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勇
【摘要】 近幾年,中學教師有一個共同感受,現在的中學生越來越難教了,特別是農村中學這種現象更加明顯。主要原因則是兩極分化現象特別嚴重,這種狀況直接影響著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農村中學兩極分化的現狀如何?形成兩極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減少兩極分化?帶著這一系列問題,就筆者校近些年來兩極分化的現狀和對策做如下分析。
【關鍵詞】 學生 兩極分化 現狀分析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2-093-01
0
一、學生兩極分化現狀
根據我校初步調查,學生兩極分化表現在諸多方面,如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成績等方面。
1.學習態(tài)度的兩極分化
以七年級為例,我校七年級學生有221人,初步調查,能在一堂課中認真聽講時間超過42分鐘以上,只有68人,占30.8%,認真聽講時間在25至35分鐘左右的學生有98人,占44.3%;而上課認真聽講在25分鐘以下,還要老師經常在課堂上警告的同學有55人,占24.9%,此外,每次認真獨立完成作業(yè),從不抄襲,及時上交的約占28.6%,偶爾有抄襲或經常不交作業(yè)經歷的占60.5%,而完全不學習不交作業(yè)的有10.9%.這些數據說明學生在學習態(tài)度上就出現兩極分化。
2.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
以九年級為例,我校201人,根據這次期中考試成績來分析,九科總分635分,總分在508分以上的24人,占11.9%,381分至507分的有48人,占23.9%,381分以下的有129人,占64.2%,其中300分以下的有79人,占39.3%.從這一數據來看,九年級的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確實嚴重。
二、學生兩極分化形成的原因
學生的學習好差是客觀存在的,過去有,現在有,將來同樣會有。產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先天稟賦的不同,也有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也可能是教育因素造成的。
1.社會方面
現在社會上的許多不良現象和一些所謂“走紅”的影視劇對中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已成為學校教育的對手,而在這樣力量懸殊的較量中,要失敗的一方往往是學校,因為我們的中學生,最容易成為這些誘惑的俘虜。例如,有一些中學生學會了撒謊和騙錢,他們利用假日、生日或其他可以利用的機會,避開父母和老師的視線,互相宴請、開舞會、約會、賭博等等。這些因素加劇了兩極分化的形成。
2.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陣地,家庭教育在教育環(huán)節(jié)中非常重要,農村貧困家庭不能為中學生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家庭教育意識淡薄,教育觀念陳舊。另外“留守兒童”寄養(yǎng)家庭監(jiān)護人文化素質普遍低,家庭缺少文化氛圍,無力輔導其學習,教育方式不科學、不理性,難以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困惑,從而也加劇了“留守兒童”教育環(huán)境的進一步惡化,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留守兒童”的不良性格和行為習慣。因此,處于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下的孩子普遍都有厭學情緒。課堂上他們提不起興趣無精打采,課后,沉迷虛擬的網絡世界。
3.教師方面
由于,農村師資力量很弱,像數學、英語的教師是完全不能滿足教學需要,有的學科還缺乏專職教師,大部分都由語、數、外老師兼任。其次,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很多農村教師填鴨式和純粹的灌輸式教學讓新課改潮流下的課堂顯得毫無生氣,大部分學生對課堂也就提不起興趣。學生學習很被動、很消極。
三、減少兩極分化的對策
解決農村中學學生學習兩極化,提高農村基礎教育水平刻不容緩,就造成農村中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的原因來看,需從幾方面入手才能改善這種教育失衡的局面。
1.促進家校密切配合,改正孩子不良習慣
改變兩極分化狀況,需要家長和教師大力協作,共同改變學困生壞的學習習慣,不能僅靠教師的力量,家長一定要參與進來。
第一、要教育學生學會合理安排時間。珍惜、合理利用時間,教師、家長若不加指導,孩子自己是很難做到的。家長還要從具體的時間安排抓起,給孩子規(guī)定一些具體任務,并使這些活動為孩子接受,逐漸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
第二、要教育學生養(yǎng)成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做作業(yè)是加深知識,理解知識、鞏固知識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師、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養(yǎng)成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2.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把教育放在第一位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必須要有愛心,這份對學生的愛心是進行教育的前提。教師的引導作用是巨大的,特別是對于農村孩子。教師要經常關注學生,注意他們情緒的變化,及時的談話和心理疏導能使學生改正錯誤,走出困境,事實證明,得到老師的關愛學生對學習更有激情。教學中,教師還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在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上有所創(chuàng)新,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改進以適應新時代教學的要求,學習好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教師要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3.學校要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針對學生當中留守兒童居多這一現象,學校應對這一群體的心理給予高度關注。進行經常性的問卷調查并針對一些學生的問題給予及時的疏導和幫助能使學生感受到關懷,從而樹立信心,努力學習。所以,學校應重視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學校重視養(yǎng)成教育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自覺地遵守紀律并且明白做人的道理,明白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其實對于學生的教育重在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正確的觀念的引導學生才能成才。同時,在農村中學教育改革中制定學校教育對策,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優(yōu)化教學方法,課堂上把空間還給學生,使學生學習學會自主。如果學校能正視這一點,激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長處,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就會大大提升,而兩極分化這種問題也會得到一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