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妍君(長沙市一中三2班)
靜水流深
文/劉妍君(長沙市一中三2班)
諸葛孔明十年躬耕于“南陽諸葛廬”。崇山峻嶺中,一曲《梁甫吟》在林木間回蕩。薄霧籠罩中,他的煙火人生同于常人,平凡,低調(diào)。而在他的心底,卻有蛟龍低吟,即將登凌絕頂、直沖云霄。
他寧靜以致遠(yuǎn)。在青青翠竹環(huán)繞之中,他內(nèi)心格外寧靜而志存高遠(yuǎn),博覽群書,修身養(yǎng)性,洞察天下,審時度勢,胸中存萬千韜略。即使如璞玉未被世人所識,他不悲;劉皇叔三顧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他不喜,不爭,不搶,不顯,不露,如同靜水一般流淌,了無痕跡。然而隆中對飲之時,于一室之內(nèi),暢談天下之事,他侃侃而談,無所不知,時勢局面,運(yùn)籌帷幄。人方知,靜水之下,深不可測;胸襟之博大,見解之深遠(yuǎn),放眼天下,又有幾人可匹敵?
再看他以布衣之身隱居之時,躬耕隴畝,青箬笠粗布衣,改造完善水車,在蜀國推廣使用;與其弟諸葛均一起制造日晷,方便計(jì)時,利于安排作息。他日八卦陣一出,變化萬端,克敵制勝,名震天下;木牛流馬現(xiàn)世,提高運(yùn)輸能力,解決伐魏的后勤保障困難,世人震驚。才可知,往日南陽田垅上,他靜心鉆研的價值之所在。
他淡然無爭,從容低調(diào),以成偉業(yè)。一出草舍,便立萬人之上??伤蛔园?,也不浮躁,永遠(yuǎn)平和寧靜,一顆心摒棄一切無關(guān)雜念,杜絕嘈雜與喧囂,以沉靜如水的姿態(tài)、清澈如水的心境、如水般有容乃大的胸懷,鑄成了思想、智慧、成就的至高巔峰。他巧借天風(fēng),于煙火彌漫之中,亂曹操陣腳,燒毀其數(shù)萬之師;他面對周公瑾的心胸狹隘,心生嫉妒,憑借數(shù)十艘木船及草人,從容于夜色之中,三天之內(nèi),輕取借強(qiáng)敵之箭十萬支。萬軍來襲,兵臨城下,他輕撫琴弦,琴聲似山澗小溪,清澈見底。生死之間,他一派從容,笑看敵軍落荒而逃。他的城內(nèi)沒有一兵一卒與之抗衡,但他內(nèi)心的城卻似有雄兵百萬,依然從容不迫,水一般的平靜。人們往往不知道,最平靜的水下,可能醞釀著最大的風(fēng)暴,正如他隱藏于平靜之下無窮力量。寧靜柔和,淡然無爭,他以最平靜的姿態(tài),成就了最無可爭議的偉業(yè)。
他淡泊以明志。白帝托孤,明君一去,他掌握兵權(quán),完全可以將朽木一般的阿斗棄如敝屣,改天換地,重新成就一番大業(yè)??伤麤]有,他的心,靜得如無波之水,可以隔絕一切浮華名利,可以洗滌一切貪婪惡念。兩篇《出師表》,對先帝之恩感激涕零,情真意切,心掛幼主,可感天地人神;他心存大善,七出岐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好一個諸葛孔明,為人為事靜如止水,卻在這靜中成就深不可測之學(xué)識;一生平靜從容,低調(diào)淡泊,卻于從容淡泊間閃耀灼灼光華,永世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