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祺
很早前,我就看過《海洋之歌》。和《瘋狂原始人》的笑中帶淚、《超能陸戰(zhàn)隊》以塑造蠢萌經(jīng)典人物取勝不同的是,《海洋之歌》自始至終以溫暖標榜自身。目前,本片豆瓣、時光網(wǎng)評分均逼近9分,海外權(quán)威電冒險傳奇之旅
《海洋之歌》取材于歐洲神話,采用逐幀手繪,歷時七年制作完成,視覺效果精美絕倫,被國外媒體稱為“真正的動畫瑰寶”。為了達到完美的視覺體驗,導演湯姆·摩爾和藝術(shù)總監(jiān)阿德里安·馬瑞蓋將千變?nèi)f化的燈光和天空,甚至潮濕的空氣都融入片中,使影片整體透露出濃郁的異域情調(diào)。與預告片同步曝光的還有三款“相親相愛”明信片版劇照,特別展現(xiàn)了影片主人公小本與爸爸媽媽共同迎接海豹精靈雪兒降生的溫馨畫面。
《海洋之歌》的繪畫繼承了歐洲動畫作品的精髓,脫離了工業(yè)流水線動畫,手繪的樸素顯然是更接近電影自身的態(tài)度,而歐洲動畫不拘一格天馬行空的氣質(zhì)讓每一幀畫面都可以獨立成為精致的美術(shù)作品。這些精美的手繪圖像時時刻刻提醒我們,這不是一部流水線上的商品,它是手工的藝術(shù)品,是不可復制的,在對海洋的向往與崇敬中,影片最終選擇了回歸這個母話題,結(jié)合傳統(tǒng)神話進行詮釋,影片自身濃濃的民族自我認同感依舊可以突破地域和語言的限制,讓人感受到全世界人對于美理解的高度一致。
靈感源于生活
電影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于導演湯姆·摩爾與兒子的一次海邊之旅。湯姆在海灘上看到大批的海豹被捕殺感到十分痛心,而在以前,這種殘忍的屠殺是絕不會發(fā)生的。因為在愛爾蘭的習俗里,海豹象征著逝去者的靈魂。湯姆就此構(gòu)思了這個以愛爾蘭神話中一個叫西爾莎小精靈為原型的故事。
《海洋之歌》的成功之處在于用美到極致的畫風,用童話的方式,詮釋了一個略微悲傷的故事。電影的主題,從追求自由開始,又以回歸為結(jié)束。看似有些矛盾,但又符合一個人人生成長的規(guī)律。從年輕時對于外面世界的好奇與追求,到暮年之時對于回歸家庭的渴望與期盼。
這種神秘唯美而帶有憂傷質(zhì)感的北歐風格,正是導演湯姆·摩爾所擅長的。湯姆·摩爾的第一部作品《凱爾經(jīng)的秘密》亦是用純臻至美的畫面,講述了一個黑暗而有些無奈的故事。
繪畫方面,《海洋之歌》繼續(xù)了湯姆前作《凱爾經(jīng)的秘密》的一貫風格,采取了逐幀手繪這樣的制作方式,使得電影的每一幀截屏都可以拿來做桌面背景。為契合“海洋”這一主題,電影的色彩以藍色為基調(diào),展現(xiàn)了一個寂靜深沉的深海世界。整部電影雖然在視覺上融入了浮世繪,工筆,水墨的多種元素,但依然保持著幾何線條畫風的簡單之美。
配樂為電影增色
另外配樂也是這部電影的一大亮點,預告片里的主題曲是用愛爾蘭語演唱的《Amhrán Na Farraige》(即《海洋之歌》),主要使用了貝笛作為演奏樂器,曲風有著濃濃的愛爾蘭民族特色。此曲亦是電影發(fā)展的一個很重要的線索,海豹精靈西爾莎與哥哥偶遇的三個奇怪的小精靈,希望借助西爾沙的歌聲回到故鄉(xiāng),因此展開了之后一系列的神奇冒險。不過,相比精美的畫面,電影的劇情可能不夠完美。有評論表示它“缺少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的戲劇情節(jié)”。影網(wǎng)站爛番茄新鮮度達99%,其他電影媒體也紛紛交口稱贊,稱之為“史上最美動畫”。