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春梅
(江蘇啟東市大江中學,江蘇南通 226215)
微課“小”視頻 化學“大”藝術
茅春梅
(江蘇啟東市大江中學,江蘇南通 226215)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其與微課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微課“小”視頻,不僅可以幫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學知識,可以幫助自己提高化學教學質(zhì)量,還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微課學習化學“大大的”藝術,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微課;初中化學;應用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常常會應用微課,比如說可以通過微課沖擊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來幫助他們理解一些抽象理論;可以通過微課這樣便利的教學資源來向?qū)W生展示微觀世界;可以生動地再現(xiàn)化學世界中一些微觀的概念;可以通過微課呈現(xiàn)化學實驗中的一些過程,突破實驗時間的限制;還可以通過微課鏈接生活,針對學生的不同進度設計不同梯度的題目組。
在初中化學中,微課已經(jīng)作為一種專門針對教學重難點的教學手段,面向廣大初中生了。教師通過微課授課,通過視頻、聲音等手段將化學知識直觀地展示給學生,這樣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教學中一些抽象的理論問題,并且學生可以在課下反復利用,對課堂知識進行學習和復習。在利用微課講解化學知識的時候,教師要確保微課視頻可以為學生帶來感官的沖擊。
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化學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這一章節(jié)中,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好“Fe”這一重難點知識,我利用微課給他們進行了“暖寶寶”中有效成分的探究。在實驗過程中,暖寶寶被解開后出現(xiàn)了黑色粉末,我便讓學生思考:黑色粉末是“Fe”“C”“MnO2”“Fe3O4”和“CuO”中的哪一種?并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有的同學提議用磁鐵,有的建議加入稀鹽酸,還有的建議加熱。我領著同學們討論實驗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并進行分析,又帶領大家百度暖寶寶發(fā)熱的原理及其他相關問題。通過此微課課堂,既驗證了實驗,清楚了解暖寶寶發(fā)熱的原理4Fe+3O2+6H2O=4Fe(OH)3以及其他相關問題,也訓練了學生對于綜合問題的解答能力。
微課可以有針對地突破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在沖擊學生感官的同時,便于每一個學生分析和理解抽象理論。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幫助學生學習,對于一些對學生理解和記憶要求較高的、邏輯想較強的、知識點較為抽象的化學知識,可以通過對微課的內(nèi)容稍加點撥、講解,讓學生輕松地應對。
初中化學課堂中有些重難點,如果僅僅才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生單純依靠老師的講解很難理解這些知識點,但是通過微課,將這些知識點以視頻的方式形象地展示給同學們,使其更加形象化,更加具體化,這樣學生就能很直觀地去理解微觀世界,理解抽象的知識。
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化學第三單元《物質(zhì)構(gòu)成的奧秘》課題1《分子與原子》中,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分子是構(gòu)成物質(zhì)的一種微粒,分子是很小的,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間隙,我利用微課生動地展示了蔗糖結(jié)構(gòu)。由此同學們了解了甜的蔗糖在放大鏡的觀察下,其表面結(jié)構(gòu)是由小顆粒組成的;而當其被磨碎進行溶解的時候,這些小顆粒還可以再分,它們看似消失了,但由于水是甜的,這說明蔗糖由更小的微粒組成,這種微觀的顆粒便是分子。通過微課里針筒對空氣的擠壓和空氣對水的擠壓對比實驗,在擠壓水的時候明顯看到力大于空氣,所以同學們得出了“氣體分子的間隙一般比固體和液體分子之間大”的結(jié)論。通過這樣的微課,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通過微課展示微觀世界,觀察各種實驗的微觀過程、逼真地模擬初中化學中的各種化學反應,能夠讓化學課堂妙趣橫生,幫助學生興趣盎然地認識到物質(zhì)的結(jié)構(gòu),理解化學反應變化的原理,在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同時,給學生打開了進入微觀世界的通道,更好地掌握初中化學知識的重難點。
初中化學課堂中有很多知識點,比如說一些化學概念、一些化學物的性質(zhì)、一些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都需要學生進行化學實驗得到,但是有些化學實驗常常受到實驗條件的限制、課時不足的影響,教師沒辦法呈現(xiàn)實驗全過程。微課特別適用于這些實驗時間比較長的研究。
在學習人教版初中化學第五單元《質(zhì)量守恒定律》這節(jié)知識時,我采用了微課形式,直觀呈現(xiàn)Fe和CuSO4溶液的反應,并補充了AgNO3和NaCl溶液反應以及FeCl3與NaoH溶液反應的全過程,通過觀看它們之間的反應,來驗證該定律。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化學反應后的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通過此過程,學生知道了質(zhì)量守恒定律是從大量的實驗中得到的普遍規(guī)律,而且很容易地接受了這一知識點,并且掌握了質(zhì)量守恒這一定律。
這樣的微課可以幫助學生看到化學實驗的過程,其不僅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和分析,更可以幫助同學們在課前進行提前預習,打開對實驗的研究思路,總結(jié)學習化學實驗探究試驗方法。這樣的微課堂,可以讓學生更高參與度地參與實驗,更好地發(fā)揮課堂的互動性,從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總是大容量、大集合地將問題集中在課堂上,學習程度不同的同學并不適應這樣的授課方式。在新課標下,微課堂正好解決了這個難題。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堂,鏈接生活,提前針對不同學習能力和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設計不同梯度題組。
如在學習完人教版初中化學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中的三個課題后,同學們對空氣、O2以及制取O2的過程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為了讓他們在理解和復習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的基礎上,為以后學習CO2做鋪墊,我通過微課跟他們一起分享了《探究雪碧中看不見的氣體精靈》。通過微課中多媒體的展示,我讓學生拓展思維,然后嘗試著寫寫學習收獲。結(jié)果我發(fā)現(xiàn)不同學習基礎的同學們對這個實驗的思維、領悟不同,有的學生會課后查閱資料,探究其中的反應,發(fā)現(xiàn)其中的化學反應為H2CO3=H2O+CO2↑;有的學生了解領悟了化學實驗的有趣性,接觸了化學物質(zhì),比如說蒸餾水、澄清石灰水、藍色石蕊試紙;還有的學生熟悉了化學儀器,像注射器、玻璃片、膠頭滴管等;還有的學生會進一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在我的提示下能設計和完成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的簡單化學實驗,觀察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最后針對他們不同的表現(xiàn),我對他們進行了不同的輔導,每一個學生都在自己的學習基礎上有所收獲。
教師可以通過微課使教學主題更加突出,及時解決不同學生聚焦的問題,在學生聽課后,針對不同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吸收不同,鏈接生活設計不同程度的題目組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復習一天所學的化學知識,更好地鞏固所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及時地處理好在化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得到最大程度的進步。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微課成為教師授課過程中所關注的一個焦點。微課可以被應用在類似“物質(zhì)構(gòu)成的奧秘”等主題教學中;可以被應用在像“科學探究”的教學實驗中;化學中考復習的教學中等等,在方方面面它都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對于初中師生來說,微課并不能完全取代課堂教學,教師要把握好使用微課的“度”,發(fā)揮其輔助作用,使得學生通過微課“小”視頻,學習化學“大”藝術的學問。
[1] 周開軍.“微課”與初中化學教學的深度融合[J].化學教學,2017(07).
[2] 吳玟瑜.初探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2016(23).
茅春梅,1974年出生,女,江蘇啟東人,中學一級教師,從事九年級化學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