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爭光
謊言
★文/楊爭光
一
謊言,俗稱謊話,假話。
從嘴里說出來的,用筆墨寫出來的,都在謊言之列。
日常的閑談、問答、陳述,正規(guī)場合的講話、發(fā)言、報告、聲明,都可以是謊言。
書寫的歷史也可能是謊言,至少可以夾雜謊言。
假貨的身上寫滿了謊言,從包裝到說明書。
二
謊言是用來騙人欺世的。
對一個或幾個,或一群人說謊,是騙人。滿世界說謊,是欺世。
人也許不能夠滿世界去說謊,卻可以對著全世界說謊。比如有些“發(fā)言人”,有些明星“聲明”。
還有,著書作文要給天下人看的作家和知識階級中人,也可以對著全世界說謊。
當(dāng)然,“可以”并不意味著“就是”。
三
謊言是虛構(gòu)的“事實”,即無中生有。
謊言是事實被篡改之后的“事實”,即有中生無,使事實處在是與不是之間。
捕風(fēng)捉影式的謊言是對事實的放大;以重為輕式的謊言是對事實的縮小。此二者可劃歸“被篡改的事實”一類。
謊言是“有所隱藏的事實”,言此而不言彼者即是。
完全虛構(gòu)事實的謊言在謊言中占比不多。因為完全虛構(gòu)的事實容易露出馬腳,使謊言制造者適得其反。
更多的謊言是“被篡改的事實”和“有所隱藏的事實”。實中帶虛,真中有假,不易辨識。
謊言陳述的是“事實”,改變的是事實的真相。
四
有小說家電影家自稱“說謊的人”或“謊言制造者”。我們以為有趣。
然而,藝術(shù)家的虛構(gòu)和謊言并不同質(zhì)。此趣非彼趣。區(qū)別在于,雖同為虛構(gòu)事實,此趣卻并非要以謊言騙人欺世,反倒在以虛構(gòu)之言明世醒世??梢?,自稱說謊者,本身就是一個謊言——有人稱之為“美麗的謊言”。
五
然而,一個詞成為詞之后,就和世間所有的事物成為事物一樣,就具有某種不可替代、不可棄置性。如能替代或棄置,會失去其存在的價值與“合法性”。
謊言也不例外,自有其固本、守本的含義。
以道德、審美為判斷,給謊言冠以“善意的”“美麗的”一類前置,可以改變謊言的用途,卻并不改變謊言固本和守本的含義。謊言就是謊言。
正如同要警惕“正義”被惡意利用一樣,亦須警惕謊言被善意濫用。
謊言是言語行為,利己損人害世。謊言已自證其惡,是人類的惡行之一。
如果“善意的謊言”能夠成立,則“善意的惡行”也就能夠成立。
六
謊言還有種種。
面對強大的惡,撒謊以求自保,免受傷害,是為無奈的謊言。
面對自己的弱小,給自己撒謊以求賴活,自嘲,自慰,力圖活出一種“笑”來,是為“苦笑”。苦笑者的謊言,使謊言有了一種反諷的意味。
有人喜歡謊言,明知是謊言而寧愿信以為真者,以謊言予之。
說謊者和受謊者各得其所。此處謊言就是一幕人間戲劇。這樣的正劇、喜劇、悲劇、荒誕劇,從民間到廟堂,古今中外,都有,可稱之“為謊言的謊言”。
謊言種種,在特殊情景中使用,各有其意味兒。都可以是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的素材,如果有足夠的智慧,就可以成為藝術(shù),且可以成為久遠的魅力。
謊言不僅是人的實際利益的需要,也是精神和情感的需要。
甚至,說謊者需要說謊,是因為聽謊者需要聽謊。
七
“指鹿為馬”是實有的史實。
“皇帝的新衣”是人為的虛構(gòu)。
和這樣的史實與虛構(gòu)中人不沾邊的,“我們”能有幾人?
八
我們可以蔑視謊言的制造者,卻不可輕視謊言的力量。
我們可以蔑視謊言,卻不可輕視謊言的魅惑。
謊言很難戳穿,就因為它所具有的力量和魅惑。
甚至,在謊言被戳穿時,我們往往因其魅惑而不愿意相信它竟是謊言。
九
謊言和真言相對應(yīng)。
謊言往往是動聽的,慷慨激昂的,信誓旦旦的。
而真言往往是直白的,非但不動聽,還刺耳。
砒霜可以入藥治病,也可以致病、致命。謊言也一樣。
我們享受謊言的美麗、溫情甚或激情,也承受謊言制造的人道災(zāi)難。謊言制造的災(zāi)難之后,也有破碎的白骨在叫喊、呻吟,當(dāng)然,也有默不作聲。
十
時間可以使謊言顯現(xiàn)原形。
然而,時間也可以使真相永遠淹沒。
對于謊言和真相,時間的效用是平等的,并不偏袒哪一方。
理論上,謊言重復(fù)一千遍、一萬遍,依然是謊言。實際的情形卻總和“理論”相悖。這不僅是因為“重復(fù)”的力量,也有時間的力量。
敢于說謊,并能夠從說謊中成功獲益,依賴的不僅是重復(fù),也有時間。
十一
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
謊:名詞。謊話。不真實,虛假。
謊話:不真實,騙人的話,假話。
這么一查,立刻索然。連同上邊所說的,也顯得乏味了。
(摘自《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