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薇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影響。方法 選取沈陽市大東區(qū)遼沈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壓心臟病患者84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利用一般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實驗組患者利用心理護理干預進行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和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結果 實驗組患者通過護理后舒張壓(82.7±8.6)mmHg、收縮壓(130.2±6.4)mmHg;對照組患者護理后舒張壓(98.7±7.6)mmHg、(144.1±8.5)mmHg,實驗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32.54±14.31)分、SDS評分(36.53±12.68)分;對照組患者SAS評分(53.07±17.26)分、SDS評分(56.32±16.25)分,實驗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血壓情況,降低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患者的影響,有助于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值得臨床進一步使用和推廣。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高血壓心臟?。谎獕?;焦慮;抑郁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壓心臟病的發(fā)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血壓長期處于較高的水平進而累及到心臟,改變了心臟的結構、功能,致使左心室出現肥厚,提高了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臟性猝死的危險性[1]。高血壓在臨床上主要有原發(fā)性高血壓和繼發(fā)性高血壓兩種,無論哪種類型,只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累積和程度的加重,都將加重左心室的負擔,進而引發(fā)左心室增大、肥厚、功能不全等情況。因此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一定要盡早治療,同時配合科學的護理措施,以逆轉肥厚的心肌。為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影響,本研究選取本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收治的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將實驗結果進行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沈陽市大東區(qū)遼沈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壓心臟病患者84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實驗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58~83歲,平均年齡(72.5±2.7)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7±1.8)年。對照組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59~84歲,平均年齡(73.6±2.9)歲;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8±1.7)年。所有患者均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精神疾病患者、重要臟器疾病患者。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利用一般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護理人員要將疾病知識向患者講解,并詳細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指導患者合理飲食等。實驗組患者利用心理護理干預進行護理。護理人員要根據高血壓心臟病的特點、臨床護理要求、患者的心理特征等,詳細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并根據具體的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
護理人員面對患者時,語氣一定要平和,態(tài)度一定要熱情,一定要讓患者感覺舒服,切不可流露出厭煩和同情的情感,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的有效溝通,詳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和并發(fā)癥等情況,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強化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要將護理工作的具體內容向患者詳細講解,認真聽取患者的傾述,詳細解答患者的提問,通過專業(yè)的知識強化患者的信心。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要分析患者的心態(tài)變化,及時發(fā)現患者的負面情緒,針對不同的原因制定相應的心理干預對策,并積極評估心理干預的效果,及時調整干預方案。
護理人員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多理解患者,對患者多包容,在護理過程中更多的給予人文關懷。并指導患者家屬一定要盡量陪伴患者,使患者感受到被關懷,提升患者的存在感,進而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高。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家屬保持良好的溝通,分析患者的家庭和社會情況,積極幫助患者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而是患者可以集中精力配合治療。要培養(yǎng)患者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患者的家庭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飲食方案,并指導患者合理休息。對于負面情緒較為嚴重的患者要多關心,通過多種手段轉移患者的注意力,詢問患者的愛好,根據患者的愛好實施有效的放松手段,以緩解患者負面情緒。
1.3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和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通過SAS和SDS量表評估焦慮和抑郁情況,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情況越嚴重,反之則越輕。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SPSS 21.0 for windows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整理,利用(%)表示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通過t進行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通過護理后舒張壓(82.7±8.6)mmHg、收縮壓(130.2±6.4)mmHg;對照組患者護理后舒張壓(98.7±7.6)mmHg、(144.1±8.5)mmHg,實驗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對比 實驗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32.54±14.31)分、SDS評分(36.53±12.68)分;對照組患者SAS評分(53.07±17.26)分、SDS評分(56.32±16.25)分,實驗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高血壓心臟病是臨床上常見疾病之一,主要病因是高血壓、血管擴張、左心室負荷加重等。長期治療患者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的情緒,導致血液中的兒茶酚胺濃度提升,進一步促進患者血壓的升高,加重患者的病情[2]。因此,通過科學的護理干預手段,控制患者的血壓是臨床護理的關鍵。
心理護理干預是臨床上比較常用的護理手段之一,其通過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降低不良情緒對患者的影響,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降低焦慮、抑郁情緒的蔓延,使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有助于防止血壓持久性升高[3]。心理護理干預可強化患者的疾病認知,改進生活習慣,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有助于血壓的進一步控制。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血壓情況,降低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患者的影響,有助于患者治療效果的提升,值得臨床進一步使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侯巖芳,姚恒臣,李曉雯,等.心理干預對介入治療心臟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12(1):10-13.
[2]王印偉,董紅艷.健康理念心理干預對高血壓睡眠障礙患者睡眠及血壓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3,13(13):75-76.
[3]潘海飛,劉海燕,傅軍民,等.適應性心理護理應用于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5,12(5):236-237.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