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莉+馬煥平
摘 要:通過加強課外閱讀,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積累詞匯,學會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guān)鍵詞:課外閱讀;習作能力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話言簡意賅地向我們道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書讀得多,材料豐富、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魯迅先生對課外閱讀有個絕妙的比喻,即“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有了較豐富的知識才能寫出較好的文章。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二十多年了,在教學過程中深深體會到作文教學的困難。一提到作文,學生哀嘆無事可寫,無話可說,或表情達意不夠流暢、準確、生動,歸根到底是沒有豐富的素材和語言積累。針對上述現(xiàn)象,我在教學中通過加強學生課外閱讀,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下面,就結(jié)合實際情況談一談該如何通過課外閱讀來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加強課外閱讀指導(dǎo),為提高學生習作水平奠定基礎(chǔ)
1.加強課外閱讀指導(dǎo),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通過平時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喜歡看漫畫書,如《龍珠》《哆啦A夢》等,這些書以圖片為主,敘述性的文字極少,而書中離奇的情節(jié)、搞笑的畫面吸引著一顆顆稚嫩的童心。還有許多學生閱讀名著時,不能認真地讀完,甚至是走馬觀花地看完,這樣的閱讀是無效的。針對學生的現(xiàn)狀,我首先指導(dǎo)學生有目的、有選擇地閱讀,經(jīng)常向?qū)W生介紹與課文有關(guān)的課外配讀文章,如教了《我的百草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就介紹《魯迅的故事》;教了《愛迪生》,就向?qū)W生推薦傳記文學《愛迪生》;教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就組織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選》;教了《飛奪瀘定橋》,就組織學生閱讀《長征的故事》;教了《草船借箭》,就介紹《三國演義》(少兒版)……我結(jié)合課堂教學來指導(dǎo)學生課外閱讀,前者精讀,才能透徹理解;后者博覽,在于開闊視野。這樣,把課內(nèi)領(lǐng)悟到的讀書方法延伸到課外閱讀中,效果極佳。
另外,讓學生多讀《小學生作文選》《少年文藝》等少兒讀物。這些讀物充滿童真童趣,學生最容易接受。在推薦書目時,為了讓每個學生愿讀、樂讀,盡量做到從兒童的閱讀興趣入手,摒棄那些教育意味過重,時代背景過于復(fù)雜的作品,選擇那些簡潔明快、貼近兒童,生活的作品,有益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讀物。閱讀這類文章,孩子們既能豐富習作詞匯,又能積累習作素材,還能學到習作技巧,可以說是一條提高習作能力的捷徑。
根據(jù)高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還引導(dǎo)學生閱讀一些名家名作、人物傳記、古典名著等,借此增長學生的見識,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加強課外閱讀指導(dǎo),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1)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切入點,指導(dǎo)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diào)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2)選讀法。有選擇地閱讀有關(guān)書報的有關(guān)篇章,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guān)系,我引導(dǎo)學生有選擇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的部分章節(jié)。
(3)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fā)音、不轉(zhuǎn)移視線的,而是快速地觀其全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4)摘錄批注法。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語句,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積累豐富的語言。
3.加強課外閱讀指導(dǎo),教會學生讀中感悟
在課外閱讀時,引導(dǎo)學生用心靈去感受,用生命去體驗,細細品味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筆。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好文章、好詩詞,就要讓他們用心去理解、去領(lǐng)悟。我不僅讓學生做摘抄,背好詞好句,而且讓學生對喜歡的讀物進行批注和熟讀,隨手寫下自己的感悟,哪怕是只言片語也好。
課外閱讀是小學生豐富生活經(jīng)驗、積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過程。我們語文教師就得超越課堂,帶領(lǐng)學生“躍馬平川”去開辟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
二、加強課外閱讀與文本習作相結(jié)合,學習習作方法
課外閱讀對文本起到補充作用。文本是學生學習寫作最好的例文,充分利用好文本示范的作用,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方法。例如,在教學豐子愷的《白鵝》、老舍的《貓》、布封的《松鼠》時重點讓學生讀中體會作者是怎樣將動物的特點介紹清楚具體的。在這里我推薦學生課外閱讀《麻雀》《我家的小白兔》等文章。在教學《老人與海鷗》《跑進家來的松鼠》時,重點讓學生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具體事例表現(xiàn)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這時我推薦學生課外閱讀《狼王夢》《第七條獵狗》等文章。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積累了許多知識,可是寫作文時用上的卻很少。即使用上,要么照搬,要么用得不當,這是因為部分學生缺少自覺運用語言的意識和習慣。因此,還要有意識地結(jié)合文本為學生設(shè)計一些語言訓(xùn)練項目,引導(dǎo)學生在實踐中學會正確地使用積累的語言。例如,《索溪峪的野》一文結(jié)構(gòu)是總分,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課堂上我引導(dǎo)學生閱讀《我家的小院》,然后進行口頭作文練習,請學生把“1.家鄉(xiāng)的變化真大?。______。2.我們的校園真美?。______?!本渥友a充完整。這樣,學生就學會了在習作中運用總分的結(jié)構(gòu)來表情達意。
三、加強課外閱讀,促進讀寫結(jié)合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寫,才真正是讀的目的所在。我要求學生每讀完一篇文章,要寫上一段讀書體會,可介紹自己最愛讀的片段、概括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及讀后的最大收獲。我班黃思源寫的《堅持不懈,靈活變通》——讀《兩只螞蟻》有感,在平頂山市“湛河杯”小學生現(xiàn)場命題作文競賽中獲一等獎。
另外,我還依托課本精心設(shè)計,進行仿寫、續(xù)寫、擴寫等習作訓(xùn)練,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如讓學生寫《陽光很活潑后續(xù)》《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等,這些文章學生感興趣,就樂意寫,并且能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每讀完一本書后,我都要求學生寫下自己的讀后感,我班的盧彥冰的《〈青銅葵花〉讀后感》、趙明月的《讀〈皮皮草和幻影號〉有感》,均在平頂山晚報——“花樣年華”專刊中發(fā)表。
總之,加強課外閱讀,讓學生獲取更生動、更豐富的寫作素材,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可以把從作品中汲取的間接素材,巧妙地挪移到作文中。學生的閱讀量多了,積累豐富了,就不再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同樣,名家作品中精彩、生動的語句,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語感的培養(yǎng)也是大有裨益的。學生閱讀不同作家的作品,接觸各種寫作風格和文字技巧,受到熏陶和影響,就會慢慢模仿,甚至能初步形成屬于自己的寫作風格,這對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是十分有用的。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大綱.
2.小學生閱讀和寫作.
(作者單位:河南省平頂山市衛(wèi)東區(qū)新華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