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征燕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關注學生的學習感情,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氛圍,讓學生主動學習和使用英語。諸多教師和學者也一直認為,建構和諧的課堂文化,建構民主、平等、互信的新型師生關系對活躍課堂教學情境和豐富教學內容必將起到內化推進作用。課堂教學中突出“和諧”,以尊重差異為起點,多給學生說悄悄話的機會,帶領學生在共讀探知的過程中激活思維靈感,定能改變傳統的“師講生聽”的單一學習模式,讓師生關系更加融洽、自由。
一、尊重差異,放飛個性
尊重與信任是建構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個性的前提。以尊重學生差異為基準,多給學生自我展示個性的機會,讓他們在展現鮮明個性和鮮活思想的過程中備受關注和認可,也是拉近師生之間距離的有效策略。
圍繞學生差異,多給他們建言獻策,能發(fā)現更多“與眾不同”。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三Unit 3 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 B Lost civilizations”閱讀引導中,圍繞“How to protect lost civilizations?”不妨鼓勵學生就“The main similarity between Pompeii and Loulan”提出自己的設想,讓他們在遵循作者表達表達思維的過程中展現更多獨特的認知感悟。有的同學以穿越時空的方式,想就“Why is Loulan so beautiful?”主動和古人對話,探尋遠古生態(tài)文明。有的同學就Pompeii and Loulan 的消失提出了自己見解,等等。
結合學生的認知理解不同,讓他們從閱讀、對話、活動中捕捉自己敏銳發(fā)現,讓他們在真實展現自我的過程中挖掘豐富內涵意境,更利于學生展現自己的個性。圍繞學生的個性,實施因材施教,能在摸清學生學習認知發(fā)展需要的基礎上給他們廣闊的自由天地。
二、融入網絡,深度交流
跟隨時代的步伐,是教師了解學生和熟知學生的有效途徑。師生和諧發(fā)展需要在深入交流中發(fā)現問題,在積極溝通中破解問題。借助網絡,引導學生主動和教師對話溝通,讓交流的時空不再成為阻止彼此增進了解的屏障,讓學生有了更多的主動發(fā)言權和代言權。
運用網絡交流,給了學生更多自由與保密的空間。如,在模塊六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 stand-up for your health”教學回顧時,我要求學生就“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current entertainment circle(當前娛樂圈的價值取向)”予以拓展延伸,幫助學生從名人效應方面深入挖掘其中隱藏的價值意義。結合“What is the real health?”讓學生從相關的精神世界探尋人生觀、價值觀。在運用QQ群、微信群組織討論中,有的同學認為健康應以身體為基礎,適當運動和保持愉快心情才是健康的要義。有的同學則結合明星們的故事,認為他們在給我?guī)須g樂的同時,更應該以健康的價值引領時代潮流,發(fā)揮正能量的示范效應。有的同學則對當前的每日萬步走、瑜伽等鍛煉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觀點,等等。
指導學生運用網絡交流,應在緊扣教學內容要點的基礎上,多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他們說真話,表真感,讓他們有自由發(fā)泄的機會。多給學生提出具有參考性和全面的指導意見,鼓勵他們結合課程學習內容,圍繞拓展延伸形成更有深度和廣度的認知見解,交流也就更加順暢自如。
三、師生共讀,碰撞思維
閱讀是師生和諧共處與融洽溝通行之有效的策略。通過共讀的形式的組織學生主動與教師合作,在彼此共同完成任務過程中碰撞思維火花,能使得雙方在產生一種默契感的過程中不斷協作交流,讓學生真正成為首席平等者。
師生共讀的過程,就是雙方不斷融合和增進了解的過程。如,在模塊七 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 B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共同朗讀,圍繞“The interesting stories about aspirin and penicillin”來要求學生表達自己的認識思想情感。有的同學認為,通過朗讀,仿佛又回到了從前,能與科學家們對話溝通。有的同學認為“The drug is not only cure people?蒺s disease, more important is to let people keep your passion and courage(藥物不僅僅是治愈人們的病體,更重要的是讓人們保持生活的激情和勇氣),等等。
結合共讀中發(fā)現,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就認知思維中發(fā)現多表達,讓他們在不受拘束的過程中展現自我。鼓勵學生總結歸納師生共讀中發(fā)現,讓他們多表達,給他們更多自我調整認知策略的時機,幫助他們產生耀眼的思維火花。
是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書聲、笑聲、問聲瑯瑯”,應該是“尊重、信任、平等”流淌的清泉。了解學生所想,多換位思考與深入溝通,能使得課堂上的師生關系變得更加緊密與自然。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為了一切學生的成長多給他們指明道路,定會使得師生關系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