文類,幾乎沒有他不看的書。這些豐富的素材讓他構建了文字中世界觀,也給他足夠的靈感,似乎他的美術功底也在此發(fā)揮出作用:以文字為色彩,調配出迷幻絢爛的文章。
曾經(jīng)讀蔡康永的《那些男孩教會我的事》,腦海里總是顯現(xiàn)出這樣一幅景象:純白空曠的空間里,一個人坐在椅子上,他像是宇宙中固定的某個點,屋外時光流轉,四季更替,不斷的有人進來陪伴,一起看書,讀詩,煮飯,進餐,做各種各樣人間俗事。除了他自己,那些流水般的人經(jīng)過他,時間過去,他在成長,縱然是從未移動,卻添了韻味和滄桑。
每個人都會有幾個人生中重要的伙伴和老師,一起成長,一起探索,或者由他為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而認識車路,大概也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
很慶幸,能和這列勤奮的七彩煙霧小火車并肩行駛這么久,也期待有更多人能看見他、好奇他,領略到他文字中遠離現(xiàn)實的失重夢幻。
責任編輯◎韓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