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超,李波,薛變麗,陳麗,楊杰,郭尚
(1.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山西運城044000;2.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運城市主栽香菇菌株菌絲特性及親緣關系的研究
段超1,李波1,薛變麗1,陳麗1,楊杰2,郭尚2
(1.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山西運城044000;2.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以運城市主栽的15個香菇菌株為試驗材料,采用拮抗試驗、感官評定和測量不同菌株在平板培養(yǎng)皿的生長情況,對試驗菌株的親緣關系進行判定。結果表明,高香1號、931和武香1號為同一品種,水頭808、向陽2號、808和靈仙為同一品種,其他為親緣不同的品種。
香菇;菌株;菌絲生長速度;拮抗試驗
運城市是山西省果樹主產區(qū),每年的果枝修剪及果園改造間伐產生大量廢棄果枝,果枝富含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是香菇等食用菌栽培的優(yōu)質原料[1-3]。據(jù)統(tǒng)計,2015年運城市香菇栽培合作社和企業(yè)達100多家,利用廢棄果枝栽培香菇的產量超過2萬t,占到該市食用菌產量的1/2。然而,當?shù)氐南愎骄N市場混亂,菌種名稱繁雜,有的甚至隨意冠名,標新立異,質量參差不齊,這些混亂時常給香菇種植戶和種菇企業(yè)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同時也侵犯了育種單位或育種者的知識產權,嚴重阻礙了我國香菇事業(yè)的發(fā)展[4-5]。
鑒于此,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香菇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課題組對運城市15個香菇菌株進行了菌絲長勢特性研究,并對其親緣關系進行鑒定,檢測是否存在“同名異種”、“同種異名”的現(xiàn)象,為菇農選購香菇菌種以及后續(xù)的雜交育種等工作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菌株15個香菇供試菌株在運城市香菇種植戶和合作社收集和組織分離所得,具體來源和名稱列于表1。
1.1.2 供試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葡萄糖2%,蛋白胨0.5%,KH2PO40.3%,MgSO4·7H2O 0.05%,瓊脂2%[6]。
1.2 試驗方法
采用平板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皿直徑為9 cm,每個培養(yǎng)皿倒入25 mL的PDA培養(yǎng)基。切取直徑0.6 cm的9 d菌齡供試菌株斜面菌絲體,交叉配對(培養(yǎng)皿內平均劃分3等分,挑取大米粒大小的3個不同菌株種塊分別接于3等分中間位置培養(yǎng))接入PDA培養(yǎng)基上,放入恒溫培養(yǎng)箱內,25℃避光培養(yǎng)8d[7-8]。觀察菌絲長勢及色澤,測定菌絲生長直徑。菌絲長滿后,觀察菌絲相接觸部分有無拮抗線[9]。
菌絲生長速度(mm/d)=菌絲直徑(mm)/生長天數(shù)(d)。
表1 供試菌株來源和名稱
2.1 不同菌株菌絲生長情況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培養(yǎng)條件下,不同菌株的菌絲生長勢和生長速度存在一定的差異。1號、5號菌株氣生菌絲長勢最強,1號、3號、6號、7號、8號、9號、10號、11號和14號菌株基內菌絲長勢最強;2號菌株菌絲顏色淺白,生長速度最慢,為1.63 mm/d(圖1),7號菌株菌絲呈淡黃色,并且在拮抗線周圍菌絲顯橘黃色(圖2),12號和13號菌株生長速度較快,分別達到5.59,5.28 mm/d。
表2 不同菌株菌絲生長情況比較
2.2拮抗試驗結果
從表3可以看出,1號、6號和9號兩兩之間沒有拮抗現(xiàn)象,初步認定為同一菌株;10號、11號、14號和15號兩兩之間沒有拮抗現(xiàn)象,認定為同一品種,其他菌株兩兩之間有拮抗現(xiàn)象,認定為親緣不同的品種。
表315 個香菇菌株拮抗試驗結果
拮抗反應是香菇等食用菌識別異己保持群體遺傳多樣性的反應,它是由基因組內異核體不親和位點控制的,是生理水平上鑒定食用菌間遺傳差異的傳統(tǒng)方法[10]。本研究通過拮抗反應對供試菌株進行初步分類,結果表明,1號、6號和9號為同一品種,10號、11號、14號和15號為同一品種,其他為親緣不同的品種。說明香菇菌種市場混亂,存在“同名異種”、“同種異名”的現(xiàn)象,建議菇農選擇菌種時注意區(qū)分選購。但不同菌株菌絲生長情況比較試驗結果表明,15個菌株存在顯著差異,原因可能是拮抗試驗只是生理水平上鑒定菌株間的親和性,有拮抗線說明待測菌株與其不是同一菌種,但是同源性較高的菌株間就不一定會形成拮抗線[11],因此,親和性的精確鑒定還需進一步檢驗,如可溶性蛋白電泳、酯酶同工酶電泳、RAPD和AFLP[12]等技術試驗。
