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沖突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至于優(yōu)先采取哪一種處理沖突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對于涉世未深的學(xué)生而言,逃離——離家或者離校出走似乎是一個解決沖突的“上策”。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是下下策。
“不如意事常八九”,每個人都會遇到?jīng)_突和壓力,“一走”絕達不到“了之”的目的,提升自己的生活智慧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第一個生活智慧:提升對自己行為后果的反思能力
事實證明,勤于思考是非常有益的。讓我們來看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他非常喜歡一座寺院的尖塔,非??释氉該碛兴?。有一天,他終于下了決心:干脆去把塔偷來。因為那是一座很小的塔,所以把它偷來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可是塔到手后,該把塔藏在什么地方呢?他想來想去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他意識到,有了贓窩才能行竊,要想偷塔,就得先有口藏塔的井??墒侨绻阉卦诹司?,那座塔會因為見不到太陽而不再有光彩,而且也不能算是屬于他的。想到這里,他的快樂頓時煙消云散,偷竊的念頭也就沒有了。
這是一個很有深意的故事,同學(xué)們可以參照這個故事來思考自己“逃離”的話可能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后果,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第二個生活智慧:改變認知評價,修正自我預(yù)期
認知評價是指你如何看待自己遭遇的各種問題。比如,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受到父母粗暴的打罵,你把這一事件看作是父母對你“恨鐵不成鋼”,出發(fā)點是愛你和關(guān)心你的話,那將對你今后的學(xué)習(xí)生活起到積極作用;如果你把這一事件看作是父母不愛你,那么即使這件事過去了,你也會憂慮很久很久。
對事件的認知評價是決定你的壓力大小的根本因素。美國醫(yī)學(xué)博士彼得·G·漢森在他的《壓力的樂趣》一書中指出:壓力可以是美妙的,也可以是致命的,這都取決于你。如果你想減輕自身的壓力,不僅要有合理認知,還要有適度的自我預(yù)期。
首先,你要撕掉消極的“自我標簽”。一些同學(xué)對自己的評價比較消極,如“我不行”“我記憶力不好”“我不會和人交往”等,或者有的同學(xué)常抱有一些絕對化的觀念,如“我應(yīng)該讓老師和同學(xué)都喜歡我”“我必須完美地做好每一件事”等,這些都是你強加給自己的觀念,心理學(xué)上將其稱為“自我標簽”。這些標簽不僅會束縛住你,還會讓你的壓力增大,所以你要果斷地撕掉這些標簽,正確認識自己以及周圍的人和事,對自己進行合理的定位。
其次,你要學(xué)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如果你能以辯證的思維去分析問題,既承認自己的不足,又看到自己的長處,換個角度對待考試成績、老師的責罵等,那么你就能增強信心,變壓力為前行的動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