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韓山中心小學 武 麗
行而知之,樂而好之
——“會說不會寫”的習作現狀調查與研究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韓山中心小學 武 麗
當下學生的習作時不時會出現一個令教師非常尷尬的現象——學生“會說不會寫”?!坝鞋F象就有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那么原因在哪里呢?本文以272名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試從習作興趣等六個方面考察追尋習作“會說不會寫”背后的“秘妙”。從學生習作的興趣、習作的內容、寫作表達方式、教師教學方式等幾個方面探求“會說不會寫”的有效對策,從而尋找到一把站在兒童立場上的叩響習作“秘妙”之門的鑰匙。
習作;“會說不會寫”;調查研究;對策與建議
學生如何才能愛上寫作?關鍵在于“教學”!
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學提出獨到的見解,即“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因此,我們在習作教學中要努力踐行用“兒童的視角審視”,用“兒童思維”敲開習作“秘妙”的心門。
“兒童不是空空的容器,他們來到學校不只是讓教師通過特別的方法給他們灌輸課程內容。教師需要了解孩子們帶來了什么,他們目前的理解程度、心情、情緒狀況如何?!睋碛袃和庾R意味著教學向兒童思維敞開,站在兒童的立場審視一切。沒有學生思維的參與,任何單純的知識構建將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因此,只要開啟了學生習作“秘妙”之門,就能讓學生有能力寫。聰明的你或許會問:那如何開啟呢?
人類語言的源泉是生活,兒童入學前學會說話,都是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學會的。學生學習習作的過程,實質上是不斷激活生活體驗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使習作回歸生活。
【案例】如作文教學:《我的心情》
師:同學們,因為學校的經費緊張,故而這次考試要收試卷費……
生(亂作一團):什么,收費?(場面很混亂)
師:不交錢,就不能考試。
學生看不交錢就不能考試,于是有一半學生就把錢交了,領了試卷。但有兩個同學卻喊得最兇。
生1:憑什么收我們試卷錢?就不交。
生2(聲音有點?。簩?,就不交……
沒帶錢的同學賒賬后,也領了試卷。生1、生2回頭看看,也沒有幾個學生了,最后也賒賬領了試卷。
試卷到手之后,最后的作文是:試卷收費是騙你的,結束后,老師把錢退還給你。但請把你當時的心情寫出來……
這就是“不教而教”的藝術。有了生活體驗作為基礎,你能說這次作文會寫不好嗎?學生會無話可說嗎?
《語文課程標準》中倡導“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實踐的機會……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边@就需要我們?yōu)閷W生提供體驗生活的平臺,通過體驗生活,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這一“實踐”撞開了“條條通羅馬”的習作格局,為拓寬選材角度、習作思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一“體驗”撞出了成功組合語言材料的引擎,為擴充學生的“語言內存”,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做出了寶貴貢獻。像作文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匯,如 “歡呼雀躍”、“手足無措”、“說一千,道一萬,不如甩開膀子干一干”等等,自然與精心設計的“體驗生活”環(huán)節(jié)不無干系。也正因為有了生活體驗,才最終達成“資源共享”又富有個性,優(yōu)秀習作自然應運而生。
首先,習作內容要由“單一式”向“多樣式”轉變。
當代語文教學“強調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使學生積極思維并發(fā)揮創(chuàng)造精神?!边@就要求語文教師多給學生寫作的機會,習作內容不能采用單一式,要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習作的教學方法觀。要設計“開放式”習作模式。
【案例】如以《雪》為題。不拘文體,可記事,可抒情,可寫景……
師:這篇習作,我們可以寫成說明文,介紹雪是怎么來的以及雪花的形狀??梢詫懗捎洈⑽?,寫雪花的美麗,贊美冬天的瑰麗等等。
由于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所作,所以內容豐富,文章多姿多彩。正應了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p>
其次,語文教師講評習作應該從“終結性”評價向“發(fā)展性”評價轉變,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這是打破習作“會說不會寫”之“根本”。
【案例】投影出示例文:
老師望著窗外的大雪,意味深長地說:“下雪了,下雪了,我算是明白什么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了。同學們,賞雪去。不過,在去之前,你們要想一想:雪化了以后是什么?”同學們像沖出牢籠的(小豬)小鳥,盡情地蹦啊跳啊,歌聲、笑聲不絕于耳……是的,受學習(擊打)煎熬的我們,可高興了,怎能不欣喜若狂呢?
師:同學們!看這位同學的習作,你們就知道“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了。
教師從整個班級的習作里面“捕捉”出了這么一個“典型”,接著以一種非常珍視的態(tài)度,特別提醒全班同學注意。能得到教師如此的重視,那位同學該有多么自豪!想必其他同學也不僅僅是投去羨慕的目光。此時課堂教學的氣氛猶如一只飛鳥掠過水面,正漾起陣陣的漣漪,蕩滌著孩子們的胸懷。
大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從而能說真話,敘真情?!薄墩Z文課程標準》中也倡導:“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還應該注意,自由表達、有創(chuàng)意表達的土壤是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根是學生的觀察與積累,只有植根于此,才能真正令我們看到“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一片燦爛春光。
[1]田慧生等編著.活動教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上官子木著.教育的國際化視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張鴻苓主編.語文教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