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杰
建誠信檔案,班級管理的突破口
□高順杰
師生互信是班級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師生雙方中任何一方的失信行為都會影響到班級管理的效果。常有班主任報怨被班級管理工作弄得焦頭爛額,像消防員一樣到處滅火:總有個別同學打掃衛(wèi)生馬虎應對、跑操偷懶裝病請假、課堂紀律散漫、出勤遲到早退……事實證明,學生屢次違紀的根源都是因為缺少誠信這一可貴品質。
無誠信,不管理;無管理,不班級。班主任要想擺脫“消防員”的身份尷尬,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品質為抓實班級管理的突破口,是一種明智而有效的策略。
“誠信做人,規(guī)矩做事”是我對學生為人處事的要求,也是我的人生信條。班級管理中,先從檢驗學生的誠信品質開始,我著手抓學生們的行為規(guī)范。
在班級文化建設初期,我就把“誠信”列為我們班訓的首要目標,并多次利用集體活動向學生講明“誠信做人,規(guī)矩做事”的原則:一是與他人真誠相處,不撒謊欺騙;二是對待學習、班級工作一絲不茍、不投機取機;三是對自己的錯誤不隱瞞。人無完人,知錯能改是智者;四是不包庇、袒護他人的錯誤。實事求是地指出同學的不足是對他們最好的幫助;五是沒有把握做好的事不要輕易承諾。事情沒有做好可以下次再做,諾言一旦做出就要努力實現(xiàn)。如課外作業(yè)確實不能按時完成的,應找老師說明情況并道歉。我反復地強調誠信的重要性,讓學生知道老師可以接受他們犯錯,但是不能容忍他們不講誠信,無形中在班級管理中確立了一條誠信底線。
學生違規(guī)使用手機是班級管理中令班主任頭疼的問題之一。開學第一天,在向學生講明“誠信做人,規(guī)矩做事”的要求后,依據(jù)誠信原則,我以解決學生手機管理難題為契機,在班級開展了一次誠信大考試。
我首先公布班級手機管理規(guī)則,即平時學生將手機交老師保管,節(jié)假日可以領回使用。違規(guī)使用手機的同學除按班規(guī)扣分外,還要寫說明情況。規(guī)矩講清楚后,我拿出事先打印好的《班級手機管理登記表》,詳細登記學生主動上交的手機型號及顏色,并讓學生簽名確認。然后我將登記表的截圖發(fā)到家長微信群里請家長核實。經(jīng)過核實,全班同學沒有一例失信行為,他們在誠信品質的第一考中全部通過。
但是,讓學生將手機上交后,并非就可以一勞永逸了。開學兩個多月來,班上還是發(fā)生了幾次違規(guī)使用手機的情況:有個孩子瞞著家長把手機帶到學校偷偷使用,被年級檢查的老師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孩子帶了一個備用手機到學校來偷梁換柱……這些事件發(fā)生的具體原因各不相同,但根本原因還是誠信品質出了問題,正好給了我再次強調誠信品質重要性的教育機會。
學生失信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失信的代價過輕,學生對班級管理規(guī)則的敬畏便無從談起。學生之所以愿意不惜犧牲自己誠信來換取手機的使用,原因在于對誠信做人、規(guī)矩做事的利弊認識不足,沒有感受到失信行為所應承受的代價。
如何讓學生認識到誠信品質的重要性,并自覺構筑誠信品質的防火墻,我嘗試了以下方法:
一是開展“誠信故事匯”活動。由各學習小組搜集整理古今中外名人們有關誠信的故事,再組織班委員對各組搜集的誠信故事的數(shù)量和質量進行評比、整合,出一期關于“誠信”主題的黑板報。學生在搜集和整理誠信故事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對自己進行了一次誠信教育,不少孩子甚至將座右銘設置成了有關誠實守信類的名言,時時提醒自己誠信做人、規(guī)矩做事。
二是開展“學習優(yōu)秀品質,做優(yōu)秀一中人”誠信教育主題班會。我充分挖掘、尋找教材內容中誠信教育的滲透點,加強學科誠信教育的滲透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誠信教育,結合課文相關內容開展關于“誠信”話題討論的班會。我安排同學們分組搜集誠信故事和學生親身經(jīng)歷,鼓勵每個孩子上臺暢談對誠信人生的感悟。有的學生用事實論證失信行為會影響個人前途,也有學生痛斥失信商家給大家的生活帶來慘重代價,更有學生從我校校訓“公、勇、誠、樸”的角度呼吁傳承誠信品質。
萬瑋攝
三是找學生個別談話。當有學生出現(xiàn)失信行為,我都會和他進行一次單獨談話。既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接受班規(guī)的處罰,更是讓學生明白,誠信不僅是個人品質的問題,而且是社會對我們的要求。
從小處說,誠信關系到班級的良性發(fā)展;往大處說,誠信體現(xiàn)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關系到社會生活的有序發(fā)展。講誠信的人處處受歡迎,不講誠信的人遲早要付出代價。而人一旦被貼上“失信”的標簽,再想重獲信任就要付出多倍的努力。
科學研究證明,一種優(yōu)秀品質的形成需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順從、認同和內化。講明規(guī)矩讓學生遵從執(zhí)行,闡明得失進一步讓學生理解和認同誠信做人的必要性。要讓學生把“誠信做人,規(guī)矩做事”自覺地內化到日常言行中,還需要借助班級文化和制度的力量,我用“建檔案、行賞罰”的方法,給學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是建立班級學生信用檔案。信用檔案相當于學生的班級名片,以表格的形式記載每個學生在校的行為表現(xiàn),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守信的典型事件,二是失信行為。我對班級的誠信典型給予表揚,對失信同學進行批評處罰,并督促失信同學改正言行。
同時,我根據(jù)誠信檔案記錄內容對學生的信用進行1至5星的等級評級,并給予相應獎勵,檔案每月更新并適時向全班同學進行公示。信用檔案平時由我保管,同學們都非常關注自己的檔案記錄,不時前來翻看查閱。
二是實行彈性懲戒制度。銀行對客戶的信用級別是分級的,一般的不良記錄在經(jīng)過一個冷凍期的觀察后,如果再無失信行為發(fā)生,即可重獲信用資格。教育不能沒有懲罰,但懲罰只是一種手段,一般的失信言行是應該給孩子糾正的機會。班級管理的懲罰需有彈性,既要讓學生認識到錯誤,更要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讓他們知錯能改。
我班的失信懲罰措施主要是剝奪學生一定期限內的評優(yōu)評先權,或限制其某項班級活動參與權、限制其某一行為。如依據(jù)班規(guī),違規(guī)使用手機的同學手機應無條件交我保管,并凍結一學期該同學的手機使用權,此期間如無失信行為發(fā)生,學期結束時我會歸還手機。
“滴水可穿石,量變能質變”。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yǎng)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得益于學生優(yōu)秀的誠信品質,我班的學生自主管理能力不斷提升,班級小組化管理高效運轉,我的班級管理已初見成效,在學校每月的班級管理評比中名列前茅。
(作者單位:湖南省安化縣梅城鎮(zhèn)安化一中)
責任編輯 陳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