[1]薛變麗,段超,李波,等.蘋果枝木屑春栽香菇試驗[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5,43(3):290-292.
[2]梁連友.渭北蘋果枝條栽培袋料香菇技術研究與推廣[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3]侯雅靜,王創(chuàng)云,趙麗,等.“果園—食用菌—禽畜”循環(huán)農業(yè)模式研究[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3,41(9):1003-1005.
[4]王翠艷.應用酯酶和過氧化物酶同工酶電泳技術進行香菇品種鑒定的研究[D].沈陽:沈陽農業(yè)大學,2006.
[5]謝雪迎,任鵬飛,朱常香,等.24個香菇菌株的鑒定與分類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9(12):36-39.
[6]常明昌.食用菌栽培[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9:49-50.
[7]段超.刺芹側耳工廠化枝條菌種生產相關工藝的研究[D].太谷:山西農業(yè)大學,2013.
[8]宋瑩,張忠偉,劉俊杰,等.香菇遼撫4號遺傳差異性分析[J].食用菌,2016(5):19-20.
[9]宿紅艷,王磊,高興喜,等.白靈菇不同菌株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食品科學,2008,29(7):256-257.
[10]張金霞.中國食用菌菌種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1:226-228.
[11]彭林.金針菇菌種質量檢測技術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0.
[12]王華,李淵,郭尚,等.5種食用菌遺傳多樣性的RAPD分子標記[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5,43(5):516-517,547.
Study on the Mycelium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heLentinus edodes(Berk.)singStrains Widely Cultured in Yuncheng
DUANChao1,LI Bo1,XUE Bianli1,CHENLi1,YANGJie2,GUOShang2
(1.Institute ofCotton,Shanxi AcademyofAgricultural Sciences,Yuncheng044000,China;
2.Institute ofEdible Fungi,Shanxi Academyof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030031,China)
The antagonistic test,the myceliumgrowth vigor and rate ofdifferent Lentinus edodes(Berk.)sing strains are studied on 15 Lentinus edodes(Berk.)sing strains widelycultured in Yunche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aoxiang 1,931 and Wuxiang 1 were the same variety,Shuitou 808,Xiangyang 2,808 and Lingxian were the same variety,and the others were different breeds.This experiment identified Lentinus edodes(Berk.)sing strains widely cultured in Yuncheng the existence of"heterogenous subere"and"synonyms" phenomenon,and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urchase ofthe mushroomspawn.
Lentinus edodes(Berk.)sing;strain;growth speed ofhypha;antagonistic test
S646.1+2
A文獻標識碼:1002-2481(2017)02-0197-03
10.3969/j.issn.1002-2481.2017.02.12
2016-09-20
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重點攻關項目(YGG1634);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2016年度種業(yè)項目(20165zyzx52)
段超(1985-),男,陜西西安人,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食用菌栽培和育種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