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盱眙縣五墩實驗小學 蔡學紅
對話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的策略
江蘇省盱眙縣五墩實驗小學 蔡學紅
新課標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高要求。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應不斷探討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之路。文章將“對話式閱讀”作為探討的主要話題,論述“對話式閱讀”開展的主要途徑,以期共享。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話閱讀;開展途徑
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平等對話的過程,是教學對話,是師生敞開心扉,彼此交流、相互傾聽,是精神的“相遇”。語文閱讀教學中,構建這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對話氛圍,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根本目標。下面筆者結合幾個具體案例,談對話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的主要策略。
文本是對話閱讀的平臺,是對話閱讀的“媒介”,離開文本,對話閱讀課堂模式難以構建,文本是閱讀的源泉和基礎。
對話閱讀,就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中的人物的內心世界,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叩問寫作意圖,發(fā)現(xiàn)生活體驗等,與作者、文本中的人物產(chǎn)生心理共鳴。為此,寫作背景、文本背景的滲透是構建對話教學的關鍵。
如《三顧茅廬》的閱讀前,教師先用多媒體呈現(xiàn)幾個歷史人物的圖片,讓學生初步了解關羽、劉備、張飛、諸葛亮等歷史人物,介紹劉備曾“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助劉備統(tǒng)一天下,恢復漢室江山。諸葛亮出山后,劉備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奪去了益州、荊州……《三顧茅廬》中的“顧”就是“拜訪”的意思,劉備為什么要“三顧”?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是什么?劉備與諸葛亮是怎樣的關系?……如此的背景呈現(xiàn),讓學生了解一些歷史人物、歷史故事,為閱讀《三顧茅廬》埋下了伏筆。同時,問題情境的設計:為什么要“三顧”?“三顧”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將學生帶進文本中,促使學生與“文本”對話。
再如《桂花雨》的閱讀教學時,首先介紹作者的生平以及寫《桂花雨》的背景和原因,為學生理解寫作意圖埋下伏筆。然后用多媒體呈現(xiàn)給學生桂花開放、搖桂花樹、曬收桂花、做桂花糕以及桂花鹵、桂花餅、桂花茶等的情境,讓學生通過這些情境,初步感知桂花的作用,體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初步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自然和諧。
問題是架起學生與學生交流的平臺,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巧妙設計閱讀問題,讓問題促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
如《第一次抱母親》的教學時,筆者首先播放《母親》等歌曲,學生在欣賞歌曲的同時,撥動內心的琴弦,引發(fā)學生對母親的愛,為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烘托和渲染,然后提出問題:聽了這首歌曲,你想對自己的母親說些什么?學生盡情交流后,教師引導學生:這首歌曲以歌唱母親為主,歌頌母親是千百年來傳頌不衰的話題,今天我們要讀的文章就是歌頌母親的文章——《第一次抱母親》。
對于文章具體內容的閱讀,設計閱讀理解性的問題,也是促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交流的主要途徑。如課文中有幾處“沒想到”,這些“沒想到”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幾個“沒想到”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生對話,也可以通過角色朗讀的方式進行,如《第一次抱母親》,讓學生兩人一組,分別扮演“我”和“母親”來進行對話,引導學生注重情感的交流,促發(fā)感情的流露,然后以下面的討論方式,進行交流:
(1)當我( ),媽媽( )。
當我( ),媽媽( )。
當我( ),媽媽( )。
媽媽,您辛苦了!我想對您說___________。
(2)你還知道哪些贊美母親的詩歌、散文或者歌曲?我們能用什么方式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這些問題基于文本內容,也高于文本,是對課文的理解,也是對閱讀的拓展,問題的討論和交流,是生生交流的主要途徑和關鍵性策略。教師應設計針對性的問題,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樂于交流。思考和交流的過程,促使學生之間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情感的共享。
對話閱讀中,師生關系猶如籃球場上的隊長和隊員的關系,隊長和隊員是伙伴關系,又具有調控的作用。因此,對話閱讀中,師生關系既平等,也突出教師“導讀”的不平等關系。對話閱讀在平等中交流,在平等中推進,在平等中巧引妙導,幫助學生跨越閱讀障礙,消除畏懼心理,尊重每一個學生,傾聽每一個學生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
師生對話交流,應允許學生發(fā)出不同的聲音,應遠離參考書中的標準答案,啟發(fā)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否則局限于標準答案的師生對話,無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以及語言的表達。如《三顧茅廬》的閱讀教學,針對第一次拜訪而設計的問題: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劉備的“誠心誠意”?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應盡可能引導學生注意到“全”字,如“離諸葛亮家還有半里路,就下馬步行”、“上前輕輕敲門”、“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著”等,如果學生能找出一個或者幾個,都應該給予鼓勵。同時讓學生用類似的句型說句子,如“一……就……”,學生只要用進去這個詞語,都應收到表揚和激勵……只有這樣,閱讀課堂上,學生才會與教師樂于交流,樂于閱讀。
對話閱讀教學還需要引發(fā)學生自我內心的對話,拓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發(fā)展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能力。閱讀能力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學習能力的根基,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閱讀的重要性,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我們的閱讀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閱讀方式,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1]廖祥貞.重視初始閱讀體驗提升課堂對話質量——例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32).
[2]曾憲惠.小學語文如何進行有效地閱讀教學[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