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佳麗
【摘要】 中國是擁有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而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出色的一抹色彩的文言文見證著整個中華文明脈絡的演變與發(fā)展。學習文言文既是傳承優(yōu)秀中華文明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人文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隨著素質(zhì)的教育的進一步開展以及高考要求的進一步明確,有關文言文教學的問題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文言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1-123-01
0
在文化傳承方面,文言文是中國古代古典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是了解中國古典文化的重要媒介。對本課題進行研究,能夠提高學生對古典文化的傳承意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一、研究方法
文言文作為考察學生人文素養(yǎng)知識的重要內(nèi)容,在江蘇語文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高考語文總分是150分,其中有關文言文的考察內(nèi)容大約占到18分到24分;考察形式包括文言文閱讀、古詩詞鑒賞、古文名句名篇默寫,在此三種常規(guī)形式之外,還會有古文對仗選擇、用語是否得體的考察等多種形式,要求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古文素養(yǎng)。由此可以看出,在語文高考中,首先在分值上文言文就占有相當?shù)谋戎亍?/p>
在考試難度上,文言文閱讀難度最大,其中包括:古文中單個字詞的釋義,有時會涉及到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的翻譯;全篇文章的內(nèi)容概括與掌握;文章主旨的提取。其次是古詩詞鑒賞,包括:詩人的寫作風格理解、寫作手法運用、詩人的情感抒發(fā)、詩詞的主旨大意以及個別詩句的分析鑒賞等。最簡單的層次考察是古文名句名篇默寫,包括課內(nèi)古文與課外古文,相比較而言,課內(nèi)的古文背誦相對簡單,課外的古文背誦由于其范圍很廣,需要學生進行大范圍的背誦,因而難度稍微有所增加。
不論是從文言文在語文高考中的分值比重還是從文言文在高考中的考試難度上,學好、教好文言文的迫切性與必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這不僅對學生來說是一項挑戰(zhàn),對語文教師來說,也是一項挑戰(zhàn)。
文言文在高中語文教材的每一冊都有涉及。在語文必修課本中,有關文言文的內(nèi)容一般是兩個專題左右,包括古文與詩詞的欣賞與理解。在選修課本中有《唐詩宋詞》選讀共上、下兩冊、《史記》選讀等,共15個專題左右。文言文教學內(nèi)容在整個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性可見一番。
二、文言文教學現(xiàn)存問題
在我國現(xiàn)行的教學體制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主體地位,課堂的主人公是學生而不是老師。然而在實際教學實施中,往往片面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新的一篇文言文時,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學生在下面瘋狂的記筆記,看起來課堂效果不錯,但實際上,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有關文言文的知識很少。他們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記筆記,至于筆記到底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并不關心。又或者,當學生提出疑問時,教師會為了趕進度而拒絕回答,這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忽視。
對于大多數(shù)高中語文教師來說,他們教授文言文的方式還是停留在老一輩的傳授方法上即“滿堂灌”,這樣的后果就是老師講的很有激情,學生聽的云里霧里。并且,在進行新課講授之前,教師并沒有通過一些小故事等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是直接進入到新課講授當中,在上課時,與學生互動很少,整個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效果也就無從談起了。
在與學生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很多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認識不夠,他們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文言文而沒有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因而學習起來特別沒勁,提不起興趣。也有學生反映,自己很想學好文言文,但是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因而總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學習的熱情也就一點點減少。
三、應對策略
首先應當讓學生明確他們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課堂是他們的舞臺而不僅僅是老師的。例如在進行新課講授之前,可以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每個組分配不同的任務,在上課時,要求每組派代表將全組成員的學習成果展現(xiàn)給全班同學,全班同學展示結束后,教師再進行點評與總結,并且查漏補缺。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另一方面,也能鍛煉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除此之外,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習事半功倍,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現(xiàn)代科技十分發(fā)達,作為教師應當緊跟時代潮流,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手段。就目前的情況來講,教師可以借助音頻、視頻、ppt等媒介的幫助。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在可以邀請同學進行分角色扮演,重現(xiàn)古文中描述的場景,將課本上的文字變成眼前的實際情景,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理解掌握學習內(nèi)容。
教好文言文不僅要靠教師的努力,更要靠學生自身的努力。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文言文最終受益的人是他們自己。學習文言文不僅是為了考試,更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使自己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多重要求;讓學生在內(nèi)心深處激起對文言文的學習熱情。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舉辦班級文言文學習心得報告會等形式展開,在學生的互相交流中,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愛上文言文。在學習方法的教導上,要注意因材施教。依據(jù)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引導他們自己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與學習質(zhì)量。
高中文言文的教授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需要師生的緊密配合。并且,就高考而言,僅僅掌握課內(nèi)的文言文內(nèi)容是遠遠不夠的,因而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文言文素養(yǎng),這樣學生才能夠獨立解決文言文閱讀理解中遇到的問題。另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有道是“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